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污染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营运对其两侧土壤的污染现状,以典型岩溶地区衡枣高速公路为例,通过采集分析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土壤样品,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公路营运对两侧土壤的影响大小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Pb)累积模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路两侧土壤中Pb含量预测公式在某些情况下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应用土壤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土壤这一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从物质平衡方程入手,推导了预测公路两侧土壤中Pb含量累积模式,并对此模式进行了论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公式,其预测结果与公路两侧土壤中Pb累积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夜间高速公路事故频发,高速公路轮廓标是保障夜间交通安全的主要设施.为更好地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文中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确定了高速公路夜间轮廓标布设方案,并对夜间轮廓标布设的视认效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通过增大左侧轮廓标布设面积,可以有效降低两侧轮廓标的不对称视认亮度比,平衡两侧视认亮度,进而更好地起到道路线形诱导作用.在...  相似文献   

4.
熊友山 《中外公路》2008,28(1):21-24
樊魏高速公路地处垄岗相间的襄北大地,穿越区域分布大量膨胀土,路基填料主要为路线两侧的膨胀土.该文从当地的膨胀土特性分析入手,介绍了樊魏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膨胀土的处理情况,调查研究了雨水对膨胀土路基施工的影响,并提出了雨后对膨胀土路基处理的调整方案.经运营检验,樊魏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的处治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公路路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光银  熊瑛  朱自强 《公路》2007,(3):147-151
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地处岩溶地区的衡昆高速公路湖南段、207国道、322国道的多个路段,在距离公路5 m、10 m、15 m、25 m、40 m、60 m、80 m、100 m、120 m、150 m处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土壤中的Cu、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公路两侧土壤中的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公路运营之后显著增加,其中,土壤中Cd元素的污染严重,轻度污染的元素为Pb、Zn,基本上未受到Cu的污染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为:Cd>Pb>Zn>Cu。重金属污染影响范围自公路起大约80~100 m;岩溶地区公路路侧水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旱地、果园低,但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道路上的车辆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在这些污染物中,以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受到人们最为广泛的关注。车辆的排放物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积累的重要原因,这些排放物包括:汽油中铅的化合物、润滑油的燃烧、汽车轮胎与道路的磨擦产生的微尘、刹车里衬的机械磨损等。同时,道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降水量、日照量、季风等也决定了这些重金属在道路两侧的累积程度和分布格局。此外,道路上车辆的主要类型、车流量的大小也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道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呈带状分布于道路两侧,且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形式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粤东地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及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明确了粤东地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并对粤东地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两侧、互通立交区、隧道口及附属设施区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和施工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连接线开设小区永久出入路口的行车安全问题在高速公路新建或后期养护中屡见不鲜。以中山市坦洲镇的实际案例为背景,探讨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开设小区出入路口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两侧广告牌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广告牌设施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设置原则提出了广告牌设置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首条高速公路共和-玉树高速公路于2017年通车运营,本路有约75 km穿越星星海保护区段,公路两侧野生动物分布与活动较多,故设置了大量的桥涵通道,供动物穿越。动物通道的使用情况如何,高速公路是否对野生动物活动造成阻隔,目前尚无评价。本文基于2014-2018年对星星海保护区段的路侧野生动物活动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①公路两侧大型动物主要观察到藏野驴和藏原羚,且都有靠近高速公路200 m范围活动趋势;②所观测的5座涵洞均被野生动物利用,主要是狐狸(包括藏狐和赤狐)、狼、高原兔和猞猁;③共玉高速公路运营初期对藏野驴和藏原羚有较为显著的阻隔作用,但对犬科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猞猁)阻隔作用并不明显;④跨度和高度不小于2 m的涵洞通道可满足家养牦牛穿越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的需求。本研究为三江源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和畜牧通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华甫  姚胜彪  李晓阳 《公路》2020,(3):285-288
高速公路建设空间跨度大,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面积多,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并结合高速公路沿线退化土地修复,对抢救性保护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建设绿色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广西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十一标,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与石漠化治理利用结合的模式,提出了多目标融合、资源综合利用、多主题衔接协同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研究可为推进广西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与退化土地治理结合提供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戴流芳  张奎鸿 《公路》1991,(6):15-20
对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进行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在我国尚属首次。在本项研究中,对高速公路的大气、噪声、振动、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获得了大量的现状数据和资料,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未来年份的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定量的预测和分析。在研究中还利用了已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与环保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速公路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减少建设性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以提高高速公路对环境的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文中介绍了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植被植护情况,倡导在高速公路两侧因地制宜,营造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清高速公路流溪河大桥段改扩建的情况,通过对各种制约因素下的不同扩建方案进行比选,探讨高速公路常规两侧加宽方案以外的改扩建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上海北环A30高速公路上跨沪宁铁路主线桥第28孔(宝安公路两侧)薄壁墩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施工中采用的防裂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揭示高速公路地表径流颗粒对径流重金属过滤的影响,采用碎石-土壤渗滤柱处理南京绕城公路马群段路面径流,探究高速公路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渗滤去除特性、颗粒物截留特征,重点阐明不同粒径颗粒物截留与重金属渗滤去除的关系,同时探讨季节、pH值等环境因素对碎石-土壤渗滤去除径流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碎石-土壤渗滤柱深度方向,Cu、Zn浓度呈非线性递减;装置上层35 cm厚度的土壤对大部分可去除的Cu、Zn有很好的截留作用。颗粒去除对径流中去除重金属的影响随着渗滤层填料厚度的增厚而提高。季节、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及干期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采用两侧加宽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路基路面施工期间保持双向4车道通行运营不分流的交通组织方案,提出了左右幅分区段并行施工、路基两侧建永久性路面、路基单侧建永久性路面3种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了优缺点分析比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筛选确定山西省高速公路2008年至2010年期间780起车辆掉线事故,通过对事故《公路赔(补)偿案件现场勘验报告》和路政案件事故现场照片等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分析了左右两侧掉线事故发生的比例及其单车和多车掉线事故所占的比例,进一步研究了掉线事故的月分布、路侧碰撞障碍物的主要类型和弯道的影响,确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车辆掉线事故的基本特征.相关研究结论对于高速公路路侧安全设计具有借鉴作用.其中对车辆掉线和中央分隔带、路侧边沟、弯道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改造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汕高速公路东段工程绿化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梦涛  余烈 《国外公路》2000,20(3):45-49
高速公路与环保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速公路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减少建设性破坏及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以提高高速公路对环境的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文中介绍了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植被植护情况,倡导在高速公路两侧因地制宜,营造碌色长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小磨高速公路K37-K42路段的右幅边坡(边坡恢复措施一年期)的上下边坡共计九种边坡恢复措施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p H值、氮、磷、钾、土壤有机质的七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项比较,通过运用SPSS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MOOD中位数检验法,得出科学准确的单因素最佳边坡恢复措施,为高速公路施工中精确选择边坡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同时为高速公路边坡恢复措施综合评价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