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港口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提供的多种三维智能化配筋方式。采用该系统建立的钢筋模型直接与结构构件的三维CAD模型相关联,当模型仅发生几何尺寸改变时,能够实现钢筋的自动更新,并自动计算钢筋的长度、体积和质量,从而大大提高结构配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三维模式的配筋设计系统—HIDAS(Harb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System)三维配筋系统。介绍该配筋系统的系统架构,阐述系统的设计结构,包括钢筋对象的组织结构,系统提供的多种配筋模式和配筋流程管理,现有的钢筋碰撞检测处理,钢筋的更新管理机制以及配筋模型的出图技术。三维配筋设计更加符合设计人员的思维习惯,直观性强,籍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代表配筋设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船闸工程结构物体量庞大、结构复杂,钢筋图绘制、钢筋计量工作量大、难度高。针对传统二维配筋的技术手段存在配筋效率低下、成果质量差强人意、适应工程变更能力差的问题,对基于BIM的三维配筋技术进行研究,并结合小清河复航工程金家桥船闸工程,实现三维空间内对结构体的自动化配筋、钢筋编号计量、输出二维图纸。结果表明,基于BIM的三维配筋技术应用于船闸工程时具有有效提升配筋过程可视化程度、实现钢筋的信息管理和数据驱动的技术优势,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日趋成熟,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的BIM研究中关于水运工程构件配筋内容较少且过程繁琐,本文以广西防城港某码头工程为依托,简单分析其构件的配筋过程和与二维配筋的区别,并采用Revit自带、PDST插件与Revit速博插件三种配筋方案,介绍并对比其不同特性,为水运工程中Revit配筋的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余金洋 《水上消防》2024,(5):136-138
沉箱预制施工工艺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建造成型的沉箱结构完整,稳定性和耐久性均良好。沉箱预制施工具有复杂性,施工细节多,为提高沉箱预制施工质量,需要深入探讨施工工艺,以科学的方法将工作落实到位。本文以具体工程为实例,介绍重力式码头沉箱预制施工方案,提出模板设计方案,就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展开详细的研究,并对沉箱预制中钢筋工程与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港航工程沉箱预制施工效率,保障港航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促进港航工程事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沉箱结构在港航工程中运用较多,主要以预制形式为主,并利用浮力进行水下安装形成码头或防波堤堤头主体结构。而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厂拦水坝结构中采用干法现浇沉箱技术形成类似干坞坞墙结构,并对现浇沉箱下部及沉箱之间进行抗滑止水处理。下文主要阐述港珠澳大桥岛隧拦水坝工程干法现浇沉箱的施工技术,为类似的港航工程沉箱干法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中重力式码头施工,码头胸墙多采用沉箱工艺,单件沉箱从传统的小型构件逐步发展成为单件为千吨以上的大体积现浇混凝土。而大体积沉箱预制施工工艺改进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下面就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水工结构I标工程沉箱预制施工中工艺改进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吉忠 《水运工程》2021,(7):177-180
BIM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工程设计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跃迁,但存在建模工作量大、二次开发门坎高等问题。针对水运工程设计建模中手动建模工作复杂、重复构件多的问题,引入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通过可视化编程和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码头前沿线、陆域地形等边界条件计算出模型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Dynamo节点调用Revit族库建立码头前沿框架模型并修改模型参数,解决了三维手动建模重复劳动且不易修改的问题,提高建模速度和精度,为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三维建模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沉箱底板之间连接处接缝的止水问题,避免类似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沉箱底板止水方案优化及施工技术。止水方案包括临时止水结构、永久止水结构;通过临时止水结构、向基床注浆减少海水潮汐冲刷及设置厚度适当的混凝土结构,有效解决了沉箱底板止水问题。通过介绍沉箱底板止水的方案及施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内目前进行方沉箱构件内力计算主要依据<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卉£>中的相关规定,该规范中对构件的计算图示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据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对结构内力和配筋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根据规范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供规范修编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有主流的产品设计都已转向全三维设计模式为主,因而港口工程也逐步趋向全三维工程设计。文中提出实现港口工程全三维设计所需的三维CAD设计平台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港口工程三维CAD设计平台的构成与技术要点,同时还给出了实现该设计平台各个模块所需要的技术要点及实现这些技术点所需要的方法和思路。该设计平台以三维构件化设计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构件装配、结构分析、构件配筋、工程出图和协同设计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远船坞工程坞墙沉箱设有止水带,而且该工程沉箱结构形状特殊,型号变化多,工艺、工序复杂。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工程沉箱的预制任务。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式沉箱码头在我国水运工程中广泛运用,工艺技术成熟、整体稳定性高。它主要是靠沉箱结构自身和上部结构的重量来抵抗滑动和倾覆,对结构的基础施工有较高的要求。重力式码头基槽施工和沉箱安装是重力式码头工程的施工重点,如何在大尺寸沉箱施工中控制好基槽作业和沉箱安装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复杂地质和海况条件下做好各个工序的质量管控,是每个水运工程施工人员常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控工程质量,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槽施工和大型沉箱安装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对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方某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构件碰撞、工程量计算精度低、技术交底效率低等问题,进行BIM技术在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创建三维信息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工程算量、进度模拟以及可视化工艺技术交底,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得出如下结论:BIM技术可视化降低了沟通成本,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解决碰撞问题,降低施工时的返工风险;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算量更加直观,具有完整、快捷、精确等特点;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可视化预演,可辅助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李银发  王刚 《水运工程》2021,(8):157-162
针对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存在信息细度人工检查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依据《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及《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研究模型信息细度自动化检查技术,采用Revit API、Civil 3D API 技术,开发模型信息细度合规性检查软件,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和软件能准确、快速完成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信息细度的合规性检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推广应用至其他水运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港口工程高桩梁板式码头钢筋建模困难、性价比低、难以满足出图要求,无法达到设计阶段基于钢筋模型的成果交付要求等问题,对设计阶段构件级钢筋模型创建、出图及计量、参数化设计、模型交付等进行研究。采用Revit软件及Revit AP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参数化的钢筋模型创建、出图一体化技术,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快速创建符合要求的钢筋模型及图纸,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双排桩为基础的桩基式坞墙是一种新型的坞墙结构,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计算理论,一般根据相似结构型式按单锚板桩墙结构、前板桩高桩无梁板式结构及双排桩支护结构等理论做近似计算分析。文中结合温州灵昆船舶修理所的船坞工程,借助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坞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坞内无水时的使用状态进行加载计算,得到其应力和位移的云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号和6号泊位工程中,预制沉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关系到实体工程的耐久性。由于沉箱构件形状为薄壁、空心结构,要切实提高工程的耐久性,沉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关键。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影响预制沉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预制沉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沉箱结构的坞门是港珠澳沉管隧道预制场的重要构件,尺寸达59 m×25.2 m×29.1 m,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混凝土沉箱结构之一。采用不同寻常的施工工艺,可满足其止水、多次起浮、多次启闭等功能要求。此施工方法为类似大型沉箱结构施工的典范,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结合水运工程实例,开展了BIM技术在勘察设计全过程的联合应用,主要在平台选用、数据处理、模型建立、接口转换、数据共享及勘察设计BIM模型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理正Revit插件将勘察模型导入BIM平台软件Autodesk Revit,并基于导入的模型进一步对工程设计计算、模型组装、成果整合和数据共享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总结了应用流程和技术经验,打通了水运工程勘察设计BIM联合应用的技术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