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柴油高压共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降低柴油机的排放,目前已经成为柴油机排放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柴油共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高压泵的泄露机理,提出了防止高压泵内泄漏的对策及改进密封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现欧Ⅲ排放法规的技术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为实现欧Ⅲ排放目标.需要在燃料喷射系统、燃烧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增压系统以及降低机油消耗、提高柴油品质、开展机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重大改进。指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生产高品质的低硫柴油燃料,是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1柴油硫含量对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单靠燃烧改进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气后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柴油机中使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和NOx催化转化器等。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可有效减少排放,特别是PM和NOx排放,但柴油中的硫会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物柴油的排放情况,在一台单缸直喷柴油机和一台四缸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放对比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HC排放明显降低;不同负荷下生物柴油对CO排放无影响;生物柴油NOX排放明显增加。小负荷工况时,碳烟排放基本相同。而在大负荷时,生物柴油碳烟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5.
满足未来排放要求的轿车用柴油机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当今世界轿车柴油机满足未来排放和性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电控高压共轨、电控泵喷嘴系统、VNT、4气门技术、EGR、燃烧系统和排气后处理等工作原理以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改善柴油品质和实现柴油机轻量化等技术措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指出在轿车柴油机的开发中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工程机械所用柴油机动力排放的国家标准以及该标准对柴油机尾气排放限值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分别对控制柴油机尾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几种方法即废气再循环(EGR)、燃料改性、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使用还原转换装置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国家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PSA、德尔福、霍尼韦尔、博世、康明斯、路博润等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先进车用柴油机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科技部领导陈祖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德尔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锦亚等在会上致辞,PSA集团介绍了其“在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和尾气排放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德尔福集团公司介绍“满足低排放柴油车共轨喷射系统的设计技术”;博世公司介绍了“用于中国市场的博世柴油喷射系统”;霍尼韦尔涡轮增压  相似文献   

8.
达到欧洲Ⅵ排放法规的新一代车用重载柴油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括介绍了2013年将在欧盟实施的车用重载柴油机欧洲Ⅵ排放法规;讨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低燃油消耗、长寿命、达到欧洲Ⅵ排放法规的车用重载柴油机时,在机械开发、燃烧系统、喷油设备、增压和废气再循环系统及排气后处理系统等方面可以采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一台满足国Ⅴ排放法规的6缸中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基于大压缩比和小孔数油嘴配合的燃烧系统改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压缩比燃烧室可提升柴油机缸内燃烧速率,促进燃油经济性的改善,尤其在部分负荷更为明显,但会显著增加NOx排放和爆压水平;小孔数油嘴可弱化柴油机缸内油气混合,降低NOx比排放1~3 g/k Wh,在大喷油正时下经济性影响较小;结合油嘴垫片调节,可进一步优化燃烧室与油嘴配合,改善整机排放性能。通过燃烧系统改进,柴油机在满足国Ⅴ排放法规要求下,万有特性中低速油耗可改进1%~2%。  相似文献   

10.
乙醇燃料吸水性较强,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残存水分,含有水分的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立了186F柴油机燃用含水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与排放模型,通过实测186F柴油机示功图进行了验证,对不同含水率的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乙醇含水率对柴油机燃烧特征参数和NO_x与soot排放的影响规律。从柴油机动力、经济和排放的角度,提出了乙醇含水率阈值的概念。结果表明:乙醇含水率为0%~20%时,随着乙醇含水率的增加,缸内最大燃烧压力、缸内平均温度、平均指示压力等均呈下降趋势;燃用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指示比能耗有所增加;NO_x与soot排放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呈增大趋势,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乙醇含水率阈值应低于10%。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从改善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质量出发,提出了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设计了柴油机外部增压系统,进行了新型燃烧系统在外部增压下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增压能降低柴油机的油耗和排放;增压压力为0.15MPa时,柴油机油耗率最低。增压压力为0.18MPa时,使用4×0.36×140°喷油嘴在供油提前角为8°CA、90%负荷下,NOx排放量仅为常压下的25%。  相似文献   

