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次研究将通过理论数值的计算得出的合理的站前广场面积指标,然后对实际建成的大中小型旅客车站站前广场面积指标进行比较调研,并对该指标进行核实检验,部分结论将纳入《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2.
刘吉 《科技交流》2010,(3):114-117
客运广播是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在三等站及以上或旅客聚集高峰大于300人的客运站应设客运广播系统.根据客运车站规模大小,需设置不同类型的广播控制器和功放设备,并在站前广场、进站区域、售票区域、候车区域、站台、出站区域以及办公区域等设置扬声器,覆盖全部旅客服务区域.本文结合设计规范对客运广播系统设计进行深入分析,重点介绍了在不同广播区扬声器的配置密度,对铁路旅客车站客运广播系统的设计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能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前折返一般应用在两条线路呈T型交叉的车站。通过对站前折返车站的运营方式、折返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影响站前折返能力的原因,提出提高站前折返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纠正目前折返能力计算所存在的计算误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发展,高铁车站站前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国内大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的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对这一时期火车站候车厅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北站站前广场片区城市设计项目为例,阐述站前广场的尺度与功能定位,广场地块城市功能与集约化布局,站前广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及站前广场的内部交通组织等内容,车站广场设计不仅要考虑区域交通体系,还要思考站前广场对所在城市意义以及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功能与定位,从而实现高效、便利、流畅的城市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6.
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是我国铁路行业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当前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要求,结合铁路旅客车站发展实际,提出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定义。在对近年来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应对突发大客流实际案例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鱼骨图分析法对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当前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实际,引入危机管理周期理论,将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事件作为危机事件,分别从强化事前预警、优化事中流程和重视事后分析3个阶段,对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优化对策。研究可为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手机信令数据为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支撑.首先,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与网络空间覆盖特征、手机信令数据对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支撑进行分析;然后,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采集,简化、除燥、扩样及构建基站数据库,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的基础上,设计车站旅客发送量、客流流向及占比、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及高峰小时系数、车站最高聚集人...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多为曲线,受曲线控制,折返线距离站台较远导致折返能力较低,不能满足行车组织要求。为解决站前直线段长度不足以设置折返渡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站前区间线间距设置单渡线或交叉渡线进行折返的方案。通过对不同线路偏角、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的站前单渡线计算,结合单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单渡线折返能力可达13~20对/h;通过对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不同车站区段线间距的站前交叉渡线线路计算,结合双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可以达到19~25对/h;对于直线电机地铁及其他采用短编组的中低运量系统,折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密集,高铁站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流,高铁站前广场作为城市与高铁站的中转缓冲区域,成为各方客流中转换乘的重要场地,所承担的交通压力越来越重。以郑万铁路邓州东站为例,基于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在充分考虑车站旅客到发量的基础上,预测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换乘客流需求,计算站前广场各功能分区所需规模,从而设计出布局合理、换乘方便、土地集约的高铁站前广场。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客站工程是由铁道部和北京市合作建设(铁路投资62.5%、北京市投资37.5%)的大型综合性建设项目。全部建筑面积为75万m~2,其中站区建筑40万m~2,包括南、北站房综合楼、高架候车厅、行包房和为旅客服务的银行、邮政、旅馆、商服业、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结构预埋及隧道工程;市政设施有站前广场、新建四座立交桥、扩展五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