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1997年回归中国大陆之后,航运业的发展前景问题目前在香港是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并且业内人士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争论,在众多的意见中,相对来说仍以那些持“香港回归大陆后航运业将会得到进一步促进”观点者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回归五年来,香港这一亚洲航运中心风采依旧,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依然稳固,航运业对香港经济的正常运作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是,人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周边港口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香港航运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十年间,沪港两地经济、贸易、航运的互比、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热衷、热议。无可讳言,航运业作为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至今依然保持了稳定、向上增长的态势,其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声誉依然如初。2006年,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被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1997年香港回归后大陆至香港航线的重要地位,及将遇到的问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关香港的回归,它与香港航运业不能不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影响逐步释放的,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香港航运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香港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功能航运中心,而香港特区政府也强调要大力发展香港的高增值航运服务业;"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内地和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香港航运业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和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海运及港口发展专员林锦平女士就以上诸多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并对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对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赞许.  相似文献   

7.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香港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筑在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未来香港的兴旺发达同样将依赖于香港港口与航运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保持香港的战略地位,香港港口必须保持繁荣。香港港口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在《港口机场发展战略》和《港口发展规划》中有完备而详尽的描述。这两份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香港与深圳的港口吞吐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航运业均成为相应地区的支柱产业,两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都进入世界大港之列。香港与深圳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条件相仿,在深圳经济特区经过二十年发展和香港回归祖国后,这两个港口的发展方向该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王彦斌 《世界海运》2014,37(10):19-24
香港航运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发挥其与内地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航运专业服务是香港发展航运业的重点,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惠合作是香港航运业继续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夏巨富 《世界海运》2014,37(10):60-63
清末香港航运业的发展与区域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清末香港航运业的发展促进香港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又促使清末香港航运业发展。清末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对于香港转口港地位确立起到"助推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从基础型到服务型再到智能型航运中心,代表着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人才是该转变的基础。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2日,交通部黄镇东部长在京接见记者,就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在交通领域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文拟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并对若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大致过程 香港地处珠江口外,南海之滨,所辖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地区和周围230多个大小岛屿,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数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生民们,以渔猎农耕为其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舟辑之便,开始了早期的泛海活动。迄明末清初,香港航运业已具相当规模,承运的物资主要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香木——“莞香”(其对香港属东莞县管辖)。因此得名“香港”。 香港航运业百年沧桑变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与共。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罪恶的鸦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十年间,沪港两地经济、贸易、航运的互比、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热衷、热议。无可讳言,航运业作为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至今依然保持了稳定、向上增长的态势,其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声誉依然如初。2006年,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被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的实施,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香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航运体系、成熟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包括海事、金融、船舶修造、经纪等现代服务业的完善配套,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经贸与航运的贡献度不可谓不高。但随着深圳、上海等内地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放缓,也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14.
罗刚毅 《水运管理》1999,(12):32-34
深圳地处我国南大门,西邻珠江口,东濒大鹏湾,南接香港,拥有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等天然的深水良港,是我国联结海内外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圳港已逐渐成为华南地区除香港之外的另一个国际中转港。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包括香港港口和深圳港口两个国际中转港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深圳港对香港航运中心的补充作用已为业界认可,并且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深圳航运业已初具规模经过15年的建设,深圳的航运业已初具规模。1996年、1997年深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是香港物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正确解析国际航运中心各个发展阶段的构造特点,优化资源要素使香港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是香港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曹关桐 《航海》2002,(3):5-7
1997年6月30日,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人们度过了一个心潮澎湃的不眠之夜。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人们欣喜地发现,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 “地利”独秀 地位巩固 回归当年——1997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50万TEU,连续6年位居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行榜首位。1998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TEU,超过香港(1465万TEU),但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1999年,香港便以1621万TEU反超新加坡(1594万TEU)重归榜首,2000、2001连续两年蝉联第一,与新加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07,30(3):11-11
全球航运业近年来超常规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与航运市场连续多年的火暴相比,船员人才总量储备明显不足。据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及国际航运联合会(ISF)预测,未来数年至2015年,全球高级船员将短缺27万人。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劳氏船级社亚洲船东年会上,船员短缺再次成为中心议题。马来西亚航运副总裁Nordin谈到:现在人力资源的短缺不仅表现在航运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即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将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香港现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被公认为世界的航运中心。1995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52万个标准集装箱,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香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她的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地位;二是香港背靠经济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有广阔的腹地作支持。统计显示,每年进出香港的内地远洋船只超过4万船次,有力支持了香港航运  相似文献   

19.
赵宁波 《中国水运》2007,5(4):15-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有90%以上的贸易量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同时随着世界航运中心的转移,我国航运业地位日趋重要,航运业发展拥有更大的空间。如何更好地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航海人才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香港是现今世界上最具自由和最有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亚太地区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世界最大的货柜港。在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我考察了香港港口,对香港特定的港口管理体制、宏大的港口规模、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管理手段、极高的生产效率、独有的经营方式和超前的港口规划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