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大阪和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客流数据,证实了线路的客流高峰时段与车站的客流高峰时段并不一定重叠,指出不应以线路的客流高峰时段所对应的车站客流量作为车站的设计客流;分析车站位置、性质及周边土地利用这三个因素对客流高峰时段的影响,通过车站客流高峰时段的确定,得到更准确的"车站设计客流",从而合理地控制车站的规模和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中,需要对重点枢纽或片区近期所需的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数量开展研究并决策线路是否纳入近期建设,为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承载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全国已运营的客流量排名靠前的换乘枢纽车站以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采取限流措施的非换乘车站的实际客流数据,给出各类车站实际运营的承载能力,分析乘客进站各个步骤的理论通行能力以及限制车站客流承载力的瓶颈点。据此提出非换乘站和换乘车站合理的客流承载力的建议值,并提出提升车站客流承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在实现网络化运营后出现的一些新特征,介绍了客流变化的新动向和新情况,同时,对于在网络运营中,如何把握运营规律、挖掘客流潜力、提升客流强度、提高投资回报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可供在建轨道交通的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下过渡空间作为一体化的连通方式,能够使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物业空间有机衔接。针对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下过渡空间的定义、适用范围、工程特征;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竖向标高、消防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的策略。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淀山湖大道站南北两侧的万达、东渡地下过渡空间为例,进行建筑设计特色分析,为新时期轨道站点周边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人民广场站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型换乘枢纽之一,具有出入口数量多,出入口功能差异性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站各出入口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周边道路、客流等关系,分析研究了各出入口的客流特征,可为今后类似换乘枢纽出入口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售票能力冗余导致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闲置的问题,分析普通车站日常客流分布,综合考虑地铁车站售票设备成本和乘客的时间成本因素,建立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同时通过排队论和Lingo软件进行计算,获得最优化的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以郑州地铁农业南路站的日常客流为例,应用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计算得到农业南路站售票设备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方案进行节能成果分析证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约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8.
轨交客流的迅速增长给车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车站往往通过设置站外限流栏杆来保障运营安全,但对于栏杆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轨交运营网络为研究背景,在对站外限流栏杆设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各类型站外限流栏杆在突发情况下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和优化轨交车站栏杆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持续增长的客流量给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运营安全方面的考验。综合研究视频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以及轨道交通车站特性和管理需求,得出该技术应用特点及优势;以车站自动扶梯乘客安全预警为例,提出一种车站重点防护部位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提高车站客流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投入运营的近十年里,西安的轨道交通发展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带动了站点周边土地的发展。本文先探讨西安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的影响和周边土地使用对站点运营客流情况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两者的供需平衡关系,从而总结出两者互馈耦合发展关系,为指导日后西安轨道交通及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轨道施工特点及其周边区域综合状况,介绍了轨道交通施工站点交通组织的主要方法与步骤,并以兰州轨道一号线东方红广场站为例,结合该站点周边用地及区域交通分析提出了两个交通组织方案,并应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12.
路网客流实时状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日常运营及关键决策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站点层次预测方法较成熟,而客流分布预测较少的情况,提出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量测方程OD客流动态预测方法。利用地铁AFC数据,确定时序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优数据粒度为15mins和最优时间序列阶数为4,以此构建时序神经网络框架,对站点进站量进行预测;对于站点进站客流与OD客流间的时空关联性,主要体现在进站客流的不同去向以及相同去向下不同的到达时间,建立量测方程反应这一联系,将进站客流转化为OD客流,并以成都地铁为例,对路网条件下不同分布特征OD客流进行预测验证,加权相对误差为14.08%,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2019年吉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高校足球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足球联赛特征、观众出行方式选择特征及交通管制方式,以主赛场之一长春师范大学为例,从铁路车站服务能力、常规公交规模以及停车场数量,评估学校周边交通环境,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武广深高铁沿线7个不同类型城市高铁车站,从规划、布局、建设、运营、衔接及其对关联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了车站建设运营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沿线车站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完善我国高铁车站枢纽功能与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索挖掘URT站点客流时空特征并精准预测运营高峰期的站点客流,对提高URT系统客流组织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模型对于时空特征挖掘不够以及在多步短时客流预测的精度上有待提升等问题,引入时段相关性及站点关联度以量化客流隐式时空特征,并建立一种结合双层图卷积神经网络(GC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dmGCN-GRU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随后以杭州地铁为例,对工作日数据和非工作日数据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mGCN-GRU模型能够深度融合时段相关性、站点关联度、站间OD、邻接矩阵等多重时空特征,可在增加一定训练时长的前提下提高预测精度、模型稳定性。随预测步长增加,模型性能虽有所下降,例如工作日数据拟合优度从94.68%降至94.27%,但性能仍优于SVR、GRU、GCN以及GCN-LSTM等模型。  相似文献   

16.
贺鹏 《综合运输》2023,(4):173-181
国内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存在规划、建设和运营阶段相互剥离的问题,由此导致线网规模加速扩张无法满足多样化客流出行需求。相较而言,东京在处理轨道交通发展与运营组织的关系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东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东京轨道交通发展与运营组织规划的关系。首先,从线路建设和运营组织两个方面剖析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以东武东上线+西武池袋线廊道为例,从线路建设时序与城市发展时序的角度研究东京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基本特征,阐释城市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与轨道交通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分析了东京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基本特征,从运行能力、运行交路和停站方案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可通过多样化的运营组织模式引导乘客的出行。最后,结合东京轨道交通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线网规模庞大、发展时间较早的城市,提出应在宏观层面统筹好运力布局,在中观层面兼顾运营交路和职住关系,在微观层面优化运营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间的过轨运营可减少乘客换乘,降低换乘站运营组织压力,改善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但将导致土建投资成本增加。本文针对以上特性,提出了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过轨运营下社会总效用的计算方法。案例结果表明:过轨运营下,乘客出行成本减少的幅度大于投资成本增加的幅度,社会总效用为+19.7亿元,说明适合采用过轨运营。根据过轨运营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客流增长率和换乘客流比例。同时,换乘客流比例越大、客流年增长率越大,乘客平均换乘时间越长时,过轨运营越合适。  相似文献   

18.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是基于"站城融合"理念打造的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其规划建设既要创造高效便捷的集疏运条件,又要避免城市功能吸引产生的大量客流加剧交通拥堵。本文着重从枢纽内部交通场站规模与换乘客流的匹配角度出发,分析了枢纽内城市道路交通场站的规模,并根据枢纽周边交通环境设计了接送客交通流线,以保证与枢纽配套的集疏运体系高效、便捷、顺畅。  相似文献   

19.
网络化运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网络化运营角度,以实际运营网络客流数据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时间分布上主要分析了日客流、周客流、月客流和年客流四个层面的客流特性,空间分布上主要采用了全网客流、高峰断面方向、进出站方向等指标来分析客流分布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熊萍  杨青  陈胜波 《综合运输》2023,(3):182-187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轨道交通投融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和创新。在中央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的发展要求下,深圳作为“双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亟需进一步创新轨道投融资模式,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文章系统总结深圳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下的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经验,结合国内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提出轨道投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