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支承块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特点;从设备控制、混凝土性能、模具质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质量控制要点;最后,以蒙华铁路弹性支承块生产为例,总结了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优势。实践证明,支承块生产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轨段单元模拟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钢轨模拟为弹性点支承Euler梁;钢轨下面的支承块视为刚体;道床板视为弹性薄板,并且采用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法对其进行位移插值;钢轨扣件和支承块下胶垫和套靴模拟为线性弹簧和阻尼器;道床板与混凝土底座下的路基模拟为连续分布面弹簧和阻尼器。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高速列车-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得到了系统振动响应,进一步分析了套靴刚度和阻尼对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载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LVT)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弹性部件变形过大、易损坏等问题, 优化设计了既有弹性支承块, 将支承块短侧边坡度由1∶17.00调整为1∶4.85, 取消了块下垫板, 并采用一体化弹性套靴; 为验证设计成果, 建立了传统型LVT和改进型LVT足尺模型, 采用质量为1 120 kg的重载货车轮对, 以20 mm的落高进行落轴冲击试验, 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对比分析了冲击作用下竖向振动在钢轨、支承块、道床板、底座板及地面等结构部件沿线路纵、竖、横向的传递衰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轮轨产生的高频振动能量沿钢轨纵向传递, 低频振动能量传递给下部其他轨道结构; 竖向冲击振动在纵、竖向传递的过程中不断衰减且衰减速率逐渐降低, 在支承块和道床板表面横向传递过程中, 向外侧边缘传递振动增大; 相比传统型LVT, 改进型LVT整体弹性系数减小21.1%, 而阻尼系数增大5.4%, 其振动周期、衰减时长、振动峰值分别比传统型LVT小37.0%、21.3%和3.4%, 各结构部位功率谱密度峰值比传统型LVT小30%以上; 改进型LVT轨道结构各部位Z振级比传统型LVT小, 在地面处减小了3.65 dB, 能更有效、迅速地衰减轮轨冲击力和轨道结构振动, 振动水平更低, 降低了冲击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开展LVT减振性能试验验证、优化与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按照准时化拉动式节拍控制需求,通过分析固定台位组装的特点以及在铁路客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在固定台位工艺布局下拉动式生产的几种方式,从柔性、节拍化、效率、以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设计了固定台位组装方式下精益生产的工艺布局和物流模式,实现了铁路客车装配在少流动化的状态下拉动式生产的一种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5.
舱体组装     
本文介绍了军用方舱舱体的组装工艺,对舱体组装前的准备、组装过程的作业作了详细介绍。对组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了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精益管理和ERP管理技术,设计了高速动车预组装推拉式生产模型和建模方法.通过获取预组装工序基础数据,消除各种浪费,优化工艺、生产流程,改进作业组织结构、作业方式、生产线布局和物料配送方式,最终使该工序班组作业范围减少55%,人员节省20%,生产台位减少17%,生产周期缩短17%,生产场地节省31%.  相似文献   

7.
对120个混凝土植筋试样进行了室内拉拔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和植筋孔径是影响钢筋平均极限拉拔力与胶-混界面极限平均粘结力的重要因素;混凝土预埋筋和后植筋中钢筋平均极限拉拔力相差不大,采用后植筋补强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与预设钢筋相同的效果;混凝土试块主要出现三种破坏形式即钢筋拉断、胶-混界面破坏和混凝土劈裂。进而,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试件拉拔试验中钢筋极限拉拔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8.
铁路曲线上混凝土简支直梁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薄壁杆件弯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弹性支承连续梁法进行铁路曲线上混凝土简支直梁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即将隔板视为弹性支承,梁当作弹性支承上的连续梁,推导出了空间直梁的单元刚度矩阵。此方法不但可以计算出梁的内力,还可计算出隔板的内力。并通过一个计算实例,与现行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某机车厂转向架构架焊接生产线为例,通过调研该生产线生产现状,分析出影响生产平衡效率、阻碍生产流畅的瓶颈工序.在此基础上,运用生产线平衡相关理论对该企业的构架焊接生产线进行改善,并应用仿真软件.em-plant.对改善前后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改善后方案提高了生产线平衡率,达到该厂的产能需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求解车间作业调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一个有限经济批量和交货时间计划的车间作业调度问题.在这条供应链上包含两个大的部门(生产加工部门和组装部门);多种工件首先需要经过加工部门多个车间的加工,然后送到组装部门组装成为成品;目标是如何组织安排各种工件在各个车间的各个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和加工开始时间使得此供应链上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费,组装费和存储费用最小.此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为了找到满意解,本文利用禁忌搜索算法来解决此问题,并用MATLAB软件编写求解此问题的算法程序.从算法的数值试验过程来看,禁忌搜索的效率和效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转向架组装产线效率和交验工位自动化检验效率,中车南京浦镇公司与中车数字公司合作,基于5G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转向架车间组装产线为实施载体,以数字化贯通全制造过程,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打造转向架组装数字化产线.该方案通过产品制造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集成应用,能够使产线与既有数字化信息平台兼容,并能提升效率10%及自动化交验率达到40%.该方案的实施应用,实现了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智能调度、状态监控、质量管控,切实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产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莱PMB大桥墩顶块节段梁采用短线匹配法进行预制,但目前国内外常规墩顶块预制工艺还存在施工效率低,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等问题。本项目创新性优化墩顶块预制工艺和模板系统,大大提高了预制功效,提升了混凝土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挂膜湿喷混凝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挂膜湿喷混凝土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一种精准、高效预测外贴式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FRP)粘贴于混凝表面强度的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8个单剪试件,利用精密玻璃珠控制胶层厚度,同时采用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I)制作FRP板条并外贴于混凝土试块表面。研究混凝土强度和胶层厚度2种变量参数对FRP-混凝土粘结界面强度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界面破坏能和峰值剪切应力与胶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之间的联系。采用有限断裂力学获取界面裂纹扩展失稳时的脱粘荷载,将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FFM模型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以某机车厂轮对生产线为对象进行了标准作业研究,通过对该生产线的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出影响生产线效率、阻碍生产流畅的瓶颈工序.在此基础上,应用工作研究和人机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瓶颈工序进行优化分析,包括改善作业方法、绘制标准要素表以及对现场物品进行合理定置,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并对改进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浪费,使得作业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动和PLC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线圈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套壳系统,系统包括夹紧机构、进壳机构和套壳机构三大组成部分.应用Pro/E软件创建了系统的三维实体建模,系统实现了空壳运输、夹紧定位和自动套壳的全自动化控制功能.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小型高速发动机,设计了一种液压挺柱。通过试验对各种组装方法加以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氩弧焊接进行组装。试验结果显示液压挺柱工作可靠,说明采用氩弧焊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动和PLC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线圈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套壳系统,系统包括夹紧机构、进壳机构和套壳机构三大组成部分.应用Pro/E软件创建了系统的三维实体建模,系统实现了空壳运输、夹紧定位和自动套壳的全自动化控制功能.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概述 目前,在全国铁路和公路隧道、水利涵洞、各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基坑等的施工中.广泛采用喷锚支护这一支护方法。混凝土喷射机是该作业的主要设备。混凝土喷射机通常分为干喷机、潮喷机与湿喷机三种。使用干喷机或潮喷机喷混凝土存在三个问题:粉尘大、回弹多、质量差。无论采用干喷机或潮喷机.三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梁的支承长度不足是造成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落梁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对梁支承长度SE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梁的支承长度SE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考虑桥墩延性能力采用静力方法计算地震力作用上下部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从而确定梁的支承长度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