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接2006-5期) 5、发动机起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如何跨越共振点的问题,自从双质量飞轮刚开始开发的时候起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来,双质量飞轮通过采用大质量的次级飞轮而将传动链的共振频率转移到怠速转速以下,借此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2.
冯振威  马能武  徐旭 《时代汽车》2024,(6):158-160+170
由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自由度、分布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统一,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许许多多的扭转振动,产生振动和噪声,减少结构强度,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因此,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产生的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质量飞轮可以合理地减少动力传动系统带来扭振。文章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汽车传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扭振模型,通过该模型详细分析和对比了双质量飞轮和从动盘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双质量飞轮更有利于减少扭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某型号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在动总台架及整车试验过程中发生P1电机输入轴断裂的问题,在排除电机输入轴本身强度问题的基础上,首次发现在P1电机连续短时起动发动机过程中存在双质量飞轮(DMF)的共振并圈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维动力学仿真模型,验证了双质量飞轮的共振并圈现象,发现该现象导致电机输入轴产生的转矩为正常起动过程中转矩的5~6倍。最后提出一种优化起动过程的控制策略,解决了双质量飞轮的共振并圈,进而解决电机输入轴的断裂问题,同时也优化了整车起动过程的NVH性能。这为混合动力系统开发过程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研究了具有分段线刚度的双质量飞轮在扭转振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特性。首先建立双质量飞轮分段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得到系统响应在周期激励下的一次近似解,以及系统幅频特性函数;然后以实际双质量飞轮参数为例,分析各参数对幅频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AMEsim软件对单级刚度和两级刚度双质量飞轮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振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法适用于双质量飞轮的非线性振动分析,同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在分段处具有向高频拐弯的特性,非线性特性可以降低系统共振峰值,仿真结果也表明两级刚度双质量飞轮在点火、熄火工况下第二质量转速波动和角加速度值要比单级刚度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部分动力学参数对动态输出响应的影响,实现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以达到减小扭转振动的目的,建立了由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变速器和差速器等子单元组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了各单元动力学参数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对系统受迫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摩擦和惯性力的输入激励转矩模型,表达形式简洁,符合实际;基于单元分析的建模分析方法,揭示了系统参数与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内在联系,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与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柴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之争一直是业界的焦点,不过目前来看,在欧洲,柴油车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目前欧洲乘用车中柴油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0%,而混合动力车在欧洲的销量却微乎其微。现在,欧洲的汽车厂家开始另一种探索,他们开始考虑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车的开发,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已经推出了多款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7.
双质量飞轮是整车动力传递的稳定器,是提升驾驶体验的法宝,但起动过程的冲击往往也会给双质量飞轮带来重大的冲击,影响飞轮使用寿命。本文从软件策略、标定、硬件等多角度开展对双质量飞轮的保护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充分验证,最终提出完整的飞轮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多质量飞轮产生的背景,对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和性能作了简要的说明,其在传动系共振噪声优化改善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和效果。针对某轻型客车存在传动系存在共振噪声的问题,分别对装单质量飞和双质量飞轮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比测试数据结果,共振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力技术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混合动力车辆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动力源。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大都已推出了混合动力原型车,例如克莱斯勒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辆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的原型车中采用飞轮储能,飞轮能直接驱动车轮,能量高、比功率大,但飞轮必须以很高的速度旋转;福特公司、伊顿公司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曾合作开发了一种内燃机和液氮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车辆起步时能提供相当大的能量,具有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成功开发了双质量飞轮20年后,LuK公司在扭振减振器这一领域又有了重要突破:在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安装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安装一个离心摆来提高双质量飞轮的减振能力。LuK公司从而能够保障今后大扭矩发动机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成功开发了双质量飞轮20年后,LuK公司在扭振减振器这一领域又有了重要突破:在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安装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安装一个离心摆来提高双质量飞轮的减振能力。LuK公司从而能够保障今后大扭矩发动机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在混合动力8档自动变速器内取消液力变矩器,将离合器、电机、扭振减振器、双质量飞轮、液压机构都有效紧凑地安装在变速器内。  相似文献   

13.
在成功开发了双质量飞轮20年后,LuK公司在扭振减振器这一领域又有了重要突破:在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安装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安装一个离心摆来提高双质量飞轮的减振能力。LuK公司从而能够保障今后大扭矩发动机车辆的驾驶舒适性。离心摆被安装在双质量飞轮的法兰上。离心摆所需的刚性通过它工作时的离心力产生。  相似文献   

14.
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SUV车动力总成产生的异常振动,运用自主开发的模态分析系统,通过动力总成单独的模态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和转鼓试验,连续测量换挡杆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换挡杆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是飞轮壳和离合器壳刚度相对较低,以致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偏低,落在发动机工作转速对应的2阶激振频率区间而引起共振。通过对飞轮壳的结构进行改进,消除了换挡杆的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15.
汽车动力总成中扭矩冲击导致离合器系统过载失效是一种常见的失效模式,而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多动力源的组合以及系统更多的不同工况会提高对离合器系统造成大扭矩冲击的概率。文章针对某自主品牌的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在特定工况下的扭矩冲击问题,结合仿真分析和实车工况分析,得到了冲击扭矩的发生规律,并根据该规律制定了发动机断油保护策略,解决了离合器和双质量飞轮因受到扭矩冲击而导致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减振器对扭振固有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装备有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振器和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系统扭振固有特性计算分析模型的建立,采用广义Jacobi算法计算出各振扭振系统模型的固有特必和固有振型并进行了临界速和临界车速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固有特性的影响特点,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和计算具有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为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双电机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DHT)开发过程中,发电路径齿轮容易出现啸叫问题。针对某混合动力车型搭载的双电机 DHT 啸叫问题,分别对发电路径上啮合齿轮激励源和振动传递路径进行系统分析,最终通过对激励源的阶次对比及对传递路径的解耦验证,确定了车辆啸叫的主要原因为变速器壳体刚度不足、齿轮微观修形不合理、发动机轴模态频率低。为此,提出了量化发电路径啸叫问题的改进措施,并进行整车搭载验证,有效地解决了DHT 啸叫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赞  郭俊  盛旺 《北京汽车》2014,(1):37-41
客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乘坐舒适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质量,振动噪声水平是衡量乘坐舒适性的关键指标。在混合动力客车中,噪声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环保指标。由于混合动力客车与传统客车在结构上有所区别,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混合动力客车的噪声水平是混合动力客车推广的一个关键要素。文中从噪声检测出发,通过对混合动力客车的噪声检测,验证水性阻尼涂料在抑制车体结构振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对降低试验车内的噪声有不小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品推荐     
《汽车维修技师》2006,(12):80-80
SACHS—DMF双质量飞轮人们要求发动机更平顺的运行,驾驶更舒适,并减少变速器的负载,然而这些要求在现行的离合器上很难实现。我们需要一个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扭转振动的减振装置。SACHS DMF双质量飞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救护车高速行驶中整车振动异常问题,通过主观感受及数据采集、分析、排查进行问题诊断,确定其成因为发动机未按要求装配双质量飞轮。最后通过改进结构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