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BS(Pre-crash Brake System)预碰撞制动系统该系统通过安置在车头的雷达探测前方障碍物,测算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若系统判断碰撞可能性很大时,报警器发出鸣叫声,提示驾驶者规避。同时,制动辅助系统会立刻进入准备状态,辅助驾驶者制动,给车辆以更大的制动力。当系统判断即将发生碰撞时,会预先收紧正/副驾驶安全带,制动系统会同时制动,自动降低车速。PBS丰田称PCS(PreCollisionSystem)预碰撞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奔驰S级(222车型)为例,介绍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的功能。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可持续检查与前车的安全车距,并向驾驶员发出视觉和声讯警告,提示可能与其他车辆发生的碰撞(例如追尾),在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该系统给予驾驶员有效的制动力支持,甚至在驾驶员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时自动启动部分制动,从而大大降低事故风险。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在车速7~250km/h范围之间启用(图1)。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4.
王平福  郭志信 《汽车运输》1999,25(10):23-25
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装置和工作原理。汽车防碰撞系统可以使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运行前方的障碍物对汽车构成危险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动力,迅速降低车速,同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增强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6.
杨俊华 《北京汽车》2018,(3):11-14,37
为降低汽车换道时碰撞事故发生概率,提出基于OpenO_4CV的AEB系统车辆检测和预警算法。首先利用Haar-like+Adaboost实现前方车辆的识别与检测,并结合粒子滤波原理建立车辆跟踪模型。然后基于单目视觉模型对前方车辆距离进行测量,根据障碍物与车辆的安全距离估测碰撞时间。最后,基于AEB系统进行车辆防撞预警测试,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干扰驾驶员正常驾驶的前提下,即碰时间的TTC算法性能最佳,有效提升了前方车辆检测预警精确率。  相似文献   

7.
正四、驾驶员辅助系统由于增强了驾驶员辅助功能,驾驶员辅助系统提供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主动式制动辅助在新A级中作为标准提供,其通过有效方式降低后端碰撞的严重程度或完全防止。主动式制动辅助可对前方缓慢、停止和静止车辆甚至穿行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做出反应。如果安全距离明显缩短,则系统会在视觉上警告驾驶员。如果其检测到紧急碰撞风险,还会在听觉上警告驾驶员。同时,其计算理想情况下仍要防止碰撞所需的制动力。如  相似文献   

8.
《天津汽车》2012,(8):9-9
美国运输部2012年8月21日在安阿伯市举行3000辆智能车测试活动。 智能车测试将主要测试车辆类的无线网络技术,即车辆和高速公共路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以降低发生车祸或者交通阻塞的概率。智能车测试将对车辆碰撞预防技术进行检测,即对各种可能发生碰撞情况做出预警,如对前行碰撞、禁止超车和前方车辆突然刹车等情况做出警报,同时也将对车辆和道路之间的相互反应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电子稳定程序(ESP)的重要主动安全功能,如液压辅助制动、防侧翻保护系统、前方安全辅助系统、碰撞后制动等。  相似文献   

10.
古灯 《汽车维修技师》2010,(6):20-21,22
<正>四、碰撞预测安全系统PCS(一)概要1.碰撞预测安全系统(雷达式)根据从各种传感器接收的信息预测车辆与障碍物可能发生的碰撞。此系统通过配合其他系统工作减轻碰撞中受到的损伤:优化乘员保护装置(如座椅安全带卷收机构)特性的系统和减轻碰撞状况的系统(如制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戴姆勒客车及其产品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和Setra正在推出具有行人识别功能的主动制动辅助4(ABA4)——这是一辆公交车中首款紧急制动辅助系统,用于针对行人的自动制动。主动制动辅助3(ABA3)已经针对前方的车辆和静止障碍物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全速制动。当车辆与行人有任何潜在的碰撞时,该新的具有行人识别功能的主动制动辅助4在视觉和听觉上警告驾驶  相似文献   

