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网络安全法、工控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角度,说明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信号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方案,可全面防护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从信号系统宜配置的安全防护等级出发,分析信息安全的设计要求;并针对城轨信号系统信息安全与互联网安全的本质区别,提出适用的安全防护设计原则,最后给出具体的信息安全设备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铁信号系统主要由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以及数据通信子系统(DCS)等组成。其中DCS子系统是一个宽带通信系统,提供整个信号系统所需的双向、可靠、安全的数据交换服务。可以说,DCS子系统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信号系统的功能实现。将基于长沙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中的DCS子系统,介绍一种新型的、比传统DCS子系统更具优势的DCS有线网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自动防护(ATP)子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阐述基于无线移动闭塞列车自动防护(ATP)子系统的轨旁、车载主要设备的体系结构、主要性能、系统功能、工作原理及数据通信网络设计技术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在促使列控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严峻。目前,应用于传统IT和工控领域的信息安全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 CBTC)对信息安全分析的需求。为了提出对CBTC系统安全进行评估的方法,在分析传统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后,从资产、脆弱性、威胁源三个角度分析CBTC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将贝叶斯攻击图(Bayesian Attack Graph, BAG)应用到CBTC系统风险评估建模中,并以ATS子系统为例,从入侵的攻击路径和对组件脆弱性的利用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攻击模型,通过扩充BAG模型的节点来更好地描述系统特点。最终得到ATS子系统最易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在考虑黑客和内部恶意工作人员的入侵时,CBTC系统的风险等级。从构建的模型可以看出,CBTC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按照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分析目前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沈阳地铁10号线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方案模型,并从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其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CBTC制式下的ATS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给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制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对城轨信号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产生了影响;通过与传统轨道电路制式的信号系统进行比较,探讨了CBTC制式下ATS子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方面,而在运行控制、运营管理和信息传输等各个学科领域划分的边界上往往存在着研究的盲点。因此,如何将系统安全提升到设备-人-环境-管理的广义本质安全层面,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优化安全输出的安全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运营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定义和事故发生诱因的基础上,围绕信号系统的“故障-安全”(故障导向安全)是否就意味着整体运营和运行安全的问题,讨论了运行安全、运营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对列车控制系统提出了整体运营安全的要求,将运行、运营和信息的安全统一到系统整体安全性这一终极目标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信号系统产生风险的原因。阐明了运营阶段对信号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常用的运营线信号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有轨电车在通过路口时与其他社会车辆之间的路权之争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有轨电车的快捷、运行安全,从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信号系统的交通信号控制及显示方法,配置交叉路口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系统自动和人工方式对交叉路口进行控制实现对交通信号的控制,并在人机界面实时显示路口交通信号状态,实现各种交通有序、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轨云网络安全问题,对城轨云网络架构、业务承载和安全风险进行梳理分析,从城轨云网络安全 技术和网络安全运维两个体系进行研究和设计,将云平台及应用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出 城轨云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城轨云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可以在面对多 层面网络可疑攻击事件时,确保城轨云具备相适应的防护能力,限制恶意或意外破坏的行为,并最大限度地提高 快速识别潜在安全漏洞的能力,减少城轨行业的经济损失和生产活动的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网存在的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系列标准,从“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技术体系角度深入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网各系统网络安全的主要控制项、应对措施和配套的安全设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网各系统的业务特点和主要控制项,给出了各系统的安全设备具体部署方案,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招标文件中对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提出了需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三级的要求。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中主流的CBTC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信息安全标准分析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中较薄弱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环节通过增加安全审计、边界防护、入侵防护的方式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介绍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发展的趋势,阐述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移动宽带传输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包括覆盖设计、无线接入点切换、网络带宽、覆盖冗余实施措施、应用的标准和措施、设备防护、系统网管、数据安全入侵检测、覆盖范围限定、干扰及防干扰等方面)、系统结构、链路结构;结合这些分析成果,阐述WLAN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显示系统中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传统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车-车通信的全自动运行系统,通过建立列车之间通信与协作,实现列车自主运行控制,具有架构简洁、地面轨旁依赖小、列车主动进路、列车自主防护等技术特点。对其系统架构、系统原理、关键技术及系统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该系统对传统 CBTC 信号系统架构、原理进行优化,具有更高安全性、可靠性、运营效率,以及更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必将在未来有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以ASP.NET技术为基础,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数据和工务管理内容为实例对象,研发了一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维护管理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维护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模块和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等。该系统以网络化的管理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工务设备数据和检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图片管理平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实现状态修、预防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工程具有建筑面积大、功能齐全多样、需要设置气体保护的重要电器设备房间众多、投资大等特点。气体灭火系统作为其消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本文从其灭火效果、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气瓶间的需求、投资和运营维护、灭火药剂输送距离等几个方面来研究IG 541和FM 200两种不同的系统在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应用的可行性,供同行在以后的枢纽设计中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工程实例进行IG 541(烟烙尽)和七氟丙烷(FM 200)两种系统的计算、分析、比较、总结,IG 541系统相对FM 200系统具有气瓶占地面积小、组合分配灵活、气体输送距离长、安全性高、灭火剂更环保、运营费用低等优点,IG 541系统充装压力大,系统设备的防误喷等安全措施是在系统选择时所必需考虑因素,对于有人经常活动的电器房间灭火剂的浓度选择要适度;两种系统都适用于枢纽工程,但也都存在气瓶间总的占地面积过大,系统分散等缺点,需要产品研发及工程设计人员不断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着重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包括系统概况、功能模块划分及应用情况等内容.实践证明,该系统操作简易,使用方便,功能实用,运行稳定、可靠,并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