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刺激反应模型(S-O-R)研究网约车乘客的出行幸福感对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将网约车感知质量作为初始变量,将出行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以网约车的再出行意愿为结果变量,建立PLS-SEM,分析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感知质量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质量也通过影响出行幸福感,进而影响网约车再出行意愿。而认知满意度、出行平静情绪及出行活跃情绪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0.195、0.140、0.101,由此说明乘客在本次出行中所获得的幸福感对下一次出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这对网约车企业提升乘客的出行幸福感进而增强网约车出行意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是现代地理服务软件、交通服务部门的目标之一,基于活动出行的时空可达性研究更具实践意义。本文综合时空约束理论与效用模型,提出了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轨道时空可达性模型,其影响因子不仅包含了站点的活动吸引力、个体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还有站点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区位因素。和以往模型相比,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实现了更接近于反映真实状况的个人出行可达性研究。最后,通过对广佛地铁可达性进行实证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特定时空约束条件下可达性分布特征的有效性,可为个体出行活动地点推荐以及智能交通出行提供最优的出行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出行链性质的研究是制定老龄化社会出行需求管理政策的依据。本文对北京市60岁以上部分老年人的出行链进行访谈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和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老年人出行链性质,通过研究家庭结构、伤残状况、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对老年人出行链性质的影响,表明老年人的出行以居家生活购物与养老休闲娱乐为主,且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组成与结构以及伤残情况对出行链复杂性有着决定性影响。制定公交普遍服务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出行,要有利于老年人的购物与休闲娱乐需要。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铁出行智能票模型,将高速铁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结合起来,为乘客提供"一条龙"的快捷出行服务,智能选择最优出行路线。  相似文献   

5.
没有路权优先,就谈不上公交优先;没有公交优先,很多市民的“出行难”问题就难解决。路权优先未能彰显,公交优先等于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6.
马萍萍 《综合运输》2022,(6):54-57+76
定制公交作为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合相似出行需求的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近年来,多地已有定制公交的有益探索,但“叫好却不叫座”,其中有定制公交本身功能属性的约束,也有企业发展策略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乘客访谈,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角度总结了定制公交发展中存在的堵点,并为未来定制公交发展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雨 《综合运输》2018,(8):64-68
出行目的是交通出行的关键属性和重要内容,其对分析交通行为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被动数据的不断获取,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推算出行目的既弥补了被动数据的缺陷,也可为进一步分析交通行为提供完善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在交通出行目的推算方面的研究经验,基于现有的调查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出行目的推算,推算的出行目的的准确性达到8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模型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由此得到在出行目的推算中的关键因素为时间和空间变量。  相似文献   

8.
近期媒体报道,许多一线城市的有车一族宁愿独自驾车堵在路上,也不愿乘坐公交或地铁,原因是乘车空间太过拥挤。过分拥挤容易导致愤怒、不耐烦等情绪,而前胸贴后背、“失态性”地抢座、尴尬地被挤出车门,更是让公交乘客感觉被挤掉了人的最起码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行为模型(activity-based model)时空棱柱(space-time prism)理论分析了交通出行行为在其中的特征及精细化需求侧管理模式(预约出行模式)对个体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根据时空棱柱理论中的“三大制约”(能力制约、组合制约、权威制约)评估了预约出行模式产生的效应,其中预约出行模式对能力制约没有负面效应,对组合制约及权威制约均有正效应,最终结合现阶段预约出行及其实践应用论证了预约出行模式对交通出行行为及交通系统管理能产生的正效用。同时预约出行模式本身的优点包括大规模交通优化管理中节省优化算例及保证优化结果信息时效性,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空间出行流动塑造了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客观反映了城市间协同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本文借助手机信令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出行分布、出行频次、出行走廊、跨市通勤视角出发,多维度定量测度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不同空间组织形态的城际出行需求特征。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圈依旧是长三角城市圈的核心组成部分,跨城出行呈现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城际高频出行联系逐渐呈现的“圈层+飞地”形态特征。本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出行特征识别方法,以期用大数据手段助力提高城市群规划和管理的综合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于淼 《人民交通》2021,(3):56-59
她是智能交通领域的探路者;她是海量出行数据的解码人;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是一个行走的智囊团,主编或参编了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工程车载服务终端相关9项标准,系列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还是一面旗帜,主动迎战,仅用3天时间带领大数据团队基于"出行云"开发出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系统,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上锁,让大数据服务百姓智慧出行;她就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冬梅.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分析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将大大降低,网络中的乘客将遭受额外的出行时间损失。基于网络中乘客的出行时间总损失,本文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概念,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组成单元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后,整个网络在网络组成单元间相互作用以及突发事件持续影响下所引起的出行时间总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模型,以网络平均出行时间损失为测度,度量网络中各区段组成单元的脆弱性并对网络整体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演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公交持卡乘客的出行数据,挖掘乘客的出行规律,改进基于出行链理论的下车站点推导方法,并建立、检索站点邻域集以提升下车站点的推导效率。借助攀枝花市特殊的自动收费系统,利用分段计费线路的下车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下车站点的推导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探究了最大步行距离阈值对推导结果的影响,给出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建议。此外研究分析了不同线路、不同群体的推导效果,对其内在原因做出解释,提供了模型方法的改进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乘客的公交出行行为,支撑辅助型公交的需求分析和布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交     
《运输经理世界》2013,(7):15-16
成都早高峰前免费乘公交 2013年7月1日起,四川省成都市每天5时至7时实行刷卡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鼓励乘客提前错峰出行,缓解目前早高峰公交出行较为集中、车辆满载率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气象灾害频发,对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大城市交通系统影响严重。以城市常见的台风、暴雨为研究背景,建立多元Logit模型,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进行预测,得出费用、途中时间和换乘次数三个决策变量对出行选择行为有负效应,其中,途中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乘客倾向于选择时间和速度有保证性的地铁方式出行。同时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定制公交是解决拥堵的可贵探索作为一种交通运营模式,"定制公交"把有共同出行需求的乘客从普通乘客中分离出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是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市场化方式。同时,基于公交车的公共属性,它也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一种创新。在目前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定制公交"无疑将提升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积极性,有助于交通拥堵的缓解。同时也能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缓解城市"雾霾病"一张不错的药方。虽然还存在一系列质疑,无论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公式:出行时间价值=出行时间×出行成本。每天,我们都在追求出行时间价值最小化。时间多,坐跑得慢但花钱少的公交;时间紧,或打车或开车,花费高,但跑得快!对于生活在两个城市的人们来说,城际公交就是在选择公交出行还是选择打车或开车出行,两者在时间和出行成本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环保观念的深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那就是低碳出行,即倡导市民出行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同时也要求公交客车达到更高的节能与降耗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李轩睿 《综合运输》2023,(5):82-88+102
基于半自动公交能够实现多辆公交单元协同行驶的特点,本文提出半自动公交编组与调度模型。考虑编组公交动态运行特性、乘客特性等因素,以公交公司运营成本与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为优化目标,优化发车间隔和编组规模,并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成都市116路公交线路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非编组模式相比本策略能降低35.9%的乘客出行成本与20.0%的运营成本,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半自动公交编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探索城市群通道出行特征对于优化通道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取城际通道多方式、多时段、高样本量的出行特征数据,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城市群通道出行的原理,研究了通道出行特征指标提取方法。以成渝城市群中重庆至合川通道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了通道出行特征和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重庆至合川通道平均出行总量为3.9万人次,出行强度为1.19,通勤出行占比为7.2%,私家车出行占比为84%,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高峰。研究为城市群运输通道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规划的数据获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