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月  苟欢  毛敏 《综合运输》2023,(8):108-115
近年来中国生鲜零售市场保持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生鲜零售商开始涉足线上线下O2O(Online-to-Offline)的销售模式。论文针对一个生鲜供应商和一个生鲜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生鲜零售商占主导地位,提供O2O生鲜品销售。根据供应商和零售商是否进行保鲜投入,划分了四种保鲜方式,分析比较了集中与分散决策下的保鲜投入、定价和利润。研究发现,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和保鲜投入水平,都与消费者新鲜度敏感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考虑消费者新鲜度敏感情形下,生鲜供应商与零售商同时进行保鲜投入是最优保鲜方式,能使供应链利润最大。在最优保鲜方式下,由于双重边际效应,分散决策下的保鲜投入水平和供应链利润均低于集中决策;保鲜成本效率越高,越能激励供应商和零售商进行保鲜投入,且分散决策下的保鲜投入水平会越低于集中决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了制造商对零售商未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的情形,研究了回收质量受努力影响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构建了回收质量受努力影响、以及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受价格影响的函数模型,进而探讨了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协调性,并提出了"收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研究发现,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无法实现协调,而设计的"收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供应链,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也将获得双赢。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冯春  高晓琴 《综合运输》2023,(2):133-142
针对农产品供应链竞争问题,基于市场博弈方法,研究并比较了独占垄断、唯一供货、完全竞争三种供应链结构下和产品同质、异质化情况下供应链竞争的异同点,探讨了竞争强度、异质化程度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机理,发现:(1)同质化竞争中,农户唯一供货时其利润最大,随着农户数量的增加,其利润降低,电商平台和供应链利润增加,电商独占垄断时其利润最大,随电商平台数量的增加,电商利润上升或下降,农户和供应链利润上升;(2)异质化竞争中,农产品差异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竞争程度,市场批发价及农户利润此时随农户数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但当农户数量无穷多时,批发价还是趋于边际成本,农户利润还是趋于零。最后定义了竞争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帮助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在相对封闭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以及顾客忠诚与价格选择偏好对竞争定价的影响。论文从"社区零售场景"提炼出"零售竞争"和"顾客忠诚"两个主要特征,从竞争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函数出发,综合考虑社区相对封闭的范围内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和选择忠诚等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竞争零售商、制造商定价及其收益的影响,从而研究社区零售场景下的供应链定价策略。通过对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形的讨论,得出在假设双寡头竞争条件下,分散决策可以得出最优定价,集中决策下的产品销量与零售商定价决策无关,只与封闭环境内的市场规模和顾客对零售商的忠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上游供应商因资金约束而降低供应链效率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供应商存在资金约束的一对一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构建预付款机制,在产出随机环境中,分别讨论了需求确定和需求不确定两种情况下供应链的生产决策问题。并分析了机制参数对生产策略以及相关参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零售商均可以通过预付款激励供应商提高产量,但无法达到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效果。通过数值分析,能够得出机制参数的调整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情况下供应链效率进行了比较,得到需求确定下的最优生产量和期望利润始终高于需求不确定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制造商开辟线上直销渠道与线下零售渠道构成双渠道供应链的背景下,结合实际的服务影响因素,对不同主导权结构下双渠道供应链各成员的定价策略和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分别构建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垂直均衡三种分散决策下的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发现相较于集中决策,分散决策下供应链成员在价格、需求、利润上均有所损失。为缓解渠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入一种双向收益共享契约用于协调供应链。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收益共享范围内,双向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完美协调供应链;对于主导企业而言,主导权越向自身集中,所需共享的收益比例也越小;随着零售商服务水平的增大,制造商的利润不断增大,零售商的利润不断减小,供应链整体利润呈先增后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许炯楼  蹇明 《综合运输》2022,(2):87-100
考虑了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相互产量竞争的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其中拥有确切市场需求信息的零售商称为在位零售商,另一个零售商称为新进入零售商,在位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市场需求信息共享。由于存在供应商向新进入零售商泄露市场需求信息的风险,设计了在位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可修改订购策略,通过博弈论分析发现:当供应商进行信息泄漏时,可修改订购策略可以提高在位零售商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泄露导致的收益损害;利用可修改订购策略,在特定的情形下在位零售商可以进行“伪装”决策来隐藏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令与之竞争的零售商无法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可修改订购策略的存在会影响零售商的订购总量从而影响供应商的直接收益,在适合的参数设定下,可修改订购策略可以防止供应商信息泄露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毛萍  李心怡  毛敏 《综合运输》2023,(8):116-123
在低碳减排背景下,构建两条竞争供应链,提出四种采购策略组合:传统采购纯策略(TT策略)、混合采购策略(LT策略、TL策略)、低碳采购纯策略(LL策略)。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并求解,分析碳税与消费者碳敏感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消费者碳敏感的情况下,无论碳税取值如何,LL策略始终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双赢”的均衡策略。消费者碳敏感可提高LT/TL策略和LL策略下的减排水平和供应链利润;但与LT/TL策略相比,LL策略下零售商相同的采购策略导致同质化竞争,将削弱供应商的减排积极性。碳税对供应商的减排水平有促进作用,但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数值分析发现,碳税对供应链碳排放的影响比消费者碳敏感更明显;随着碳税的增大,对环境影响最小的采购策略将由LL策略向LT/TL策略转变,再变为TT策略,说明为了环境效益最优,政府不宜制定过高的碳税。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相对贫困的地区依然存在,并且伴随着规模不经济、农户难以融入大市场等问题,建立扶贫品牌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农户增收。因此,本文考虑了消费者的扶贫偏好,对来自贫困地区农产品(扶贫农产品)引入市场后的市场竞争进行探究后发现,(1)扶贫农产品的低价策略不会降低普通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有利于市场稳定,但引入扶贫农产品总是有从普通农产品的市场中获取销量的趋势,零售商可以通过调整价格策略来增加整体市场覆盖率。(2)固定引入成本与规模不经济现象为扶贫农产品的引入设置了障碍。(3)扶贫偏好型消费者比例对普通农户产生影响,它们的溢价支付意愿对贫困农户产生影响,当这两个参数都达到一定水平时,零售商会主动引入扶贫农产品并采用高价策略。最后给出了立足于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角度的管理学启示,旨在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品牌扶贫。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而供应链的全球延伸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他们影响供应链的持续安全运作及响应客户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而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楠楠  毛敏  潘月 《综合运输》2023,(3):122-127+192
随着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具绿色环保服饰。本文以参与产品设计且密切联系消费者的品牌零售商作为研究对象,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感知纳入消费者支付意愿函数,在给定绿色度的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竞争下,得到品牌零售商最大利润化的最优决策,并分析影响机理。得到以下结论:(1)品牌零售商可以通过降低绿色产品的批发价、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提高消费者从环保意识到实际消费的转化率;(2)当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或者绿色产品质量越高,可以接受绿色产品的溢价越高;(3)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品牌零售商更容易盈利。最后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给出管理学启示,旨在鼓励可持续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2.
