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ADAMS建立了某轻型车完整的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仿真模型,为反映车辆的真实行驶工况,对左、右车轮测试平台分别创建了随机激励。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运动特性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原导向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前轮定位参数在优化前、后的变化量较小,均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轮距和前轮侧向滑移量的变化较大,优化后二者都在理想的范围内变动,达到了预期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减小前轮跳动时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FSAE赛车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两前轮同向跳动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前轮上下跳动,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较大,会导致轮胎磨损严重,不利于操作稳定性。为此,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双横臂独立悬架的杆系进行了优化。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优化后前轮跳动时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车身平顺性及车轮接地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分布式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了整车模型,通过对前、后悬架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探讨其对车身平顺性与车轮接地性的影响。基于α法建立评价车身平顺性与车轮接地性指标的多目标函数,对灵敏度较高的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前、后悬架的刚度减小,前悬架的阻尼增大。与优化前相比,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16%,左、右前轮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均减小11%。  相似文献   

4.
正一、ABS概述在汽车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  相似文献   

5.
多连杆式前悬架主销轴线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健  石磊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6):99-102
应用ADAMS软件的CAR模块建立轿车多连杆式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多体运动学模型,对主销和前轮定位角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同时还应用空间运动学中的瞬时螺旋轴方法建立同种悬架的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主销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上下跳动时的变化规律。采用两种方法仿真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确定多连杆式前悬架主销和前轮定位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悬架相关设计参数,提升其工作品质,文中依据悬架设计参数初始值,在ADAMS中建立前一桥1/2独立悬架系统仿真模型,借助Matlab/View软件,得到了硬点坐标值与轮距变化量和主销内倾角变化量的关系曲线,分析优化了部分硬点坐标值。同时,在虚拟激振台上模拟仿真了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各定位参数与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关系曲线图,优化了前轮各定位参数。试验表明,该优化设计是有效的,并且改良了该独立悬挂的整体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Catia软件建立某FSAE赛车前悬架三维模型,并将Catia中的坐标转换成Adams软件中的坐标,建立Adams前悬架模型。针对该FSAE赛车前悬架进行双轮跳动运动学仿真,并对悬架传递比和前轮定位参数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8.
悬架在整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好坏。为了使得初步设计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性能得到提升,论文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前悬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ADAMS/CAR中建立了车辆前悬架模板子系统,仿真出车轮定位参数变化曲线。接着在ADAMS/Insight模块里,设计目标选为车轮定位参数,设计变量选为前悬架硬点坐标,根据敏感度大小,对前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张风  黄彩霞  刘鑫 《汽车工程》2018,(10):1206-1214
针对轮毂电机给前悬架结构设计和车辆操纵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前悬架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在可利用的空间中设计了适合轮毂电机驱动的前悬架转向节结构,并初步确定了关键硬点的坐标值;以转向轻便性为优化目标,以转向回正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车轮定位参数优化模型,并利用Isight和Adams/Car集成平台对转向节的硬点坐标值进行参数优化;对转向轻便性和转向回正性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的综合转向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国产车型前悬架设计不合理问题,建立该悬架运动学模型,分析前轮定位参数随前轮垂向运动的变化情况;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了对悬架各性能参数影响较大的硬点变量;通过对关键硬点坐标的调整,选出最优方案,使该悬架各参数均得到优化,同时也使前束变化规律趋于合理;结论表明,悬架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对悬架的改进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汽车悬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模型和遗传算法的高效全局优化设计方法.使用Kriging方法重构目标函数,建立了悬架运动学分析的近似模型;采用了CVT试验设计以确保参数空间中样本点分布的均匀性;在重构出的目标函数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以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为例,以车轮接地点侧向最大滑移量为优化目标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法可缩短设计周期及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轮毂电机给前悬架结构设计和车辆操纵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前悬架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在可利用的空间中设计了适合轮毂电机驱动的前悬架转向节结构,并初步确定了关键硬点的坐标值;以转向轻便性为优化目标,以转向回正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车轮定位参数优化模型,并利用Isight和Adams/Car集成平台对转向节的硬点坐标值进行参数优化;对转向轻便性和转向回正性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的综合转向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ams/car建立了前悬架模型,仿真悬架获得车轮转向角评价,评价是否会跑偏并优化。建立整车模型,仿真获得主销后倾角不对称的直线制动工况下的制动跑偏量,分析并优化悬架和转向系结构,解决该车制动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FSC赛车前悬架开发,应用ADAMS/View建立了FSC赛车前悬架结构模型,利用ADAMS/Insight模块通过改变悬架硬点坐对悬架系统定位参数车轮前束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进行优化设计。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定位参数提高了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改善轮胎磨损和制动点头性能为目标,本文中引入灰色关联度TOPSIS法对多设计变量进行筛选,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其KC特性,并结合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本文中基于对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15个硬点坐标为变量的灵敏度分析,使用熵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灰色关联度和TOPSIS法筛选出综合贡献度系数较大的6个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从而构建优化设计模型。使用Isight软件结合NSGA-II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解集,最终确定悬架和转向系统硬点布置的优化方案。经过优化,性能相对于初始设计有着明显的改善,前束角、外倾角、车轮侧向和纵向位移随轮跳的变化率分别减小了48.9%、21.2%、26.6%和20.5%,阿克曼百分比增加了19.02%,且抗点头率由9.2%增加到30.4%,侧倾中心高度由136降为100.5 mm,在兼顾操稳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轮胎磨损和提高制动点头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轮胎磨损理论,定量分析前轮定位参数和阿克曼误差对轮胎磨损的影响.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前悬架与转向系模型,运用Insight模块进行灵敏度分析,选择合适硬点坐标拟合前轮定位参数和阿克曼误差的响应面函数.建立相关约束函数和目标函数,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硬点坐标优化.结果表明,车轮外倾角变化减少27.65%,前束角变化曲线变得更为合理,且阿克曼误差均方根值减少14.7%,有效减少了轮胎磨损.  相似文献   

17.
基于NSGA-II算法的多连杆悬架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空间运动学中刚体姿态坐标变换建立多连杆悬架的数学模型,基于瞬时旋转轴的近似数值方法确定其虚拟主销轴线.该数学模型通过用ADAMS/CAR软件建立的相应模型的仿真得到验证.结合NSGA-II算法对多连杆悬架跳动过程中车轮前束角、车轮外倾角和车轮侧向滑移的变化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三目标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连杆悬架的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悬架导向机构硬点灵敏度分析及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转动张量,结合矢量代数法,建立了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对硬点作灵敏度分析.从提高操纵稳定性和降低轮胎磨损的角度出发,采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悬架跳动中轮心处侧向滑移量、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仪通过一次优化就能得到满足不同偏好的悬架硬点坐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对某低速自卸车的前悬架进行详细的模型建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利用后处理模块得出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曲线,通过观察分析悬架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趋势,给出了造成试验车过多转向、直行失稳等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对悬架定位参数进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当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丧失定向行驶能力,引发交通事故并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侧向滑移量的大小与方向可用汽车车轮侧滑检验台来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