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现状,提出快轨交通高架景观规划理念及建设原则:要体现城市精神风貌,延续城市发展文脉,遵循区域功能规划,贯彻景观规划思想,突出高架轨道线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注重造型总体的协调、结构的协调、环境的协调.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从道路规划、高架车站的城市功能定位、高架轨道线的结构设计和色彩设计、高架轨道线沿线的土地利用、敏感地区的处理等方面,提出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特点,阐述了高架车站的设计原则:①整体效果要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②立面造型的设计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站位选择应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便民要求;⑤车站结构设计要合理、经济、美观;⑥站厅、站台公共区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其后,详细介绍了高架车站的设计思路,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址做到与规划协调;站台模式选择方便施工,节省时间与投资,造型方面做到通透、轻巧、新款,符合景观设计要求;材料与构架符合技术与造型要求。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车站与环境结合、建筑模块化、“以人为本”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广州地铁4号线沿线8座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地铁高架车站应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目标;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车站特点因地制宜确定车站中心位置;应最大限度地考虑车站与地面建筑合建的可能性,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市域铁路与快速路合建可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成本、满足城市景观需求。从结构设计、施工便捷与工程投资方面分析市域铁路区间与快速路共建桥梁结构方案,推荐采用双层门式墩和铁路箱梁的共建结构;研究市域铁路与城市快速路共建3种典型车站,包括:路中2层高架站、路中3层高架站(标准站)、路中3层高架站(越行站);分析车站结构框架横梁与桥道梁的结合方式特点,推荐采用铁路承轨梁与横向框架梁刚接、公路梁支座与盖梁连接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双层连续式刚架墩的设计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轻轨高架车站桥采用双层连续刚架式结构,能很好地满足车站功能的需求。文章阐述了武汉轻轨友谊路站高架桥墩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比选情况,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避让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避让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避让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单岛、地下双岛、高架侧式、高架双岛4种常见避让站形式的越行线配线设计,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避让站配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车站占有很大比例,高架站中又以侧式站居多。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伸段工程,对路中高架3层侧式站建筑结构主要技术参数标准化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架车站“一线一景”和“一站一景”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五标、六标设计投标方案,提出了高架车站造型设计“一线一主题,一站一风景”的设计理念,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高架车站作为地面建筑,周边情况复杂,限制因素多,其对城市的影响也比地下车站大。为解决地铁高架车站在设计过程中,车站不同形式对用地、道路、客流、景观等多种因素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地铁高架车站周边地块及道路对车站形式的影响入手,再深入到不同功能需求下车站本身的站型及内部公共区布置形式,利用分析法得出各类型高架车站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车站对不同外部条件及功能的适应性,得出适应常见条件因素的优选方案。旨在为地铁高架车站设计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形成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比重大的特点,提出高架线路应重点研究的几个课题,以解决高架线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城市规划、高架线周边环境、结构体系等进行综合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设计中对高架桥梁、车站站台型式、减震降噪等课题的研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措施。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选型除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统一考虑,通常应选择箱形梁。高架车站站台的型式从运营、体量等方面考虑,一般宜选择岛式站台。高架线路的减震降噪要从结构、轨道、声屏障等方面采用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北京旧城中进行地铁站点建设的需要,完善其与城市环境和历史文脉的衔接,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站点空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梳理,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方面研究处理地铁建设与历史城市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历史城市中地铁站点空间设计的新特点等关键问题。并通过城市设计与地铁布局两者关系及保护并延续旧城历史空间文脉两个角度探讨了北京旧城中的地铁站点空间设计模式,以期为其它类似的旧城地铁站点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分析北京地铁近几年发生事故的主要特征及国内外实例的基础上,认为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存在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如何解决其与施工风险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为积极、稳妥、安全地推动北京地铁工程下一步的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新线工程建设的特点与难点,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施工及环境安全;第二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速度与工期的关系;第三要树立北京地铁新线土建工程建设的风险意识,尽快建立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制度;第四要建立以防水害、防地面过量沉降、防坍塌和确保人身安全、确保工程安全、确保环境安全的"三防、三保"安全管理及保证体系.最后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铁线路设计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小半径曲线在地铁线路中普遍应用,钢轨波磨为小半径曲线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品质。针对不同的曲线病害状态,结合地铁车辆车轮踏面实际廓形,设计不同的钢轨打磨廓形,且曲线上下股进行非对称性廓形设计和打磨,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是有效的波磨整治方案。以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马家堡区间一条350 m的曲线波磨病害整治为例,简述按该方案进行廓形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后期进行连续观测,打磨整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控制疲劳伤损,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论述北京地区首次在地铁9号线丰台北路站应用装配式铺盖体系。从结构计算方法、荷载选取、方案设计、铺盖板的设计及试验和支撑体系计算等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铺盖体系的设计要点。实践表明,装配式铺盖法能够有效降低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临时路面效果理想,同时大部分构件能够重复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明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设置的内容、形式和位置应规范统一,体现人性化理念。阐述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北京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现状问题;结合国外地铁标识系统的设置原则,对我国地铁车站标识系统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京地铁S1号线列车驾驶员培训系统,从人机界面和功能出发,提出一个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地铁列车广播控制盒仿真方案。以STC15单片机为核心,通过电路设计和制作,以及软件设计和调试,实现了广播控制盒的仿真。仿真广播控制盒具有自动或手动对乘客报站、紧急信息广播,以及紧急对讲等功能。目前,该仿真广播控制盒已经应用到地铁列车驾驶模拟器中。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过多考虑了控制因素,限制了车站建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四环路站为例,在充分结合周边控制因素及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提出车站与桥梁共建及附属一体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1)地铁车站主体与规划公路桥在竖向可实现共建设计,平面上实现共路由;(2)不同建设时序情况下,将地块分段实施,可实现车站附属与地块深度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及其变形规律研究是地铁车站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展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折返线车站深基坑为研究背景,根据基坑开挖及围护方案,设计施工监测方案。依据监测资料,重点分析围护桩变形监测数据和基本规律;将钢支撑受力情况和桩体变形相结合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部分的协同作用。研究结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和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的变形形态由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逐渐变为弓形,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水平钢支撑的轴力也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实测值都远小于警戒值,说明围护结构设计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更好地针对地铁网络化运营的特点,分析地铁网络安全的管理方向,选取 2009、2012、2015 和2019 年 4 个时间节点,运用 Space-L 方法构建北京地铁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地铁站点与线路加入所产生的变化情况。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提出了 6 个评价指标,从而定量分析地铁网络建设对网络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铁在网络结构上的变化不大,并且从站点的比例来看,北京地铁网络中的功能特性仍然集中在少数站点。然而由于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这部分站点的绝对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因此北京地铁的网络化管理需要从关注重点站点向网络化、系统化过渡。  相似文献   

20.
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对地铁车站设计进行人性化探索。从地铁车站空间组成入手,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的外部及内部空间特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提出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保持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且有序组织客流,可创造出人性化的地铁车站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