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刘  王华 《铁道建筑》2013,(1):83-85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潜在次生地质灾害评价,以潜在滑坡地质灾害为例,选取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诱发因素、孕育因素、历史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现场调查相对比,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安全、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四级评分值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得出稳定性评分值,从而推断潜在地震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价对国土规划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界定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内涵,并区分灾害预测和灾害预报的研究范畴;然后,阐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假设和一般步骤,并从主要原则、指标的选取和指标量化3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方法.最后,归纳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线性规范化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对评价指标危险等级的取值论域进行处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直线型和曲线型2种规范化处理方法,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规范化处理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运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渗漏水的发生,以及运营阶段的渗漏水病害治理,本文系统性提出了"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可能性等级预测——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等级评价——现场实测资料评价渗漏水病害等级"的思路,为隧道渗漏水病害分级预测、评价提供一条新思路。研究结论:采用不同的随机性数学方法建立了渗漏水病害发生可能性等级预测、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等级评价的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马氏距离法预测隧道渗漏水的等级,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渗漏水等级与现场资料实测的评价等级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结构,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铁路路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项目报告中的45组含有路基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单元进行分析量化。RBF和GR模型预测评价后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表明,RBF和GR模型对3种危险等级的预测评价单元有较好的预测结果,用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资料,全面分析了中国铁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主要类型、机理及危害;提出了增强自然环境的总体稳定性、超前加深前期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地区地质选线原则及地质灾害的整治措施等系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策 《铁道勘察》2006,32(3):31-33
为保证大跨径桥梁安全与顺利施工,在前期进行地质灾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地质的角度,结合润扬大桥工程实例,对大跨径桥梁的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描述大桥区域的地质灾害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征稿简则     
《铁道勘察》2013,39(2):102
1、栏目设置工程测量——铁路、公路及附属构筑物的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GPS测量等。航测遥感——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应用等。工程勘察——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遥感,物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勘察,岩土试验,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及保护,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质灾害评价等。铁路选线——铁路线路方案比选和方案研究。施工技术——岩土加固、改良技术,地基(路基)基础处理及地质灾害防治,铁路桥、隧等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铁路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线状展布,山区铁路穿过多个地貌单元和多种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对铁路穿过区域地质灾害进行与铁路工程相关的分区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价线路方案和铁路工程的适宜性。本文在对山区地质灾害分区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分区的原则和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灾害工程分区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科学、快速判识黄土边坡突发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黄土边坡产生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等级和权重,以及各影响因素下黄坡边坡突发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为地质病害体的防治提供参考、为病害的消除赢得时间、为病害点的规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预防或减轻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结论:(1)构建了基于综合指数法的黄土边坡突发滑坡地质灾害风险判识和评估方法,明确了评估原则,提出11种判识评价指标因子,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对各评估指标和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2)通过实例应用和演算,该方法评估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3)通过该方法评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边坡(滑坡),应提出预警并及时规避或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4)本文评估方法可应用于黄土边坡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贵州省铁路路网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考虑地方吸引范围、人口密度、地形地貌、沿途岩性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等指标,建立路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梯形模糊数,综合考虑指标的主观权重,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贵州省既有路网进行适宜性评价;最后,在GIS环境下编制贵州省铁路路网适宜程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12.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遭遇涌水、突泥和诱发性环境地质灾害的风险巨大.本文从黔张常铁路沿线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运动特征出发,建立了包括22项评价指标的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武陵山2号岩溶隧道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岩溶隧道开展涌水风险评价、涌水量预测、地质选线及涌水灾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征稿简则     
《铁道勘察》2013,(1):102
1、栏目设置工程测量——铁路、公路及附属构筑物的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GPS测量等。航测遥感——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应用等。工程勘察——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遥感,物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勘察,岩土试验,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及保护,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质灾害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富水含砂地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险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流破坏是富水地区隧道施工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风险.从土体渗流破坏机理和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原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某暗挖过街通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险情迹象.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反馈现场处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预防含砂土层渗流破坏的关键是控制地下水在砂层中的渗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方法为基础,以集通线为例,对铁路沿线的各判别因子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建立适合对既有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集通沿线区域进行评判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价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的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特征,详细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3个关键问题:铁路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和预誓预报模型与GIS技术的耦合;铁路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铁路地质灾害信息Web发布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长大复杂岩溶隧道存在高潜势地质灾害,危害极大.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更大损失,拟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时空、有利条件,多途径、系统收集地质信息,以更确切地进行地质评价,提出更切实际的防范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论:宜万铁路建设实践表明,长大复杂岩溶隧道防避地质灾害的调查模式在满足铁路正常勘察程序要求的同时,应尽力扩大勘察途径、增设勘察阶段,并将勘察系列与地质预报系列连接,创造更多机会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以综合分析研究,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采取防避灾害的措施,达到规避地质风险目的.  相似文献   

18.
石品湾滑坡为一在老滑坡体上发生的崩塌性小型浅层、堆积层、顺层滑坡.本文结合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气象条件,从有利于滑坡发生的内外因两方面,对滑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岳山隧道穿越华北二叠系紫红色泥岩段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工程进度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太岳山泥质岩隧道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关键性致灾因子以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状况及工程处治实践,对支护措施选取及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泥岩隧道存在四大主要致灾因子,分别为地质因子、岩体结构性质因子、水文因子以及施工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灾害体反射波法探测机理问题. 研究结果:采用吸收边界和加阻尼边界的方法,边界反射基本上达到完全吸收的效果;采用交错网络的高阶有限差分计算,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出非均匀岩层、溶洞、软弱夹层等隧道复杂构造和不良地质灾害体的地震波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