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山岭隧道进洞方案多样,如何结合洞口的工程地质、结构形式、周边环境及与洞外道路关系等特点,合理选择进洞方案,既可确保进洞安全施工、缩短工期,又可降低工程成本。黄楼隧道进洞方案从安全、进度、施工难度和地方关系处理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比选,最终选择下穿地方道路方案,即保持地方原道路不变,采用明洞接长,将隧道暗洞延长至地方道路以外,洞顶与地方路相交部分进行地表注浆,洞口施作双层大管棚,施工期间采取交通限行措施。这一方案不需另外征地修建新的地方道路,缩短了施工工期,整体上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凉水井隧道进洞的施工实例,对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前的明洞开挖、边仰坡防护、超前长管棚、偏压护拱,和进洞过程中的洞身开挖及初支、二次衬砌施工各个环节的总结探讨,并对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隧道洞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始终贯彻"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广梧高速公路64个隧道洞口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从进洞方法、洞口辅助进洞措施、洞门形式三个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进洞方法采用了正交进洞、斜交进洞和单向进洞;洞口辅助进洞措施采用了明洞、护拱法、地表反压护拱加固土体法、反压回填明洞暗做法、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或者是这些措施的组合;洞门形式采用了端墙式和明洞式。  相似文献   

4.
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开挖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海君 《中外公路》2007,27(5):109-112
根据宛坪(南阳-西坪)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大跨度、围岩条件差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该文按照实际隧道设计和进洞施工情况,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筑完成后,再开挖左右正洞"和"中导洞、左右洞侧导坑同时开挖"两种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两种开挖方式下大跨度连拱隧道的施工效果,并建议中导洞与左右侧导坑同时进行开挖以加快隧道的施工进度,在宛坪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桥隧相接隧道明洞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傍山或斜交隧道,为了有效保护环境,经常采用棚洞、加长明洞等处理方案,但在高线位的斜交出洞隧道方案中,由于受地形限制,有时不得不采用将桥梁设置于隧道内的桥隧相接方案.在张石高速公路东峪隧道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加长明洞,将箱梁桥台设置于隧道明洞内的桥隧相接设计方案.设计中考虑了隧道出口段施工难度及安全性,桥隧相接结构的可靠性、便利性及防排水等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桥隧相接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的位移、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东峪隧道桥隧相接结构的顺利完工验证了该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偏压连拱隧道合理进洞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邝宏柱  何燕云 《公路》2005,(11):225-227
结合江西省白沙关至婺源高速公路洪家坞连拱隧道进口的施工过程,对偏压隧道进洞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4种不同的进洞开挖方式,获得了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开挖顺序施工时各阶段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地表沉降以及隧道支护结构中的内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优化施工方案,得到了偏压连拱隧道合理的进洞方式,为今后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的进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康高速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小康高速公路隧道62个隧道洞口为依托,从地形、地质两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得出,不良的洞口地质条件要提前治理;不同地形条件下进洞从正交进洞、斜交进洞、侧向进洞和单向进洞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正交进洞主要采用了"护拱法",斜交进洞主要采用了"半护拱法"和"棚洞法"。单向进洞适用于隧道长度不大、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出洞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导洞出洞再进行扩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钟祺  王宝善 《中外公路》2012,32(4):234-236
武罐高速公路WG17标段内峯岩隧道的进洞端位于浅埋段偏压山体处,且单侧靠近河道,施工场地极其狭窄,为了顺利开展进洞施工,采取了变更原设计进洞方案,增设偏压墙和将原设计的正交套拱变更成斜交正做套拱的措施,保障了隧道安全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9.
位于黄土峁坡脚处的隧道,洞口浅埋段较长,且明洞位于湿陷性黄土层中,为了提高明洞结构稳定性、减少施工工序间干扰、降低施工期间的风险,对隧道进洞时机的选取进行研究,并对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和仰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葛耳山隧道是中交公路二局承建的双洞小间距隧道,左洞长926m,右洞长917m,进口段间距最小约为12m,然后两洞问距逐渐增大至出口段为27.5m。于2004年12月17日和18日分别进行明洞施工,标志着隧道施工进洞开始,计划工期为一年半,预计2006年上半年贯通。  相似文献   

11.
