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河隧道工程建设中,采用沉管沉放对接工艺进行施工。在水中进行沉放和对接作业,施工风险大,施工难度高,通过岸拖浮运、浮驳吊沉和水力压接等技术进行作业,可以实现沉管精准对接。介绍了具体的技术措施。通过沉管隧道浮运、沉放和对接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沉管隧道沉放对接的原理和方法,并对空间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详细推导和描述。采用VC++编写的管段姿态指挥系统实时指导管段的沉放和对接工作,成功演示了模拟对接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沉管隧道的国内处发展情况、沉管隧道的防水、地基处理、浮运沉放等技术作了概述,文中还将沉管隧道与桥梁、沉埋法与盾构法进行了相应比较,指出了沉管隧道的优点及有关顾虑,最后就有关沉管隧道的模型试验作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为北方首座内河沉管隧道,针对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以及临水工程超深基坑围堰施工、止水与安全稳定性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采用干作法施工,在围堰结构安装定位、接头防水措施上以及水下混凝土模板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确保了最终接头以及沉管连接段27m深的小基坑施工质量安全。该工程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今后沉管隧道工程以及类似临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徐军  兰锦  李克飞 《交通标准化》2009,(19):156-161
防水是任何沉管隧道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忽视偶然的小裂缝,设计是不安全的。故有必要针对钢壳管段与混凝土箱形管段的特点,从多个方面介绍沉管隧道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方法,以便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沉管隧道施工工艺以其便捷、经济、安全的优越性能,将在跨海、跨河交通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基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施工,对沉管隧道浮运、沉放阶段其前期重要准备工作——坞内舾装与水密性检验施工,进行重点介绍,主要包括压载水箱、垂直千斤顶、管段接头GINA止水带的安装以及管段水密性检验等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后续浮运沉放阶段施工质量安全,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防水是任何沉管隧道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忽视偶然的小裂缝,设计是不安全的.故有必要针对钢壳管段与混凝土箱形管段的特点,从多个方面介绍沉管隧道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方法,以便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型隧道顶管混凝土管节作为一种在施工中受力特殊的管材,其内力分布不同于一般的埋管.因此顶管在设计、制作等方面也不同于普通管材。鉴于顶管设计、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曲线顸管隧道的混凝土管节制作工程,详细介绍了现场制作工艺,包括模具结构、止水钢环制作安装以及施工工艺流程.为混凝土管节设计、制作技术改进积累经验,且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华北地区首座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施工,针对沉管隧道岸壁保护、干坞结构、沉管预制与浮运沉放以及基础处理等重要部位施工,通过采用锁口钢管桩坞口止水帷幕、水下碎石摊铺与基础注浆、首次采用聚脲外包防水、边管廊压载水箱以及二次注浆孔设置等关键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大型管节水面浮运及沉放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大型沉管隧道管节在水面浮运(包括拖曳、顶推)和管节自水面至水底沉放过程数学运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有关试验数据经验公式对管节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外力进行了分析及估算,并数值模拟管节浮运和沉放运动过程。最后采用计算机实时动画技术,对管节浮运和沉放运动实现计算机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北方首座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自主研发了“大型沉管隧道水下基础注浆试验平台”,试验平台由灌浆装置平台(即钢筋混凝土平台)、大型试验水池和浆液观察窗等三部分组成,以实地模拟沉管隧道工程基础处理即水下注浆工艺过程。通过试验平台验证了浆液的可泵性、流动性、和易性、缓凝性以及强度等重要性能指标,确定了浆液最佳配比,确保了该隧道基础注浆工艺的合理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为例,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分别计算沉管隧道在地震与静荷载(土压力和静水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并进行叠加以得到隧道衬砌的总内力.计算结果可供沉管隧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沉管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沉管接头抗震分析、管段预制及沉放、干坞稳定性分析以及护岸结构稳定性分析等关键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高震区修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的沉降问题是隧道设计、修建以及运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论根据已公布的十余座国内外沉管隧道沉降的实测资料,分析探讨了沉管隧道沉降的原因与特点,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水域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隧道接头和上覆水对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沉管隧道振动台试验和ADINA有限元软件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沉管隧道试验模型材料主要为微粒混凝土,模型缩尺比为1∶30,采用层叠剪切箱装填砂土构成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荷载输入方法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深度土层,柔性接头沉管隧道的土层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刚性接头沉管隧道;当土层发生液化时,其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1;当沉管隧道接头剪切刚度(G)减小为0.10G和0.01G时,隧道截面剪应力减小20%和33%,截面轴应力峰值最大值减小16%和30%,截面剪应变峰值分别增加了60%和140%;上覆水使场地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小,是由于水的存在加大了土层表面的阻尼;在P波作用下,上覆水水深从10 m增长到40 m时,沉管隧道截面剪应力峰值、轴向应力峰值和应变峰值最大值分别以3%~5%、30%~40%和12%~17%的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营口市辽河沉管隧道工程建设条件,介绍了辽河沉管隧道设计和修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8日,随着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最后一个钢圆筒精准振沉到位,西人工岛正式成岛。西人工岛岛长625米,最宽处456米,呈菱形,是深中通道主跨1666米的海上大桥和双向八车道海底超宽沉管隧道之间的重要过渡转换,以及首节沉管隧道对接的关键前提。西人工岛海中大圆筒振沉完工后,将马上进行岛内回填、岛外挤密砂桩施工等后续工程建设。东人工岛工程和主体隧道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底陆续开工,桥梁工程计划于2018年3月开工。深中通道位于珠三角核心区  相似文献   

18.
沉管隧道三维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沉管隧道为背景,研究地震动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响应,计算中计及水的影响,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以模拟地基的无限性,由模态计算得到体系的振型和频率,以确定积分时间步长和阻尼系数,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方法,计算了100a超越概率63%,10%和20%地震动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反应,确定了管身段和接头部位的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可为沉管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的新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演变。并籍此指出沉管隧道在21世纪跨江跨海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沉管隧道常年处于深水环境下,为确保结构防水性能,天津市海河隧道沉管隧道管段底板防水,在与PCV板防水材料比选后,最终选择外包防水钢板,并结合基础注浆管以及底板锚筋,避免了管段起浮造成防水材料与底板脱空,确保了管段底板防水性能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