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本文结合根据目前传统车辆人工切换远近光灯带来的安全隐患,仿真设计一款基于Arduino UNO的多传感器集成的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系统,该装置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自动控制,利用公有云和集成模块设计低代码T-BOX实现物联网远程控制,最终可实现本地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物联网远程控制切换,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悦超  廖聪 《汽车电器》2022,(9):69-71+74
针对驾驶员夜间会车时,不能及时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从而引起对方驾驶员眩目、视线不清晰,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为此,设计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部件的汽车智能自动变光系统,并采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该系统在汽车夜间行驶开启远光灯时自动开启,会车时通过光敏二极管向单片机输入高电平,启动调光输出模块工作,切换前照灯为近光灯,实现远近光自动切换的功能,这样可降低因远近光灯不能及时切换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夜间、雨雪天等环境下,司机驾驶时能见度往往大幅降低,从而对行车安全问题造成极大影响。驾驶员在驾驶中主要依靠车前的大灯识别路况,但是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忽略远近光灯的切换,不仅导致驾驶员无法了解前方路况,也会干扰对方车辆对路况的判断。针对汽车驾驶过程中由于光线不足或驾驶员对灯光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自动调节的远近光灯。该设计选用测距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车辆速度传感器、测线速传感器和颜色识别等传感器,通过信息采集对灯光进行自动控制,可避免驾驶员因主观判断失误和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出现灯光切换问题,从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4.
文章设计了一种能因汽车会车时自动调节远近光灯的系统装置,讨论了其设计方法和实现电路等问题。系统可以在汽车夜间正常行驶时开启远光灯,当会车时远光灯自动切换为近光灯,避免会车时灯光太强且直射眼睛,使得司机产生眩目从而影响视线,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达到最优化使用汽车照明系统,提高夜间驾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目前车辆夜间远近光切换不及时,易造成车辆前方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产生炫目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摄像技术和毫米波雷达测距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红外摄像和雷达获取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通过控制器的内置算法计算出车辆当前时刻以及下一时刻的远近光照明状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利用雷达回波实现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的准确识别这一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中基于地面目标运动状态转移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窗的汽车前方静动目标状态分类方法。在地面静动目标运动状态与转移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将目标分为静止目标、同向运动目标、反向运动目标、起停目标和未分类目标等5类,建立了在固定时间窗内的目标运动状态的转移状态机模型,并确定了目标状态转移的条件阈值和时间窗长度,最终在驾驶辅助试验车上进行了前方同向或反向行驶车辆、树木等静止物体和制动停车车辆等各种典型工况下的识别试验,为实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适应巡航与自动紧急制动的驾驶辅助系统的工程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SmartBeam智能远近光灯控制系统使用了CMOS(补足性金属氧化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具备内置的逻辑运算程序,能根据交通光照状况自动地切换远光灯和近光灯。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9,(22):34-34
SmartBeam智能远近光灯控制系统使用了CMOS(补足性金属氧化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具备内置的逻辑运算程序,能根据交通光照状况自动地切换远光灯和近光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以深度置信网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的前方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进行联合标定,确定两个传感器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通过对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前方障碍物的标签分类,获得前方车辆目标和其他类障碍物的数据。接着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完成前方车辆的初识别。最终根据常见车型宽度和高度的统计数据获得前方车辆识别的验证窗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方法前方车辆识别的正确率为91.2%,单帧图像的总处理时间为37ms,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实时处理速度,尤其对阴天、夜间、轻雨或雾霾等恶劣的道路环境中的车辆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满足汽车辅助驾驶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以深度置信网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的前方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进行联合标定,确定两个传感器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通过对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前方障碍物的标签分类,获得前方车辆目标和其他类障碍物的数据。接着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完成前方车辆的初识别。最终根据常见车型宽度和高度的统计数据获得前方车辆识别的验证窗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方法前方车辆识别的正确率为91.2%,单帧图像的总处理时间为37ms,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实时处理速度,尤其对阴天、夜间、轻雨或雾霾等恶劣的道路环境中的车辆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满足汽车辅助驾驶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董辉 《汽车电器》2017,(6):17-19
叙述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用激光雷达传感器与自动制动系统用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阐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试制的77GHz频段车载毫米波雷达用收发器。  相似文献   

13.
车载毫米波雷达,是当前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相对于其它类型传感器,在探测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对距离探测的要求需达到190m以上,但由于一款车载毫米波雷达允许的尺寸、制造工艺等对其性能有较大的限制,无论是在仿真测试还是实车测试,探测距离均难以满足需求。本文通过DID配置,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调制模式进行设置等尝试对探测距离进行优化,使其进一步满足车载应用场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一种前组合灯设计方案,该前组合灯远近光灯采用35W氙气灯光源,配合远近光一体式透镜,使用更小的空间同时实现远近光灯,由于氙气灯泡的出色表现,完美解决了客户对灯光效果的抱怨。该前组合灯包含昼间行车灯功能,通过LED光源,光导管式反射结构,以及电流控制电路,仅使用位置灯的空间,同时实现了昼间行车灯功能。该前组合灯采用AFS自动调光系统,通过灯光上下左右自动调节,给予客户更舒适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洪治平 《汽车知识》2012,(2):100-101
动态车灯辅助DLA(Dynamic Light Assist)系统是驾驶员辅助系列功能中的又一项创新技术。与本刊上期介绍的远光灯辅助系统用切换远近光灯的方法改变照程不同,DLA是在不关闭远光灯即不改变足够的照明亮度的情况下,根据交通状况灵活地调节远近光灯的照程,目的是避免对其他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眩目的前提下不熄灭远光灯,从而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CmartBeam(R) 智能远近光灯控制系统使用7CMOS(补足性金属氧化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具备内置的逻辑运算程序,能根据交通光照状况自动地切换远光灯和近光灯. 最初的SmartBeam(R)系统是这样工作的:当环境光线足够暗并且附近没有其它行驶车辆灯光时,SmartBeam(R)自动开启远光灯;当SmartBeam(R)探测到对面车辆的前照灯或前面车辆的尾灯时,它又自动将远光灯切换成近光灯.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9.
实时准确的识别与跟踪目标车辆的能力决定了自适应巡航系统性能。根据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的不同特点,在对毫米波雷达信号初步过滤的基础上,开发了具备目标识别、跟踪及功能切换的算法,提高了目标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为减少弯道误报问题,开发了基于CAPL的雷达数据处理程序。通过实车与DGPS差分定位对比试验数据表明,该算法能够在直道和弯道工况下实现目标的准确识别,为自适应巡航系统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汽车夜间行驶中对向会车时,大灯远光产生的灯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并且基于该问题研究了大灯远近光自动切换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