12.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是一种为防止汽车追尾或碰撞,具备预警和主动防撞功能的先进主动安全系统。在驾驶员没有主动刹车的情况下,将刹车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进行紧急主动刹车,从而避免与前方障碍物或车辆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对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利用分层控制的思想对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上层控制器为对车辆制动减速度进行决策的预碰撞时间模型,根据汽车追尾事故深度调查的驾驶员紧急制动数据分析制动系统的制动减速度,在考虑舒适性的条件下确定预碰撞时间阈值。下层控制器按照上层控制器输出的制动减速度,分析车辆轮胎模型和制动系统的关系,通过PID控制调节制动压力对车辆进行控制。在安全评价规程标准工况下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追尾事故场景的重建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在相对车速65km/h以内时能有效避撞,而高于65km/h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碰撞车速,减小伤害。  相似文献   

14.
超载现象在公路运输中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文章从车辆制动的角度分析超载对制动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之一,超载大大降低车辆的制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06,(5):76-76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日前公布的最新汽车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全新梅赛德斯-奔驰M级多功能越野车获得了最高的5星评价。在发生车辆碰撞时,无论车身遭到前方还是侧面的撞击,M级多功能越野车都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高标准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29日,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公司旗下车型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安全碰撞测试中脱颖而出,获得顶级安全推荐。这些车辆的共同点就是都采用了自动制动辅助系统。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组织的第二轮汽车碰撞测试中,宝马5系和宝马X5 SUV,现代劳恩斯和奔驰E级等车型获得了最佳评分"优秀"级,上述车型均选配了自动制动辅助系统和碰撞预警系统。该研究所由保险公司资助,根据车辆是否带有自动制动系统、且在车速为19km/h和40km/h时能起多大  相似文献   

17.
车辆碰撞限高门架后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参考车辆碰撞限高门架的事故特点以及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分析,研究开发了一种可溃式限高门架,该门架具有门式结构,不但解决了门架损坏后伤害其他用路者安全的隐患,还能有效阻止车辆碰撞前方桥梁,降低桥梁受损几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弥补现有汽车避撞控制策略以及碰撞风险评价指标单一的不足,提出转向和制动协调的主动避撞控制系统。首先规划了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在对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转向临界避撞距离和与目标车道车辆的安全距离约束。其次,考虑道路附着系数和系统延迟的影响,基于制动过程给出制动临界避撞距离,并以纵向行驶安全系数ξ和碰撞时间倒数T-1TC划分安全行驶区域,利用驾驶人实车跟车数据标定稳态跟随/定速巡航区域的阈值。随后,通过转向/制动临界避撞距离的对比给出2种避撞方式的安全收益范围。最后搭建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避撞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操作在制动距离不足时仍是有效的;当主车高速近距离接近静止前车时,主车可以顺利采取转向换道动作,而常规ACC系统在2.5 s处的车间相对距离为-0.76 m,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碰撞;当相邻车道前车与主车纵向间距不满足换道安全距离约束时,避撞控制系统进入紧急制动模式,最大制动减速度达到-0.8gg为重力加速度),实际最小车间距为5.1 m;通过转向和制动的协调动作,充分发挥了车辆的避撞潜力;ξT-1TC指标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评估碰撞风险并实现不同控制模式的转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可避免过分制动给乘客造成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9.
紧急制动时的车道改变。当交通线路上的最后一辆车由于堵车其视线被阻挡.而且从后部不能看清前方交通状况时.在拥挤的交通中一直到最后时刻都不能有效检测危险状况。在交通不畅的道路上为了在车辆制动时不使发生碰撞,必须要求改变车道或要求制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行人从静止遮挡车辆前方穿出并与主车碰撞的“鬼探头”危险场景,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行人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主车、遮挡车和行人间相对位置关系模型,通过车车通信获取遮挡车前方的行人状态信息;其次,根据目标进入时间、目标离开时间、碰撞剩余时间和安全避撞时间4个危险状态判断评价指标,建立分级制动策略,并通过下层PID控制调节制动压力实现车辆控制;最后,基于PreScan、Car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平台,搭建该危险场景并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实现避撞功能,且性能优于基于宽度触发的行人主动避撞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