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强制性内容的编制落实问题。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延伸线不宜作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线路选线应以次干路和非骨架性主干路为主,所经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40 m;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不必将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全部作为强制性内容,而应选择其中的骨干道路网络;交通枢纽布局的关键在于枢纽用地控制,客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根据客运交通枢纽构成按照"分别计算、各项求和"的方法进行估算,货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结合物流仓储用地、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用地进行估算。最后,以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30年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各种现代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鳞次栉比,在整体上为我国城市向国际现代化大都会水平迈进提供了基本的交通基础.对于城市交通而言,传统的交通发展,例如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缓解拥堵问题等,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关注的重点将逐渐从大概率但危害程度相对低的事件(如拥堵问题),向小概率但恶性程度高的事件(如突发灾害)战略转移.城市交通在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情况时的表现,将成为衡量未来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5.
6.
7.
一、城市现代化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我国城市现代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居民出行时间过长、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递增速度,市中心停车场地不足、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人民普遍关注、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热点问题。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交通现代化对城市现代化的观念变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范围扩大,不同运输距离、运输速度和运输特征的客运交通运输组织设施逐步分离,综合交通网络中不同功能、层级和不同方式、特征的客运交通子系统在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也逐步回归到其优势运输范围内。子系统之间的交通转换需要通过“枢纽”来实现,因此,枢纽成为交通系统运行中“综合”的咽喉和衡量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也因此将交通枢纽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上海这样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又高速发展的国际都市,如何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风貌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系,如何统筹城市总体规划与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组织往往面临再构需求,同时也对交通体系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亟须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方法与路径,研究在远期战略与近期建设间面向过程的连续性、弹性规划的技术思路。在梳理现状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交通系统互动演变机理,提出城市—交通互动发展模型。以需求弹性为切入点,构建面向过程的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分析框架,明确弹性规划实施路径与核心要点。包括基于需求弹性的多层次规划协调机制、弹性项目库要素结构、动态监测及评估体系,以及城市—交通互动视角下的弹性项目库实施机制,从战略层面寻求面向过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12.
隧道综合监控系统是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智慧隧道综合监控目标需求,明确智慧隧道综合监控体系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将城市隧道纳入智慧城市和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构建智能化的城市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六横二纵”体系框架。同时,根据隧道综合监控体系主体业务特征,提出一体化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可为未来智慧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交通事故防范的政府主体性属性分析
(一)城市整体布局规划的政府合理性属性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有效管理,涉及许多城市控制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合理性问题。不外乎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等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以及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等。但道路交通安全应成为其中的一个主线,通过对物质空间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便捷、愉快和安全,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的城市环境。这就引伸出政府交通事故防范的第一个属性即城市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属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出行政策等方面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尚未发挥,根源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对影响实施的诸多因素缺乏研究且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城市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等新背景,通过对福州、莆田、宁德3个城市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施效用评估基础上重点剖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的问题与症结。进而提出规划法律地位顶层设计、实施组织机制、规划层次化体系化、跨领域融合研究等方面的实施机制优化建议。最后,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提出进一步优化规划实施机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构建有效的实施机制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落地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提升规划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城市出租车行业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避免或减轻出租车行业群发性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从出租车市场供给需求指标、市场价格与经营成本指标、市场经营环境指标、相关政策指标四个方面构建出租车行业群发性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风险预警级别划分标准,并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确定各风险等级的阈值。基于安徽省出租车行业近年来的出租车群发性事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实现对城市出租车行业群发性事件的风险预警和风险源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