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动力源驱动车辆运行,因其能够有效的兼顾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因素,成为了汽车发展的方向。本文将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分类和国际专利分类法相结合,制定专利检索策略,在专利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专利申请量年度趋势、申请的国家或地区、主要申请人、主要技术领域等进行了分析,明确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的分布状况,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及发展路线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上海汽车》2011,(1):46-48
主要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分布情况,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各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专利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文章聚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利,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检索和整理,绘制专利地图,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专利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跟踪新能源技术发展动态、确立研发方向和分析竞争对手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产在日前发布了全电动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试验样车,是日产发展清洁动力和零排放技术GT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产全电动汽车采用前轮驱动,动力来自新研发的80kW电机。紧凑的新型锂离子蓄电池安装在地板下,既不占用行李箱空间也不挤占驾乘空间。日产计划在2010年全面推介纯电动汽车,预计在2012年实现大量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指出控制策略的技术研究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开发的核心之一,也是目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的关键所在,对控制策略的研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00万辆,因此,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维护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十一五”期间,已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产业化、商业化作为发展重点,并投入巨资,组织相关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工作。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自觉投入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的背景下,针对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的测试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指出,在目前我国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发状态下,应采用道路试验方法来进行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9.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2,(33):18-20
节选四: 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差距大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产品技术全面落后.总体来看,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方案不断丰富.国内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发展较快,但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全面落后.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了16622辆混合动力车,其中9922辆混合动力乘用车、6700辆混合动力商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自主品牌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动力系统的类型及特征,详细论述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并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由于具有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电能而减少传统石化燃料消耗的技术优势,成为当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热点.分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特点和工作特性,对比研究了国内外针对这类车辆能耗和排放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标准.从试验循环、测试程序、结果计算等几个方面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和排放评价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我国当前标准体系中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试验评价方法的制订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日、欧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研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介绍美国动力总成制造商ACP、泰斯拉汽车公司、电动汽车制造商ZAP研发概况。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汽车新能源技术已备受世界各国瞩目。车载电池的研发成为竞相角逐的焦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新能源的种类和发展方向,以及各国在车载电池新能源方面研发和投资的情况。得出车载电池既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也是未来电动汽车产业最理想的最终产品,指出锂电池将成为未来车载电池市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08,(24):14
大陆集团近期收购了日本专业锂电池公司英耐时(ENAX)的股份。英耐时是一家为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生产和研发高能量、高性能锂电池的专业技术公司。双方已就为应用于未来汽车行业混合动力与电力驱动的锂电池研发成立独家合作企业的计划达成一致。大陆集团收购了英耐时16%的股份,双方将联手合作进一步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节能汽车的重点内容,加大研发和普及力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一起列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取向,重点推进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结合了传统驱动系统和能量存储系统,利用内燃机和电机来驱动车辆,是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重要桥梁,在如今电动汽车全球大爆发的背景下,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未来节能减排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几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技术,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当前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高健 《天津汽车》2012,(3):17-19
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2大主题。文章通过对丰田混合动力轿车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的叙述,以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说明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克服了普通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及充放电技术落后等缺点。表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当今国内外汽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文中结合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汽车产业政策》中的第三章第八条中明确提出:“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国家在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