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由于其清晰度、分辨率低的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的需要,更加清晰、稳定地监控系统将逐步取代模拟监控来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既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又要满足公众安全流动。以南宁为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城市交通应对策略,结合手机信令大数据对城市人口迁移、客流运输、交通运行、出行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判断疫情对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和复工复产后城市交通的恢复状况,总结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城市交通特性。从倡导韧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交通供给多样性、优化城市物流交通体系和重视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庞俊成 《城市交通》2000,(2):26-27,30
本文结合三明市交通规划,强调交通规划应注意城市生态和城市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货运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对城市货运的研究范围及我国城市货运规划目标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大中城市开展城市货运规划可预先控制城市货运对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城市货运规划应以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此开展城市货运调查、需求预测、货车通道规划、货运站场规划、配送装卸点规划、货运交通管理规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又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先行者之一。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应该认真思考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家(或省域)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异同和关系,明确其目标、任务,以及技术方法所需要进行的调整。一、理解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特殊性,避免规划工作的"张冠李戴"相比较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群综合交通规  相似文献   

6.
王振民 《交通标准化》2011,(21):162-165
研究河谷型山地城市市区过境交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原则、目标及思路,并以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攀枝花市为例,研究其过境交通路线规划,可供同类城市过境交通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瞭望     
《城市交通》2014,(1):96-98
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为统筹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温变化导致与气候相关的城市自然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城市公共安全。目前针对城市内涝灾害韧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多是从城市系统各个组成结构角度出发,且在评价模型构建方面均采用了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方法。笔者从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3个方面选取27个具体指标建立了城市内涝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投影寻踪模型构建了内涝灾害韧性评价模型,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针对高维数据,此模型能直接从数据本身找出其结构和特征,避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内涝灾害韧性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内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郑州市的韧性评价值最高,其次是洛阳市和焦作市,濮阳市的韧性评价值最低;医疗条件、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内涝灾害韧性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河谷型城市在现有公交线网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河谷型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入手,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公交线网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就河谷型城市公交起讫点和换乘枢纽的设置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几种相应的布局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条件。通过对河谷型城市所具备特点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现有的交通方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河谷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规划模式,从多方面对河谷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河谷型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2011,(4):102-105
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本项目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划。在"两规"协调方面,对交通走廊与城市发展轴线、交通分区与城市功能分区、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专题研究,并反馈给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了城市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编制的有效互动。在综合交通系统构建方面,从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面展开:市域层面,以江海高效联  相似文献   

11.
一、交通事故防范的政府主体性属性分析 (一)城市整体布局规划的政府合理性属性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有效管理,涉及许多城市控制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合理性问题。不外乎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等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以及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等。但道路交通安全应成为其中的一个主线,通过对物质空间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便捷、愉快和安全,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的城市环境。这就引伸出政府交通事故防范的第一个属性即城市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世博运行期间,中心城快速路交通事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为我们在大客流背景下研究城市快速路网交通事件的总量、类型、时间及空间分布等交通事件,特别是极端大客流情况下快速路事件的特征变化和研判觅得难遇良机.同时,为思考后世博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以及快速路网运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物流规划到城市供应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作鹏 《城市交通》2021,19(2):37-45,54
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加速生产与流通方式转型,供应链活动的公共属性因此越来越强,城市物流规划的概念也有必要扩展到城市供应链规划的范畴.在介绍城市供应链的概念后,详细阐述从供应链的视角理解城市货运配送的必要性以及关键议题.一方面,从更加微观的品类及供应链活动入手,透视供应链的时空响应;另一方面,着重关注城市供应链的安全、环境及公平效应等议题.为更好地实现城市物流规划的供应链转型,提出推进物流货运调查与城市供应链模型研究,系统梳理城市供应链规划的空间响应策略.基于供应链的思维,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需要与多个部门合作,将城市物流领域中的供应链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政策转译与传导.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3日,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公益专项基金揭牌仪式暨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东部公交义工分队启动仪式在东部公交万国场站顺利举行。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于2018年年初与多家国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此次在东部公交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共同治理的公交安全营运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物流中心,但忽视了对城市公共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类似城市道路、下水道、电力、公交等系统,公共型物流中心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论文在分析公共型物流中心的特点以及现有物流中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共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束昱  路姗  陈钢  李媛 《轨道交通》2010,(4):16-17
上海和保定已经列入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第一批试点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基本国策相吻合。本文在认真分析探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路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促进,结合笔者长期研究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与规划实践,提出”低碳城市”应优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五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范世科  徐行方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111-114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物流中心,但忽视了对城市公共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类似城市道路、下水道、电力、公交等系统,公共型物流中心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论文在分析公共型物流中心的特点以及现有物流中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共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读书     
《城市交通》2012,(2):100-100
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 本书是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史上一本经典著作,深刻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起源。近年来国内讨论的很多热门话题,如城镇群、世界城市、城市调查、城市生态学、区域规划、公众参与、规划展览等,都发端于书中的有关思想。该著作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11,(4):47-47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日益凸现,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和愈发紧张的城市空间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完善交通规划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何科学的开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何将地下空间和交通规划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