刘蓉 《综合运输》2022,(3):108-113+131
本文以消费者效用理论为基础,以预售加正常销售期两阶段销售为背景,建立了一个基于产品扩散效应的定价与广告投入模型。在两阶段利润最大化情况下,首先分析了销售商不做广告时的最优定价策略,接着分别分析了销售商在预售期做广告、正常销售期做广告时的最优定价与广告策略。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三种模式下的价格与利润做比较。研究发现:广告可以提高销售商利润水平;当扩散系数达到一定值时销售商改变了在预售期投放广告的策略,也改变了销售商的溢价预售策略;当消费者对正常销售期产品估值越低时,需要更大的扩散效应值,销售商才会选择在正常销售期投放广告。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它只注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较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供应链中一个环节的失灵或断裂,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目前虽然一些制造企业采用了MRPⅡ、ERP、CRM、SCM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之间在线的电子联接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接口薄弱,形成了一些供应链上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牛鞭效应,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优势和系统特征不能充分支持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实时交通信息影响下的出行者出行中路径选择行为,基于效用理论,建立了出行者出行的路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规划模型.将出行者的出行路径分割为在决策点的多次路径决策,并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效用最大的路径,得到的结果即交通信息影响下的最优路径.同时,在算例分析中,模拟实时路况的变化,在每个决策点动态加载交通信息,并引入出行者对信息的信任度概念和出行者对信息的信任度学习过程,使得模型可以更加准确描述实际决策过程.算例结果表明,实时交通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出行者地实际出行效用,并且随着信任度地增加,出行者获得的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网状供应链生产的规模效应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基于解耦策略的成本测算,确定最优生产方案。首先分析网状供应链运营模式,将顾客提前期、存量和顾客个性化需求为约束条件,综合考虑缓冲库存成本、加工成本和系统库存成本,建立基于多解耦点的生产成本函数,然后分析模型最优解讨论不同情形下的成本函数变化趋势,得到成本构成主体与总成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鹏  黄丽娟 《综合运输》2022,(7):110-115
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对自己肩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甚少,随着政府对环境重视度的提升,关于供应链“三效益”评价就显的极为重要。本文整合了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关于供应链的评价模型,此模型对原始数据有比较全面的利用,也能够为供应链的“三效益”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整合众多学者关于供应链研究的结果,经归纳与总结,对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梳理,主要从采购指标、仓储指标、销售指标、运输指标和管理指标5个方面构建供应链评价的初始数据,模型将聚类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在一起,为供应链带来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选择供应链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航煤过滤设备性能测试时,需快速关闭被测过滤设备下游出口阀门。该过程容易诱发系统水击,引起管道系统动态响应,对设备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文中基于AutoPipe软件采用瞬态分析与时程分析法计算水击荷载对管道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击工况作用下,一次压力波传递过程中在连续多个弯头处叠加,瞬态压力波动幅度增大;随响应时间增加,频率与幅值降低;水击作用下管道弯头及支管与主管交汇处,动态位移显著,应力集中过大;延长阀门关闭时间,瞬态压力波动幅值显著降低,水击荷载减小。  相似文献   

18.
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的流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保障和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地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制定特殊的运输政策,以促进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的流通。但是,目前对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从实际运行管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与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有效、综合地对极地航线运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极地航线运行风险评价方法,并以G航空公司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首先在研究极地航线运行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极地航线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采用G1法与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结合最优数学模型确定组合权重;最后,利用云模型对极地航线运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环境因素对航线运行安全的影响最大,二级指标中极地自然环境及通讯导航设备对航线运行安全的影响最大,该公司极地航线运行的风险等级介于“较低风险”与“极低风险”之间。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极地航线运行风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发现极地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路网客流实时状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日常运营及关键决策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站点层次预测方法较成熟,而客流分布预测较少的情况,提出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量测方程OD客流动态预测方法。利用地铁AFC数据,确定时序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优数据粒度为15mins和最优时间序列阶数为4,以此构建时序神经网络框架,对站点进站量进行预测;对于站点进站客流与OD客流间的时空关联性,主要体现在进站客流的不同去向以及相同去向下不同的到达时间,建立量测方程反应这一联系,将进站客流转化为OD客流,并以成都地铁为例,对路网条件下不同分布特征OD客流进行预测验证,加权相对误差为14.08%,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