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比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高架车站设计中所用地震参数的异同,包括地震重现期、反应谱曲线构成、衰减指数等,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多遇地震下低烈度区软弱场地的地震作用提高最多,比《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30%,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80%。通过某场地条件下高架车站墩柱截面设计比较,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圬工量提高20%。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于高架车站承受列车荷载的结构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非承受列车荷载结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建桥合一"的高架车站存在各规范对年超越概率、反应谱定义方式和参数取值以及强度验算指标规定不统一的问题,给设计工作带来困扰。结合工程实例,对多遇地震水平各规范应用中的设计水准以及强度指标相对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遇地震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水准以及反应谱峰值远高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强度验算方面,以《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容许应力为验算标准更为安全,并在工程实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地铁高架车站多遇地震水平的强度验算过程可简化为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地震动输入、直接采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强度验算。  相似文献   

3.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地铁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分析方法、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各规范的设计原理及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较为简明,便于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概念更加明确,设计方法更加具体,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把握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桥梁桥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铁路客运专线的特点,从景观设计、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等方面,提出客运专线桥墩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桥墩设计时的刚度选取方法;从桥墩的设计角度说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的变化之处及对客运专线桥墩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9.1.8条规定,单层混凝土无檩屋盖厂房的纵向抗震设计可采用附录K.1的修正刚度法。该规定在理论和计算模型上都存在问题,与规范第5.2.6条的纵向地震作用分配原则和第13.2.1条第2款对非结构构件"柔性连接的建筑构件,可不计入刚度"的基本规定相矛盾。附录K.1除仍被个别设计手册、教材引用外,在实际设计中已不再采用。建议在GB 50011—2010修订时删除附录K.1,以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抗震设计问题上,国内外的抗震设计目标是基本相同的,即结构能够经受小地震并且不会损坏,能够经受大地震并且损坏可以修复,但在具体规定上还有很多差别。对中国、欧盟、美国铁路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指出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细节设计,在不显著增加投资的基础上,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震时地基土产生液化将会使地基土的强度或刚度降低,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本文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及欧洲规范《结构抗震设计》(BS EN1998-5:2004)为基础对各规范中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判别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上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欧规范中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的判别都考虑了地下水埋深、砂土埋深及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影响,但欧标多考虑了上覆土层有效应力的影响。通过对国标与欧标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的研究,为今后欧洲市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计算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对采用的计算软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和选取。结合石太客运专线桥梁具体工点,分别采用两种理论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使《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计算理论在石太客运专线桥梁抗震设计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应用。石太客运专线桥梁抗震设计采用“报批稿”计算理论后,由于地震力变化比较大,对原设计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确保桥梁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站台有柱雨棚"Y"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单元的抗震全过程分析,证明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阶段设计"难以满足"三性能水准"的设防目标,调整结构侧向刚度来实现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的"两阶段设计"。既便于结构设计,又能保证结构在中震下的可修复性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梁柱刚性节点连接的设计规定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指出该规定与同一规范第5.4.2条的"强连接"要求存在矛盾。在相同设计条件下按照规范的规定做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连接设计时,可分别设计出三种抗震性能相差悬殊的连接作法。按照规范公式Mu≥1.2Mp进行中震或大震作用下弹塑性阶段的抗震连接计算时,得出的结果却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满足规范第5.4.2条应实现"强连接"的抗震设计强制性条文规定,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推出几种耐震型连接节点作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推荐了既有良好抗震性能又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节点形式。  相似文献   

11.
赵怡 《西铁科技》2004,(3):31-33
砌体结构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结构工程师所关注。本文作者结合新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及各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12.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济南市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响应特征,在参考国家和其他省市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基础上,探讨济南市地铁建筑的抗震设计标准。结论如下: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拟定为"中震不坏,大震可修",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频谱特性和幅值的影响;地铁建筑结构应分别进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分析。后续研究中拟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确定适用于济南市地铁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与National Structural Code of the Philippines VolumeⅡ(Bridges)(NSCP)抗震篇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分别从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构造细节等方面对这两本规范进行了比较。两国规范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抗震设防标准、构造细节及桥梁基础的抗震设计上;研究成果已在该地区相关项目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和2008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是目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依据的两部主要行业规范。本文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抗震措施等方面说明了现有铁路桥梁抗震规范与公路桥梁抗震规范的不同,分析了铁路桥梁抗震规范的优点和不足,对铁路桥梁抗震规范修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兰州北环路东段上沟大桥为5×30m结构连续T梁桥,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本文结合2012年最新实施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对E1、E2地震作用下全桥动力特性分析,对桥梁相应部位分别进行能力保护构件计算和延性设计.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2011版《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是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细化和提升;(2)对于允许进入塑性工作状态的桥梁设计,可以按照首先通过加大截面尺寸来控制变形量,再通过调整配筋率来使墩身部分屈服,最后进行能力保护构件设计这一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需要进行抗震设计,但我国缺乏成熟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依托GB 50909-201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流程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抗震设计流程,并对一个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抗震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地震区铁路矩形桥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刚颁布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报批稿)》进行玉蒙线实体和空心矩形桥墩参考图的设计,就地震区铁路矩形桥墩的设计方法、计算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钢筋布置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供桥墩主要尺寸。  相似文献   

18.
在抗震设计场地分类方法上,国内外以及不同行业(如建筑、铁路、公路、水电等)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探讨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工程场地分类方法的优劣,通过归纳和对比,深入分析中、欧、美多个行业抗震设计规范中工程场地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对场地分类指标、分类数目、剪切波速计算方法、起始面和计算深度、覆盖层厚度和分类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的各种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方法应适当考虑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等指标,可进一步细化可液化土和高黏性土等特殊场地分类。  相似文献   

19.
规范设计谱曲线的实际地震波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力放大系数β对欧洲规范(Eurocode8)和我国主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谱进行比较;并对曲欧洲规范和我国主要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谱估计出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作了比较,用76个美国强震加速度记录计算的β和所定义的标准化位移Sλ对上述一些规定的设计谱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一些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谱的谱值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20.
关于摩擦桩承载力计算深度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 85)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中关 于摩擦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深度修正的问题,通过对两部规 范的比较,指出了计算桩长时须注意的问题,建议按现行的《铁 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设计摩擦桩 基础,以确保桥梁基础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