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流域,跨湖北、重庆两省市,水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三峡库区目前总体水质良好,但部分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库区污染源主要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径流和船舶流动污染源等,库区蓄水156米尾端将达重庆的郭家沱,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将形成670多公里长、蓄水量400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江面变宽,这将大大促进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同时,船舶数量将迅速增加,排污程度将增大,库区的自净能力将大为减弱。因此,必须关注三峡库区的船舶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2.
吴波  安建峰  刘精凯 《水运工程》2016,(12):198-203
电站泄洪、发电时下泄水流沿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导航墙进入主河道后过流断面骤增,水流脱壁后发生斜向流动,在引航道口门区形成回流。若枢纽下游航道锚泊区距口门区较近,则一定条件下回流将对锚泊区内船舶停泊条件带来不利影响。以景洪水电站为例,采用实船试验的方法,研究电站不同泄流量下升船机下游锚泊区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船舶待机停泊条件,得出不同下泄流量下船舶系缆力特性以及船舶合理的待机停靠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三峡库区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现状,从海事监管、船公司管理、港口码头及社会污染物接收三个方面分析了船舶生活污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治近期及远景措施,旨在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军  秦大同  黎兆衡 《船舶》2006,(2):33-36
三峡库区船舶节能增效是船舶航行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船舶柴油机运行机理与船舶操纵航行条件,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以最佳航速运行是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节能和船舶驾驶操纵的最佳方式,也是库区船舶节能的有效方法。船舶在最佳航速下运行,适当调整柴油机主要参数,以使柴油机在最佳航速下其工况接近于柴油机额定工况,保证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污染物得到提高和控制,真正实现船舶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5.
在下游对接过程中,对接水位差和船舶进出厢引起水面波动是影响船舶停泊条件及升船机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该因素对景洪升船机的影响,进行了重载和空载船舶在不同速度进出船厢、不同对接水位差启闭卧倒门的实船试验,得到相应工况下船厢水面波动、同步轴扭矩、船舶系缆力等变化特性,建立同步轴扭矩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满足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安全运行的船舶进出厢航速与升船机对接水位差的安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召兵  徐奎  陈亮  张绪进 《水运工程》2017,(12):165-168
船闸侧墙廊道闸室明沟消能工布置及消能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闸室内船舶所受系缆力大小及停泊安全。依托红岩子船闸输水系统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探讨筛孔式消能工及通过增加顶盖板优化设计的方案在中高水头分散式输水船闸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测定闸室充、泄水水力特性,输水廊道压力及船舶停泊条件等各项指标,发现优化设计方案在船舶停泊条件方面具备更优的性能,同时提出船闸阀门开启方式的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船舶停泊期间留足值班船员对保证船舶安全至关重要。从阐述涉及船舶停泊值班要求的法规规定入手,分析了现有法规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停泊期间值班船员配备标准予以了探讨和明确,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军  李欢乐 《中国海事》2010,(11):77-77
10月26日8时,三峡坝前水位首次达到175米,三峡成库实现7年来最高水位运行,历时46天的蓄水,航行三峡库区船舶安全畅通,无一重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勇 《水运工程》2023,(9):133-138
通过高水头船闸输水阀门运行工艺优化,改善闸室内船舶停泊条件及输水廊道阀门段水流条件,这是解决过闸船舶大型化导致系缆力超过设计值等问题的重要技术方法。结合某大型船闸输水阀门运行实例,通过动水关(开)阀开度调整、动水关阀剩余水头等不同工况的输水阀门运行工艺,开展水力学现场测试,选定充泄水时间、惯性超高(降)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充泄水阀门优化运行工艺。现场测试表明:采用推荐的输水阀门运行工艺,可有效地改善闸室内船舶停泊及输水廊道水力学条件,双边充水时船舶最大系缆力比现状工况降低近39.3%,人字门开启时船舶最大系缆力比现状工况降低近59%。  相似文献   

10.
苗正东 《中国水运》2011,(10):33-34
营口港区海事处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了国内航行船舶应急及停泊发电机专项整治活动。经过专项整治和问题原因分析可见,停泊发电机在油类布置、通风、灭火设备、机械设备等8个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严重威胁着船舶的航行安全,规范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潘锡芒 《集装箱化》2001,(10):17-18,2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的改革开放是自主、自觉地摸索前进的改革开放,也是中国人民自觉自愿地逐步向国际规则靠拢,不断融入国际经济潮流的行动;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在更大程度上是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国际法制同时取得国际认可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将进入遵循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8月28日上午,由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重铸锻公司与黄圃镇实业公司合资投建中山市广重铸轧钢有限公司中低速柴油机大型铸锻件生产扩建项目正式动工,201 1年投产后,将成为中船集团番禺大岗船用中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的铸锻件指定配套企业。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全国水运建设工作会议上,交通部提出了到2010年,水路基础设施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港口布局合理.肮道网络基本形成。水运基础设施能力明显提高,建设市场逐步完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其它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发展布局协调、衔接顺畅,水运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服务国防、经济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形成能力匹配、组织协调.运行有序、管理规范,服务优质.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而进口石油的运输90%通过海运完成,油运量大幅度增加和油轮大型化给水域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近几年来,平均每年珠江口都会发生一次重大泄油事故,如:1999年3月24日“东海209”号轮与“闽燃供2”号油轮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通铁路的地区,其一切作战和生活必需品均要通过公路运输进行保障,因此驻藏部队的后勤保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运输方法,保证承运物资的安全通常只能采取捆绑和遮盖等措施。多年的实践中已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西藏的分裂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从未停止过,面临西藏地区如此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我军必须做好的军事斗争的准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出发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日照港的计算机应用始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港口的生产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照港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建设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马海波 《天津航海》2004,(3):F003-F004,61
海运公司为争相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级船员,不断提升对他们的激励手段。实际上,对于高级船员来说,想要得到的并不仅仅是钱。本文将介绍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郭红岩 《中国水运》2006,6(12):239-241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合格人才,这既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耿勤 《中国水运》2006,3(1):236-237
焦虑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学业问题、同学关系等问题感到压力逐渐增大,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焦虑,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焦虑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对大学生缓解焦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和水路运输业经营主体急剧增加,运力大幅度增长,运输市场从长期的短缺状态迅速转变为相对过剩,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需求者对运输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运输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了保障生产和销售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竞争力,部分厂商开始建立自己的运输队伍。这更进一步减少了对社会运力的需求,致使运输市场上的供需矛盾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运输市场上供给主体偏多、偏小所导致的服务质量偏低是形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传统运输需求正逐步转化为现代物流需求,亦要求传统的运输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