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发展历程 1)初级阶段宁波交通模型雏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对宁波市进行了机动车OD调查、居民OD调查以及道路交通量调查。1997年,同济大学和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宁波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该项目以199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日本做法,采用“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阶段交通需求分析法,通过EMME/2交通规划软件首次建立了宁波交通模型。  相似文献   

2.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根据开发区道路交通规划一般为宏观控制性规划,及开发区客运交通需求发展不同于一般城市的交通发展的特点,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按照“宏观控制,局部调整”的预测思路,对常规的“四阶段”模型预测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在没有现状交通出行调查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区客运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凌小静  杨涛  孙俊  施泉 《城市交通》2008,6(1):36-39
1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内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时,南京率先完成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于“四阶段”预测方法,首次建立了整体交通模型,运用TRUEBASIC语言自行编制软件实现,其基础数据来源于1986年的各项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调查。  相似文献   

4.
城市出入口机动车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出入口交通调查的意义在于了解出入口机动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地规划交通用地和交通道路,合理地组织客货运输。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为基拙,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关键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单车排放因子的确定、城市街道污染物扩散模型的选择和建立、交通网络环境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和街道污染物扩散浓度的计算及交通网络负荷条件下交通污染评价.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苏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证明其能够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比较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通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调查资料是进行交通规划、交通分析、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实践与研究的重要依据。传统交通调查多采用人工现场观测,存在调查结果准确率低、工作量大和调查成本高等问题,需借助新技术,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研究和发展需要的新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交通调查数据的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讨论了交通调查数字信息化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平台总体设计,提出了平台规划远期构想。  相似文献   

7.
1 发展历程 1988年英国外交大使赠予北京TRIPS软件.1992年,由英国海外发展署资助,MTV亚洲公司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北京交通规划(Beijing Transport Planning Study,BTPS),结合项目成功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城市交通模型BTPS,北京交通模型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模型建立和参数标定基于1986年第1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与1990年机动车调查数据,模型研究范围包括五环内城区和近郊区,共148个交通小区.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排放污染状况和减排政策研究是交通和环境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内容,而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上海市采用交通研究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的模式,共同开展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验证和应用工作。从交通和环保双方的共同需求出发,模型侧重于排放清单核算和政策评估,并预留实时排放测算的功能。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对机动车排放因子、运行工况和车辆结构等模型参数进行本地化,并根据排放模型要求对道路交通模型进行深化。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已经应用于上海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制定和各类交通政策的减排效果评估中。  相似文献   

9.
在满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不同的规划方案在道路上产生的各车型比重、车流、车速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并进一步影响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及能源消耗。如何根据已知或可求的交通规划方案,得到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消耗分析,交通规划模型与环境影响模型之间建立合理的衔接,已经成为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在从理论上对交通规划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在“四阶段法”之后增加了可持续发展预测评价阶段。改进的规划方法强化了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对交通规划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所举示例表明,对此问题进行定量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是城市道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道路交通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应尽可能地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求。目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路建设与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进行机动车出行调查,从中把握机动车出行特性,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机动车出行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并给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高城市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是解决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目标。基于昆明市的交通状况及已有大量调查资料上,采用一种以V/C比(负荷度)为指标的分析方法,以利于路段通行能力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改善,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昆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与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地方城市交通科学地规划建模,给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总结了我国城 市交通规划模型理论与方法体系、交通规划主流软件工具、模型的数据需求与调查、部分城市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特点及典型应用方向。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研究应用现状的系统梳理,围绕城市交通数学模型、交通调查、数据、模型师等要素,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完整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注重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动态模型和实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定期开展交通调查,升级优化城市交通模型体系;充分将交通大数据挖掘与传统交通调查方法优势互补,获取可靠全面的交通基础数据;重视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方面的人才队伍 的培养,建立数据交换和技术交流平台等。  相似文献   

13.
陈茜  罗斌  陈臻 《城市交通》2008,6(1):42-45
1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86-1992年) 1986年,杭州市完成了第1次综合交通调查。在此基础上,1992年,在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的支持下,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加拿大咨询公司合作运用EMME/2软件建立了杭州市战略交通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疏解上海城市内环线的道路交通拥堵的局面,分流城市外环线的机动车客流交通,中环线的规划方案,及其之后的建设方案最终浮出了水面。中环线浦西段北段工程,经过建设者两年多的共同奋战终于建成通车了,内环线北段的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迅速好转起来了,市区北部的机动车出行条件也大为改观了。但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进行精准的客流预测,以规划地铁1号线沿线车站1km半径范围内的51个交通小区为研究重点,进行了5类个人出行调查,利用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交通方式预测阶段,利用交通意向调查数据建立了轨道交通转移率模型,得到轨道交通OD预测结果。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进行比较,说明客流预测精度较好,验证了所使用的出行调查和模型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海外资讯     
《城市交通》2006,4(6):86-87
交通规划预测:技巧和参数,2007 TRB年会稿件初审结束,美国规划协会交通规划分会2007年会员调查,AMPO完成对大都市和州交通规划规则的评审,美国人通勤时间需要60min以上的增长50%,韩国《2006道路交通安全白皮书》关于酒后驾车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交通规划对环境影响评价中交通排放的定量评估要求,分析了交通规划阶段对交通排放模型的需求。根据对交通排放测算模型和其与交通规划模型的对接研究,设计了中国机动车排放模型(China Vehicle Emission Model, CVEM) 在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模型结构和参数设置、排放因子修正和与交通规划模型对接方法三方面展开。其中,对接方法根据交通规划模型输出结果为交通量或周转量分开进行设计。最后,以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为例,应用CVEM排放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排放评估。结果显示:CVEM排放模型能够反映成渝城市群不同规划方案的排放评估差异。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方案中公路运输周转量占比的降低而降低。利用交通排放的空间分布,可以分线路、分客货运测算污染物排放,从而能进一步结合规划方案开展交通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北京进行全市交通综合调查。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流动人口调查、公车一日出行调查、机动车保有量分布调查、客流吸引点调查、公交驻站调查、地铁交通调查、出租车调查以及土地使用状况、人口与就业分布状况、就学分布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降低交通需求的角度,分析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政策措施.以大连市16条主要道路为调查对象,开展道路交通流量和道路平均车速的交通调查,利用Trans CAD软件进行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及饱和度分析.参考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依据交通预测数据,近期提出大力发展公交的策略,鼓励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移;远期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汽车限购与尾号限行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上述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借助近期策略和远期方案措施,未来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慢行交通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但是从交通空间分配来看,慢行空间却是最易被忽略或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的,慢行交通规划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选取临空地区这一具有典型慢行交通发展需求的区域,通过公众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本地慢行交通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临空地区特点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通过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地区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探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