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在航道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将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运用到航道普查还是一次新的探索。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差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后,重点介绍了利用该系统进行航道普查的作业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这一工程实践经验对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的航道普查和航道信息的及时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江航道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波束测深系统已在长江航道测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多波束系统的测量要求与长江航道特点,提出了基于先验水深图的多波束系统测线布设方法。并以EM2040C多波束系统应用,经过试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测线布设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张浩  代礼红  吕刚  徐红 《水运工程》2023,(10):158-163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所在河段不断航,且来往船舶多,临时航道通航环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施工期智能航道系统,该系统以电子航道图为显示基础,实现航道水位、流速流量和水深的实时监测、航标遥控遥测、船舶动态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共享与服务接口,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河道表面流速场的非接触、无人值守的实时测量,以及对航标、船舶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龙溪口枢纽工程施工期工程河段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成陆永 《中国水运》2008,8(1):155-156
GPS RTK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精度测量技术,本文结合长江航道特点,探讨了运用该技术建立航道自动水位监测站的可行性、工作模式及系统的基本构成,为相关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以信阳市的淮河航道控制测量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系统在内河航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船舶》2005,22(6):I0001-I0001
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是江苏省航道系统航道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船艇之一,该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航道测量功能,通过对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建立江苏内河航道数据库,为建设江苏内河航道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该船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长远的超前意识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进行电子航道图管理特点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电子航道图生产成果资料管理的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分别论述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试验系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测量中心对航道图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水运工程》1997,(10):66-70
水深测量自动成图系统是为水道测量自动化而研制的,符合我国“航道测量规范”和海图图式规定“,该系统由外业自动化测量和内业自动绘图二个独立于系统形成的测绘系统,文章对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结构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江苏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全国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对辖区航道进行全面普查。内容包括:航道里程、航道技术状况、航道标牌、航行标志、临跨河建筑物设施、航道枢纽等项目调查统计。为利于做好今后的航道建设规划、计划工作,江苏省在全国普查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辖区航道平面控制桩测量。本文结合淮安市航道普查的具体做法,介绍和分析平面控制桩(GPS)测量在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运》2021,(1):24-24
近日,由长江泸州航道局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无人测量船"泸道遥测1号"正式投入长江上游叉鱼碛水道进行航道维护性测量,用无人测量代替传统人工测量,这在枯水期长江上游航道维护中尚属首次。叉鱼碛水道属于枯水期一类浅滩重点维护水道,河床冲淤多变,每年在低水位条件下经常出现航道尺度吃紧的情况,过往船舶容易发生搁浅事故,是长江航道部门疏浚保畅的重点水道之一。为了准确掌握该水道的航道演变情况,每年枯水期都需要进行高频率的航道维护性测量,从而为航道疏浚和航标配布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完成全覆盖水深测量、航行障碍物探测,使航道测绘技术从外业到内业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文内对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航道中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选型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张家洲河段属分汊河床,由“张家洲”江心洲将河床分为南港与北港。在枯水期南港与北港的诸浅滩水深不足3.8m,严重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00年来历史航道图的比较,航道水深的测量值,以及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河床演变与南北两港及其浅滩的河床水力几何形态,探讨的成果可作为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整治以及长江中下游航道的开发规划与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上海市内河航道冲淤情况及成因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利用2020~2021年上海市内河开敞航道的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研究发现:2020~2021年黄浦江上游段为淤积状态,位于青浦、松江、金山以及奉贤的黄浦江支流完全开敞航道与闸外开敞段,淤积状态与黄浦江上游段一致;位于闵行的与黄浦江中游连通的闸外开敞段,2020~2021年表现为冲刷,但也有个别闸外段航道为淤积;位于浦东、市区与宝山的与黄浦江下游直接连通的闸外开敞段,大体上为冲刷状态,但也有个别闸外段航道为淤积。建议加强对个别淤积闸外段的监测,及时掌握航道冲淤情况,确保船舶通航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的愈发迅猛,内河航道对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需求极大提高。数字航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内河航道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当前我国航运经济发展及国内外内河航道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数字航道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总体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并分析数字航道技术在我国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虾峙门航道是舟山深水港域的主要通道,但对20万吨级的油轮有浅滩制约,文章仅就1991年9月的测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对口外浅滩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电子航道图运行条件下对航道地形信息快速更新的需求,梳理长江航道现阶段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制约实现快速测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经验提出提高航道地形测量效率的解决方案和主要难点,为深入研究长江航道地形要素信息快速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形成配套软硬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简波  胡伟平  张诚 《水运工程》2022,(2):158-161
随着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其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有待研究和认证。基于长江干线北斗CORS系统的PPK技术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精度统计,论述该技术在长江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其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利用长江CORS系统基准站进行PPK定位数据解算,定位平面精度可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而高程精度则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内河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无验潮航道测量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精度分析,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