柏署  杨雄  李雨哲  龚峰  阳军生 《隧道建设》2022,42(3):478-486
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大跨度多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荷载转换和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风险高等问题,介绍观音岩四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先主后辅”的施工工序,并应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手段,分析四连拱隧道多洞施工、主辅洞开挖相互扰动下,围岩与结构的反应、现场施工工序的可行性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采用先开挖主洞后开挖辅洞的施工工序是安全可行的; 2)多连拱隧道施工,洞室受到的开挖扰动次数越多,结构受力越复杂,建设过程需重点关注先行洞室受到后行洞室施工扰动带来的安全风险; 3)相邻洞室间的施工扰动影响要远大于不相邻洞室。现场实施效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不等跨双向10车道四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波纹钢拼装式连拱明洞结构的可行性,以高山寨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开展了波纹钢-混凝土结构明洞受力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明洞结构左右洞均是拱顶靠近中墙侧沉降值最大,右洞拱顶偏左处竖向沉降值最大,靠近边坡侧水平位移最大;明洞波纹钢结构在靠近中墙处和两侧拱脚的弯矩值最大,在两侧拱肩处波纹钢应力值最大;混凝土结构在两侧拱腰处应力最大;明洞结构受力状态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介绍常张高速关口垭隧道张家界端洞口地质松散,隧道浅埋,存在偏压,采用长管棚配合明洞较快安全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结构形式中,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继承了传统连拱隧道的所有优点,同时具有占地少、保护自然环境、线形流畅等优点,较好的克服了传统连拱隧道的一些缺点。此外,无中导连拱隧道工序简单,工期短,成本低,在隧道设计施工中被广泛采用。连拱隧道施工中后行洞施工是整个隧道施工的重点、难点。华丽高速石格拉2号隧道在后行洞施工中采用三台阶法结合分块爆破的工艺,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半径曲线上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位于小半径曲线上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采用"假拟洞门"的进洞方式可以实现对原始地面最小扰动下安全进洞;在偏压地段连拱隧道左右洞施工顺序不同对围岩内力及偏压产生明显的影响,隧道在开挖初期由于左右围压差别较大,地表沉陷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而随着掌子面与监测断面的距离加大,地表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实践证明,在施工中做好初期支护和二衬,可有效地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管棚配合明洞进洞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应麟  邱喜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2):118-119,123
介绍常张高速关口垭隧道张家界端洞口地质松散,隧道浅埋,存在偏压,采用长管棚配合明洞较快安全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横洞进正洞交叉口设计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贵 《隧道建设》2017,37(Z1):168-173
长大隧道施工中通常采用设置辅助坑道增加作业面提高项目施工进度,然而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通常是长大隧道施工的难点,三岔口的设置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成兰铁路平安隧道横洞进正洞时设计的3种不同全断面挑顶施工方案,并通过应用总结了不同挑顶施工方案的特点,确保隧道在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快速进洞的施工条件。增加支洞施工方案和横洞断面不同比扩大垂直进正洞挑顶设计明显优于横洞断面同比例扩大垂直进正洞挑顶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金鹗半明半暗连拱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问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半明半暗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进而对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无论先开挖明洞还是先开挖暗洞两种施工方案没有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进洞方式对隧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明辉  王民  丁文其  黄清 《公路》2007,(10):220-223
以偏压连拱隧道为基本模型,对8种不同的进洞开挖方式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偏压连拱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施工时各阶段围岩的边坡沉降、应力应变状态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到了偏压连拱隧道合理的进洞方式,为今后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的进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丰果 《隧道建设》2009,(Z2):99-103
介绍了高阳寨隧道出口、大瑶山一号隧道出口、九峰河导流洞进口、赛里木湖隧道出口、中咀二号隧道出口不同的山体偏压,采取的不同施工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隧道洞口山体偏压在进洞前事先宜处理,山体偏压不宜采用卸载方式处理,山体偏压段洞内施工时宜先施工深埋侧,下台阶开挖宜从洞内向洞外施工;若已进洞而山体位移,必须采用洞内、洞外处理,先后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