12.
改善柴油机排放的核心是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改善燃烧过程来降低柴油机排放是当前柴油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优化进气系统、优化喷油系统、优化燃烧室结构、燃料的改质及优化润滑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这些相互制约的优化措施优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颗粒物质PM和NOx的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的供油原理,以装备BOSCH公司4缸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康明斯ISBe150柴油机为例,应用传统柴油汽车油耗测量方法进行在车油耗测量,针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量杯量筒称重法、双油耗仪测试法及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等3种解决方法,重点介绍了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张幽彤  李国岫 《汽车工程》1999,21(5):285-289
本文介绍了小型高速柴油机分配式喷油泵综合电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围绕车用柴油机欧Ⅲ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电控泵喷嘴、电控单体泵和电控高压共轨3种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各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评价。提高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是满足未来更严格排放标准的重要措施,此外还需配合燃烧室优化、空燃比(α)匹配、燃油改质等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性能,从而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宏桥  李骏  刘巽俊 《汽车工程》2000,22(5):350-353,345
为了达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车用柴油机排放的要求,结合中国目前的柴油机发展状况,开发了可变预行程泵的电控系统。本文进行了可变预行程泵的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电子控制单元(ECU)软件的开发,针对CA6110柴油机对电控可变预行程泵进行了匹配和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的良好的综合性能,它的应用为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车用电控柴油机瞬态过程控制是车用柴油机电子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电子控制的灵活恬,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瞬态过程中的起步,加速和完全松开油门的减速等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油量控制算法,并结合试验验证了这几方面瞬态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new combustion concepts is to meet emission standards by improving fuel air mixing prior to ignition. Since there is no overlap between injection and ignition, combustion is governed mainly by chemical kinetics and it is challenging to control the phasing of ignition. 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RCCI) combustion aims to control combustion phasing by altering the fuel ratios of the high- and low octane fuel and injection timings. In this study the dual fuel blend is prepared with gasoline and diesel fuels. The applied injection timings of the diesel are very early (90 to 60° CA bTDC). In the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n-heptane and iso-octane represent diesel and gasoline fuel, respectively. A multi-zone model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to perform RCCI combustion simulation.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y using CA50 as the main parameter. In the experiments for the early direct injection (DI) timing advancing the injection time results in a later ignition. Qualitatively, the trend effect of the diesel injection timing and the effect of the ratio gasoline/diesel are captured accurately by the multi-zone model.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中重型货车是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加快以柴油为主的中重型货车向电动化转型十分迫切,纯电动与燃料电池是当下最受重视的两条技术路线。纯电动路线在十多年的中短途运输和公共领域中的发展被证明是成功的;燃料电池路线在能量补给、能量密度等方面的优势比纯电动路线更适宜于长途重型货车的应用,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然而,以柴油牵引汽车为例,车辆可通过采用大油箱轻松达到 3 000 km的续驶里程,而当前的燃料电池牵引汽车的续驶里程正努力向500 km迈进,远不能与柴油汽车相比较。鉴于此,基于客户需求视角考虑,当下燃料电池重型货 车整车开发的主要矛盾,是过低的车载储氢量带来的续驶里程过低问题,这主要是由氢过低的体积存储密度决定的。提高燃料电池堆和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虽然有助于提升续驶里程,但其前提是关键材料的技术突破。在当前整车开发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车载储氢量,降低辅助系统能耗,提高机械传动与电力电子系统效率,降低车辆行驶消耗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重点介绍在提升车载储氢量和降低车辆空气阻力系数方面的措施,以及对提升续驶里程的影响。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愿景,能够实现燃料电池重型货车到2030年达到800 km的续驶里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 4 10 0增压型柴油机设计了中冷系统 ,并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外特性试验和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证明 ,所设计的中冷系统冷却效果明显 ,原机经加中冷系统后功率、油耗等指标均有所改善 ,排放指标达到欧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