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现状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OL),以西安市两个社区老年群体为对象,对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及总体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经济收入高的老年群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较高;低年龄组老年人躯体和社会功能显著高于高年龄组老年人;有配偶、与家人同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兴趣爱好及享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其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较高.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且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80%以上的老年人对生活环境满意.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结论 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良好,其健康状况、家庭氛围、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现行的老年人公交免费政策在保障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同时,诱发了老年人无谓出行、高峰出行、冒乘出行等问题. 针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出发时刻下老年人出行行为偏好,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构建多场景下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MNL (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错峰优惠、阶梯式津贴等补贴政策对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并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政府补贴和老年人公交支出等方面评价政策效果. 结果表明:相对现行政策,两种政策均可有效调节老年人出行行为,前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补贴压力,但造成老年人公交支出的上升;后者侧重保护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对行为的引导效果更显著,但仍需大量的财政补贴投入.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现行的老年人公交免费政策在保障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同时,诱发了老年人无谓出行、高峰出行、冒乘出行等问题. 针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出发时刻下老年人出行行为偏好,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构建多场景下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MNL (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错峰优惠、阶梯式津贴等补贴政策对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并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政府补贴和老年人公交支出等方面评价政策效果. 结果表明:相对现行政策,两种政策均可有效调节老年人出行行为,前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补贴压力,但造成老年人公交支出的上升;后者侧重保护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对行为的引导效果更显著,但仍需大量的财政补贴投入.  相似文献   

4.
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构建了老年人出行出发时刻选择模型,并利用北京市第三次全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老年人个人和家庭属性、出行属性、采用的交通方式等12个特征变量对老年人出发时刻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5%和24.1%的老年人选择在7:00以前和10:00以后出行;69.5%的老年人选择8:00之前出行进行休闲锻炼,以休闲健身为出行目的的老年人的出发时刻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5.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研究:个体差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益成为老年人养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利用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技术,从受访者的个体差异(老年人的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居住安排、收入水平以及享受政府服务补贴状况)角度,分析了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是老年人重要的出行方式,到达车站的步行时间是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出发地到车站的步行时间表征车站可达性,基于陈述性偏好调查数据,利用随机系数Logit 模型研究步行时间对老年人公交选择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机系数Logit 模型比传统的多元Logit 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 随机系数Logit 模型的效用函数中,车内时间系数为非随机变量,步行时间系数为随机变量;性别、年龄、是否拥有电动车、教育程度、月收入是否大于3 000 元、是否经常使用公交等个人统计学属性,以及老年人对身体状况的主观感知、老年人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步行时间价值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老年人出行环境中的出行服务和基础设施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28个评价指标并计算权重,构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老年人出行环境评估模型.以实例评价了肥东县老年人的出行环境总体水平为良,并显示了8个指标存在不足,为交通部门在未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的衰退、心理特性的改变,导致其搭乘常规公交时的行为特性与需求都与一般中、低龄者不同.因此,对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的需求进行了五点量表式问卷调查,获得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时感受到的交通环境问题,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度检验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简单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经过拟合修正后,提取了影响显著的问题因子.最后分析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时的需求,并提出老龄化社会常规公交环境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估公交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公交客流量、财政补贴等统计数据与公交IC卡数据、公交车GPS数据等多源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免费换乘和老年人优惠政策带来的公交出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免费换乘政策实施初期有效促进了换乘行为,但其作用逐步减弱,在继续推行免费换乘政策的同时,需要大力推进大中运量公交建设并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网.老年人享受了较大比例的财政补贴,公交出行频次和换乘行为更加频繁,无效出行较多,出行时间和乘坐公交线路均比较集中,与通勤出行存在重叠,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有限公交资源的抢夺,老年人优惠政策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分析结果可以为后续公交优惠政策调整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但现有成果主要研究疫情爆发期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少有分析后疫情阶段的出行行为.本文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Logit 模型,研究后疫情阶段新冠病毒,老年人个人统计学特征,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距离出行中,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出行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老年人使用公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两个因素也影响老年人外出概率和使用公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但现有成果主要研究疫情爆发期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少有分析后疫情阶段的出行行为.本文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Logit 模型,研究后疫情阶段新冠病毒,老年人个人统计学特征,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距离出行中,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出行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老年人使用公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两个因素也影响老年人外出概率和使用公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选取兰州市城区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老年人体育行为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相关变量分析,得出健康、经济收入、家庭、社会因素成为制约老年体育行为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上海推出7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规定时间段里,使用政府颁发的“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规定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希引起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调整后的影响进行预先评估,考虑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建立模型,测算老年综合津贴方案、错峰优惠方案、有限额全免费和有限额半价方案、高峰时段拥挤线路收费方案4种优化调整方案对公交客流、政府财政支出、公交企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4种优化调整方案都能减少老年人的无效出行行...  相似文献   

15.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时间结构的影响,进而剖析成员间的活动交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贡献度增加时,成员间在非通勤活动上的交互效用减弱;由于女家长在时间结构上呈现隐形的“时间贫困”特征,其在活动-出行模式上受老年人家庭贡献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男家长;与此同时,老年人作用下女家长在非通勤活动出行决策时优先考虑家务活动的时间安排,而男家长则优先考虑自由活动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比重正在快速增长,这一群体的出行需求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伴随着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对其的出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相比年轻群体产生了较大变化。在中国,公交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研究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本文从老年人公交出行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老年人出行行为方面,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出行目的、频率、时空特征等问题的统计分析,但对其出行机理的研究有限。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探究个人属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和环境因素(天气、地形、城市用地、服务设施、政策等)。在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方面,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的原因,老年人更加关注公交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方面,众多城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公交出...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老人过街法>,其内容各有不同. 荷兰阿姆斯特丹:老人上街身上佩戴一条黄色绶带,使司机和行人一目了然.夜间过马路时,绶带闪闪发光,各种机动车和行人必须优先让老年人安全过马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老年人出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北京市60岁以上部分老年人进行出行调查。调查包括一日出行情况、个人家庭基本属性、主要日常活动、出行意愿四项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北京市老年人的总体出行特征和不同属性的老年人出行特征,老年人主要日常活动的活动频率、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出行方式,日常出行所面临的困难及改进老年人出行环境应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提出,老年人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群体.为弥补现有交通出行研究多关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行为全局影响的不足,融合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大规模交通习惯调查数据、地理数据和谷歌街景图像数据,测度老年人出行倾向和多个建成环境变量,建立三层随机截距(一层:个人,二层:家庭,三层:社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出行倾向的复杂关联关系,并借助ArcGIS平台对关联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和绿视率正向影响老年人出行倾向;地铁可达性和公园可达性的影响不显著;建成环境要素对出行倾向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出行倾向的局部影响是双向的,在城市西部为正向,而在城市东部为负向.  相似文献   

20.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时间结构的影响,进而剖析成员间的活动交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贡献度增加时,成员间在非通勤活动上的交互效用减弱;由于女家长在时间结构上呈现隐形的“时间贫困”特征,其在活动—出行模式上受老年人家庭贡献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男家长;与此同时,老年人作用下女家长在非通勤活动出行决策时优先考虑家务活动的时间安排,而男家长则优先考虑自由活动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