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间隙插入理论和概率理论,并考虑相对运动的影响,论文研究了多车道高速公路换道行为。论文提出了考虑相对运动的强制换道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模型将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路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利用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完成车道级路径规划。已有的车道级路径规划从车道变换风险、不安全因素和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未对换道策略合理性进行研究。本文以NGSIM数据为基础,研究换道次数与车道级行程时间关系,提出以路段级行程时间作为换道策略评判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车辆时空轨迹图,给出了最优换道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基于停车视距和基于交通标志视认距离的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模型的分析,提出了考虑比较全面的组合限速模型,并采用保守分析与乐观分析方法对各种限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各种限速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同时还提出了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限速值和管理措施,为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计算模型的修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生活性主干道为例,对计算车道宽度的波良可夫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横向安全距离计算模型以及机动车道宽度适用推荐值,并论证了该模型应用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改扩建为八车道后,路面宽度增幅较大,在南方夏季多雨地区,局部路段路面排水不畅,从而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文章针对此问题在采用排水沥青路面的基础上,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研究多车道单、双层不同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在长期降雨条件下与排水能力的关系,为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路面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7.
在庞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下,驾驶员为了寻求更快的速度,常常采用主动的换道行为。由于汽车使用量逐年增长,换道引起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研究车辆变道行为,寻求有效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多车道系统中车辆变道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单向单车道、单向双车道换道行为,并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变道交通流的相关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桥梁建设阶段不可能完全考虑到将来的交通发展和通行变化,公路路网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可能对既有桥梁提出新的交通通行要求。对既有桥梁特别是特大桥梁进行改造以满足新的交通通行要求,具有节约工程造价、节约工期、延续桥梁使用寿命以及消除拆除重建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等现实意义。本文对某主跨198m的连续刚构特大桥桥面增设车道进行改造研究,从针对性桥梁检测、原设计核算、桥梁改造影响分析、改造实施方案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可靠的结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换道对交通流的运行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换道行为,本文将换道决策过程分为车道决策和安全决策两个阶段,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特点,提出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综合考虑驾驶人车道选择特性和换道安全性的分层换道模型。模型的第一层为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车道决策Logit模型,第二层为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安全决策模型。然后,从路段视频中提取车辆实际行驶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检验,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一般换道决策Logit模型和所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较一般Logit模型,本文所建模型更能优化车辆自主性换道行为,提高路段通行效率和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鉴于当前的城市交通拥挤不堪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道路交通流预测时间消耗过长的弊端,将小波分析引入到城市短时交通流预测过程中,结合隐马尔科夫训练,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隐马尔科夫训练交通流预测模型。文章以新乡市交通局公交汽车数据和出租汽车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应用小波分析和隐马尔科夫相结合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随后将预测结果同传统的隐马尔科夫模型所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本模型预测结果精确,与真实数据更为贴近,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交通流预测的时间损耗,在短时交通流预测方面更加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贵阳南垭路三号隧道为两座分离式的单跨四车道市政隧道,最大开挖跨度21.878 m,最大开挖面积为245.7 m^2,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岩溶和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且施工工期紧。基于以上施工背景,文章开展基于工期目标的软弱破碎围岩单跨四车道市政隧道施工优化研究。首先利用强度折减法对裸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发现Ⅳ级围岩裸洞具有自稳条件,Ⅴ级围岩裸洞则不满足安全系数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工法的施工模拟和工期推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南垭路三号隧道在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五步法施工,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方案;最后对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工法转换进行优化,将施工工期提前了9个月,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铁路货运分担率影响因素,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选取影响铁路和公路货运分担率的四个因素,即运价、运输时间、安全性和准时性,并对这四个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标定,得出影响货运分担率的效用函数,并利用Logit模型得出具体货运通道内铁路和公路的货运分担率,为铁路货运服务模式调整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信号控制技术,是调节路网交通需求,改善路网服务水平,最终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对交通系统的控制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传统的控制方法在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对交通流状况做出预测,并以平均延误、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为优化目标,运用模糊控制算法,遗传算法,迭代学习,神经网络,多智能体算法等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然而,这些模型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高速公路交通流精准预测提供更准确的方法,本文利用济南西高速公路出口早晚高峰流量数据,采用SVM-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并对单一的SVM(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和实证分析。当样本数量小于或等于120时,结果表明:(1)误差对比:当样本数量大于22时,由于预测集与训练集数据分布本身存在差异且SVM模型训练完成后过于复杂导致三种模型的误差逐渐变大。(2)预测精度:组合模型>BP神经网络>SVM,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6.85%,远高于其他单一模型,验证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理解网约车用户出行需求,使用潜在类别模型对网约车用户进行市场细分。选取网约车使用频率、出行特征相关属性以及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等影响因素对网约车选择行为建模,使用效率实验设计法生成意向偏好问卷,在成都市开展了实地调查。模型标定结果表明:在通勤和非通勤场景下,将网约车用户细分为四类最合适,两个场景下的市场结构比例均约为5:2:2:1。性别、月收入、时间、费用、网约车使用频率、私家车使用权等是对网约车用户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机理分析建模技术和通用模型预估控制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响应指数、动态关联指数以及相对稳态指数等选择预估时域和输入输出配对的准则,进一步总结了多变量模型预估控制器的通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路网规划是一个运筹学问题,需要在效益和成本之间作出平衡。基于效益与发展的铁路网规划模型主要考虑交通网络的社会效益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设计的4个指标旨在分别量化地体现铁路建设成本、铁路建设的资金分配、铁路建成后对旅客时间成本的节省以及对区域各城市的提升作用,通过乘除法完成多目标网络模型向单目标的转化,并设计算法和程序解决问题。以云南省楚雄州铁路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效益与发展最优的铁路网规划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准确地预测评断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对于道路养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出更为准确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在规范所提出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临沂市的沥青路面使用评价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以此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状态预测、科学制定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适用于主干性运输,可达性相对较低,通过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其它交通方式的有效接驳,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服务能力。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进行研究,以轨道交通出行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月通勤费用、接驳距离等作为影响因素,以成都市地铁2号线犀浦站为例,对选择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及正确性,为多分类logistic模型用于轨道交通车站接驳方式的选择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汽车轮胎动力学的非线性,对防抱死制动系统采用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滑模控制能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但其固有的抖动会影响控制效果。文章介绍采用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针对两轮车辆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里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能较好的抑制控制系统的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