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车站客流量较大,行人流线复杂,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为此,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着手,结合车站设备、构造、旅客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MassMotion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方法。通过确定仿真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结合交通过程中行人行为特性,以三维模型空间为基础,对突发大客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将车站的设施和行人抽象化。仿真结果显示,突发情况下车站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旅客的疏散速度、工作人员的疏散能力等行为特性对疏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多数事故都出现在交通流线复杂的城市交叉口,对行人和骑车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纽约尝试通过陕速公交系统建设,增加公交专用道和行人安全道,对交通进行安全分流,从而减少事故伤亡。因此BRT系统的设计也成为了今后美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依据一项来自纽约快速公交联盟(BRT for NYC coalition)的分析显示,在木港大道和Cross Bay大道上,生命安全一直很难得到保障,这也使东南皇后区走廊的快速公交系统的实现变得更加紧迫。事故数据让我们清楚得认识到美国交通部木港快速公交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人检测算法。通过动态阈值目标分割算法获得运动目标,同时将分割结果块化处理,以减少算法时间复杂度。使用最小外接矩形获得目标的高宽比,结合基于质心的目标跟踪方法获得目标物体运动速度,进而对行人事件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交通场景中的行人事件,有效地解决抖动、光线及积水等因素对行人目标检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分析一直以来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人工调查由于受主观回忆较多、调查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往往较低,无法支撑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任务。智能手机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成熟发展带来了海量手机数据,这为探究个体出行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本文综述已有基于手机数据分析个体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待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从完善已有个体出行信息采集内容、探索基于精细化数据的模型改进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反应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为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9):123-123
在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中,每天都有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在欧洲所有交通意外死亡人数中的14%是行人,美国的行人交通意外死亡率为11%.而中国的这一比率高至令人担忧的26%;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路段、交叉口大量行人交通特性数据的采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性别、年龄、人数、出行目的、环境等因素对行人步行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男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降低;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普遍低于路段步行速度、而过街谨慎性要高于路段;目的性强的行人步行速度和谨慎程度都要更高些;行人过街时往往表现出群体心理、从众心理和节省心理。据此,从硬件配置、管理和宣传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付一方 《综合运输》2023,(12):60-64+192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决策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准确性,缓解线路运营面临的高峰时段客流拥挤现象,从出行广义费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研究。综合考虑票价、出行时间、舒适度、准时性等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广义费用计算模型;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将广义费用作为出行阻抗引入客流分配之中,构建了基于广义费用的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嵌套Logit模型的迭代加权法用以求解模型;基于分配模型及算法,对不同票价和列车容量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流量的有效预测,可对各类缓解高峰时段拥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辅助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8.
正统计显示,8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因交通违法导致,这无疑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出行安全。而酒驾、疲劳驾驶、超速、开车玩手机、随意变道是位列前五的危险驾驶习惯。除此之外,乱停车、争道抢行、行人跨越隔离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12月2日,在第六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之际,米其林携手今日头条推出"今日出行,安全交通"公益专题,通过宣传道路安全资讯、《FUN声说》街头采访调查、发布《全国交  相似文献   

9.
信控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配时直接影响交通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如何对路口进行合理的渠化和信号配时使得车辆与行人安全、高效地通过信控交叉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北京北土城西路口相关交通数据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该路口存在的交通问题,并针对该路口的交通特性,使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该信号交叉口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路口渠化、信号配时等角度提出了三种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常态长效治理,我国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过街设施不断完善,行人过街安全体验不断提升。但“斑马线”的安全问题仍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人车冲突矛盾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人车行为的规范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论文从规范驾驶人行为角度,广泛借鉴国内外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的经验和做法,系统梳理“斑马线”周边交通运行的法理、伦理和物理,明晰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下礼让行人的操作规范。这对于提升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法律条款的执行力,切实提高斑马线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城市交通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一次行人过街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人、车、路、环境、信号、设施这六个方面分析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因素。采用解析结构模型(ISM)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并划分影响因素的层次,得到解析结构图,找出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四层结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逐步成为制约城乡经济社会活动的瓶颈,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论文从农村道路交通的唯一性、交通要素总量巨大且分散和多样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道路交通的特点与态势。然后,应用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安全要素水平低、事故伤亡严重、农民肇事现象高发等问题。最后,从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工具性能、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和农村交通违法治理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与日剧增,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安全风险特性,提出了系统识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的相关定性、定量方法与技术流程,并基于运营调度日志数据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实现了关键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定量化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问题,提出存在问题,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减灾的措施;良好的自救措施是降低人员伤亡,乃至避免伤亡的重要一环;改善外部救援的措施;消防设施;监控设施;广播设施,希望决策者和设计人员能从此得到一些启示,引起足够重视,明确如何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现状进行总结,基于以往发生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总结,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安全运营策略,以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能力,维护城市稳定、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大规模用户交通方式问题,多维度分析出行方式特征,提出结合主动学习和Tri-training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以手机信令出行链为基础,将出行特征划分为距离、时间、速度、出行者属性等四类,并进一步研究多维度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基于有向无环图设计一种结合主动学习与基于Tri-training的半监督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运用HY市手机信令数据构建样本集并训练该分类器,与多种监督学习分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动学习构造的富含信息的已标记样本集可以减少半监督学习的迭代次数,Tri-training半监督支持向量机可以通过大量未标记样本提升分类器准确率,结合主动学习与Tri-training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手机信令数据出行链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是交通安全研究的焦点,伤亡事故中的肇事逃逸行为不仅违法,更因延误应急救援而备受关注。为辨别逃逸行为在伤亡事故中发生的显著性因素,基于美国密歇根州事故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事故各因素及交叉变量进行验证,并对所建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年体肇事人、家用车辆肇事、夜晚时间段和成年体肇事人&客车肇事、成年体肇事人&家用车辆肇事、成年体肇事人&夜晚时间段对伤亡逃逸事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事故发生在车道内、肇事人受伤、女性肇事人和肇事人受伤&女性肇事、肇事人受伤&车道内事故、女性肇事&客车肇事、农村道路&不良天气情况下能明显减少伤亡事故中逃逸行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申振武  邓帅  王敏  李波  邓韩聪 《综合运输》2023,(12):137-142
传统交叉口优化研究多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以突破通行能力的限制。文章创造性的提出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的概念,一方面在交叉口的物理结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探索了三类共7种位移交叉口形式;另一方面对位移型两相位平面交叉口的配套交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设计,提出了直行同步和直行异步的两相位设计方法,并对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的快慢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通过减少相位,交叉口通行效率更高;交叉口冲突得到充分分离,相互干扰减少;交叉口排队机会增多,交叉口运行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重庆南(岸)涪(陵)二级公路为例,基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从交通事故形态分布、事故交通方式分布、事故时间分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该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并探讨了驾驶人及行人、车辆因素和道路条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行为模型(activity-based model)时空棱柱(space-time prism)理论分析了交通出行行为在其中的特征及精细化需求侧管理模式(预约出行模式)对个体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根据时空棱柱理论中的“三大制约”(能力制约、组合制约、权威制约)评估了预约出行模式产生的效应,其中预约出行模式对能力制约没有负面效应,对组合制约及权威制约均有正效应,最终结合现阶段预约出行及其实践应用论证了预约出行模式对交通出行行为及交通系统管理能产生的正效用。同时预约出行模式本身的优点包括大规模交通优化管理中节省优化算例及保证优化结果信息时效性,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