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针对城市高架桥项目中的大悬臂倒T形预应力盖梁,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美、欧三种规范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以不同标准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对工程实际预应力盖梁尺寸进行研究,验证倒T形盖梁牛腿部位的配筋形式,为大悬臂倒T形预应力盖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市狮子洋通道工程下层白沙南路段为例,阐述双柱式大悬臂倒T形隐式盖梁总体设计要点,并建立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倒T形隐式盖梁的受力特点,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根据钢筋混凝土倒T型挡墙在工程中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着重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倒T型挡墙的特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8.
9.
在U型槽结构计算中,一般取U型槽线路方向1延米宽度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按弹性理论简化为平面模型进行计算。但在实际工程中,U型槽边墙墙顶往往需要设置雨棚支柱等设施,使得边墙承受水平集中荷载,此时,如何合理确定集中荷载作用下U型槽边墙有效计算宽度成为U型槽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采用三维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边墙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规律,确定了有效计算宽度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提出多个集中荷载作用下有效计算宽度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裂缝宽度验算规范解在偏心距处于0.55 h(h为构件截面高度)附近时不连续的问题,通过开裂换算截面法得到矩形偏心受压构件内力臂及钢筋应力理论解。对比现行规范解发现,规范公式在双侧配筋、配筋率或偏心距较小时计算内力臂值存在较大误差,影响裂缝计算结果;而当偏心距等于0.55 h且配筋率小于0.3时,理论上会有裂缝超过限值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该文以某一跨越宽缓沟谷的大桥为例,阐述了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技术.着重总结了其支架质量控制及梁段零弯矩计算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基本理论人手,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和《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的比较,阐述了上述规范在进行裂缝宽度计算时的异同之处,并结合工程算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来探讨给水排水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大跨度双塔钢斜拉桥工程为背景,结合有限元法,对钢箱梁有效分布宽度(或应力不均匀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其顶、底板应力不均匀现象明显,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了两种不同计算模式下的盖梁内力。分析表明,当考虑立柱刚度影响时,盖梁内力将进行二次分配,致使跨中正弯矩减小、支点负弯矩增大,随着立柱与盖梁的线刚度比的增大,此种效应越显著。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工期紧张等因素,当盖梁与立柱的线刚度比大于2时,可采用简化的双悬臂简支梁(连续梁)图式,但在支点及跨中截面,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混凝土T梁变宽拼宽静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座4×30 m预应力连续T梁变宽拓宽桥,分别建立新旧桥间布置与旧桥相同数目横隔板、新旧桥间仅跨内设置横隔板而墩顶不设置横隔板和新旧桥间不设置横隔板3种不同横向连接的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和比较了其在汽车荷载、新旧桥差异沉降荷载、温度荷载以及收缩徐变作用下的静力性能。分析表明:新旧桥间设置横隔板,可以显著改善荷载横向分布,降低主梁纵向应力和接缝横向应力。因此推荐新、旧桥间全部设置横隔板的连接方案,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受压区增大截面加固后的组合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没有对其新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进行说明,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加固后新增混凝土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新增混凝土的应变超前效应,对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到界限破坏的3种形式.对每种界限破坏形式利用截面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引入截面有效系数和承载力可提高系数以及程序得出新增混凝土高度对其承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新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原截面高度与加固后截面高度比尽量要超过0.8,这样避免原构件的截面受拉钢筋应力很快达到屈服状态,发生少筋脆性破坏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