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一个全面大发展的新局面。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01年"入世"当年汽车销量为236.37万辆。汽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04.72亿元,同比增长48.3%。3年之后的2004年,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汽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75.51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181.1%。又过3年到了2007年,汽车销量达到879.15万辆。  相似文献   

2.
习惯微增长     
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以年均21%的速度高速增长,产销规模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由2001年的236万辆迅速提升到2007年的879万辆。历经金融危机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这一数字又分别冲高到1806万辆和1853万辆,但增幅却下降到3%以内,进入微增长时代。即便是这样的微增长,产销规模已经连续居全球首位三年之整。面对能源高涨的今天,作为高能耗的汽车产销大国,已经面临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娟 《汽车情报》2006,(27):18-23
1.汽车工业发展对零部件工业的影响(1)汽车工业带动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和2003年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005年汽车累计产销571万辆和5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其中乘用车产销393万辆和3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4%,增速超过汽车。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外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潜能无限。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时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则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的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汽车工业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而2003年汽车产销量达到了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位居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6.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公布了1999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5465.8万辆,同比增长了5.1%。其中中国汽车总产量为180.45万辆,同比增长了10.9%,中国以高于世界汽车总产量平均增幅的5.8%,位居世界排名第9位,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能否经得起WTO的冲击,已成为业界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6年产量已经达到728万辆,预计到2020年汽车需求将达到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有人惊呼中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却发现在繁荣的数字背后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汽车工业仍在发展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到本世纪50年代,已经达到了每37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世界汽车保有量已是6800万辆,1988年保有量达到53622万辆,其中60年代是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时代。自70年代能源发生危机之后,有人就对汽车工业的前景提出怀疑,认为汽车工业已是“夕阳工业。”然而80年代的现实证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其他可以代替汽车的交通工具,1988年世界汽车保有量几乎比第一次能源危机的1973年增长了  相似文献   

10.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五大支柱,2002年,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各行业之首.2003年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07.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4.13%.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全年产量有望超过400万辆.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3.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4,(36):14-15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从前几年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平稳快速增长阶段。有人说,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不好,忧大于喜,但从2004年1~11月汽车产销数据来看:汽车累计产销466.58万辆和458.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3%和16.81%。其中,轿车累计产销214.49万辆和20’7.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6.90%。显然,产销增长率在国际上来说,依然是较高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支柱,2003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万辆,同比增长35%以上,位居全球第三位,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各行业之首,预计2004年全年产量将达500万辆以上。在汽车市场“井喷”繁荣的背后,我国汽车工业依然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驾驶园》2010,(10):40-40
最新出炉的产销数据显示:江淮商用车8月份国内销量达1.18万辆,今年国内累计销量已超过13万辆,同比增长35%。江淮商用车第100万辆轻卡将于近期下线。始建于1964年的江淮汽车,于1968年生产出了第一辆"江淮牌"轻卡,填补了安徽省汽车工业的空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江淮汽车已成为一家集商用车、  相似文献   

16.
瓦夏 《汽车情报》2008,(1):28-31
2006年中国生产了720万辆汽车,同2005年相比增长了25.9%。从产量上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3汽车工业大国。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已悄然走过.汽车工业继续演绎着02年的旺盛增长态势,产销量均超额完成预期。03年全国共生产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载货汽车共生产122.96万辆,同比增长10.04%.客车共生产119.52万辆.同比增长11.94%,03年全国共销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在全球汽车市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产销首次达到千万辆级,同比增长近50%。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在全球汽车市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产销首次达到千万辆级,同比增长近50%。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0.
面临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日趋严峻,又遇"北上广"限购汽车之风日甚,注重刚需这一市场内生动力的挖掘,"金九银十"后的11月车市,再创产销史上新高。经过两年来的深度调整,国产汽车产销恢复到两位数增长,步入稳健增长阶段。中汽协11月份的《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给出完满答卷:汽车生产213.43万辆,环比+11.39%,同比+21.17%;销售204.39万辆,环比+5.75%,同比+14.12%。1~11月汽车累计生产1998.93万辆+14.34%,为年内第一高;累积销售1986万辆+13.53%,年内第二高(第一高是1-2月14.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