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弹射起飞在工程技术上是一种“以小代大”的做法,它能充分克服舰载机自身动力不足的弱点,使其能以较大的起飞重量起飞离舰,自飞机上舰以来一直是人们解决其短距起飞的“最佳选择”。在出现了滑跃起飞方式后,曾经有观点认为战斗机的陆改舰采用滑跃起飞最为简单,但俄罗斯苏-55的发展实践却说明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陆基战机上舰还是采用弹射起飞更能达到改装的目的,只需要适当加强机身和起落架强度、在机身上安装弹射受力和着舰阻拦钩就可以了。当然。这也要看采用什么样的弹射联接方式,如果是拖索弹射,则改装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是要采用前轮拖曳弹射方式,则情况又有所不同。早期的舰载水上侦察机是通过一个弹射滑轮与机身联接的,而在二战前和二战后数年时间中,舰载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一直采用的是拖索弹射。第二代舰载机上舰后,前轮拖曳弹射逐渐代替了拖索弹射。前轮拖曳弹射方式是把弹射钩设置在前起落架上,以致舰载机的前起落架就显得“与众不同”,并成为舰载机付出结构增重代价的重要原因。最近人们在讨论我国歼-10舰载前途时,就因为其腹部进气方式而被认为是不适合改装成弹射起飞舰载机。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老牌的航母大国,其舰载机全部依靠弹射器起飞,而苏/俄虽说是刚刚迈进“航母俱乐部”,但其航母却另辟蹊径,采用了完全依靠飞机自身动力升空的滑跃起飞。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是舰载机的最佳选择呢?有人认为滑跃起飞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代表了航母发展的方向,也有人认为弹射起飞优点更多。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好象已达成了这么一个共识:谈不上谁比谁优异,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海上军事实力的重要表现,二战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己的海上军事作战水平,都对航空母舰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舰载飞机是发挥航空母舰军事实力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舰载飞机在航母的弹射起飞与着落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基于数学模型设计一种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的控制系统,并基于Matlab软件对航母的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精度误差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013年5月29日报道,印度海军正在考虑在第2艘国产航母上应用电磁弹射系统。目前,印度海军唯一一艘航母"维拉特"号使用短距/垂直起降方式,而正在俄罗斯改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采用的是滑跃起飞。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是采用滑跃起飞,该航母预计于2017年交付。2号舰可能采取第3种技术,弹射起  相似文献   

5.
起飞方式对舰载机结构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射起飞会使舰载机结构增重、严重恶化战术技术性能”这一说法一直是弹射起飞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有观点认为,象F—18这样的舰载机因采用了弹射起飞而付出了增重1328千克的代价,而滑跃起匕就可以避免这个缺憾。实际上,舰载机相对于陆基飞机重量增加是由好几个因素造成的。对于航空工程师来说,让舭载机从甲板上起飞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而让其安全地降落到甲板上才是让他们头痛的事情,因此设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安全降落方面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舰载机的降落引起的结构增重才是舰载机结构重晕增加的主要原囚。  相似文献   

6.
1910年11月11日,美国海军从“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进行了首次飞机起飞试验,翌年1月18日又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进行了飞机降落试验,两次均获得了成功,但美国直到英国改建成世界第一艘航母以后6年的1922年3月20日,才将一艘运煤船改建成“兰利”号航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还仅有8艘航母,但美国通过战争实践很快就认识到了艘母  相似文献   

7.
短距起飞/拦阻降落的甲板布局设计和方案优化研究 目前,世界上短距起飞/拦阻降落的甲板布局设计仅在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上变成了现实,类似的研究还有印度从俄罗斯获得的改进后的“戈尔什科夫”号。美国CVN/CVN—X计划中曾经设计了12种这种类型的航母方案,排水量4.5万~9万吨,但因为保密的原因只有少量的描述提到了其中一些设计细节,没有透露一张完整的设计方案图。英国和法国公司在竞争英国CVF航母方案时各自提出了一种短距起飞/拦阻降落的方案,两个方案目前有部分概念图和想象图在外流传。  相似文献   

8.
跃飞甲板可以说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发明了,它的出现不但影响了世界上第一种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命运,而且还左右了各国海军发展航母的决策过程,就连弹射器这种航母关键设备也因它的出现而受到批评和冷落。对许多读者来说,跃飞甲板的简单程度可以说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因此“跃飞甲板并不是高技术,苏-27能从上面起飞才是高技术”这句话说出了滑跃起飞的真谛,但并不太完善。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飞机都可以借助跃飞甲板达到缩短起飞距离的目的。跃飞甲板能使舰载机安全离舰,除了公认的原因外,还有几个不为大家注意的因素,这也是本丈在标题中用了带引号的秘密二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海拾贝     
《航海》2001,(4)
英推出未来航母模型 最近,英国军方领导人提出该国未来10年内将建造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舰。 目前,设计部门已正式提出CTOL航母(常规起飞与降落),STOVL航母(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和STOBAR航母(垂直降落/阻拦索降器)三种方案。呼声最高的是以联合打击战斗机(JSF)为主、“墨林”直升机为铺的舰载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STOVL航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短距起飞/斜板滑跃助飞的理论研究与试验 目前的航母似乎只有使用弹射器的才是常规犁,而短距起降则是一种特殊的航母类型。实际上,从航母的发展历史来看,1917年至1950年,直接从航母上滑跑起飞才是最正统、最“常规”的做法,那时的飞机本身滑跑距离不太大,所以也没有什么短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飞机电磁弹射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电磁弹射系统是一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将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到起飞速度的弹射装置。介绍了EMALS的需求背景和发展概况,总结它相对于蒸汽弹射系统的巨大优势,分析它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并指出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推广应用于其他军民领域的潜力,论述了我国航母跨越蒸汽弹射系统,直接发展EMALS的必要性。发展电磁弹射技术不仅有利于我国航母战斗力的极大提升,也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军民技术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以来,航母因其具备全球行动能力而傲视各大洋。经过现代化改装,其指挥、通信、操控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增强,同时上层建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美国海军计划在新一代航母上采用更多的新技术。现在航母上舰载机起飞多使用蒸汽弹射器,但该技术存在起飞间隔时间较长、能耗大的问题。因此,采用垂直起降式舰裁机和选用滑跃甲板设计的航母应运而生,如英国的“常胜”级和“鹞”式飞机。此外,俄罗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舰载机采用了短距起飞、阻拦降落这一起降方式,回避了其不熟悉的蒸汽弹射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21世纪航海的选择存在多种可行性方案,在诸多的设计理念中,重点介绍类似“中途岛”号的新中型航母、载有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的小型航母,以及更为激进的方案,包括发展无人驾驶飞机和对地导弹。但最终美国国防咨询委员会批准建造新一代大甲板航母的计划,即代号为CVNX的航母。  相似文献   

14.
1、SATRAP系统结构 90年代中下旬,法国海军建造总署为改进和提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适航性能。牵头研制开发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稳定自驾驶系统.简称“SATRAP”系统。研制开发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既能控制航母横摇、偏航和横倾。同时又能减少飞机在航母上的操作危险.例如飞机的起飞和着陆,从而保证和提高航母的适航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海湾战争前,美国海军曾郑重其事地推出一项到2005年航母发展总体计划。这项计划确定了各艘航母的大修期和退役年限,同时采用了以3年时间间隔向2艘新航母投资的拨款方法。它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经费开支,而且能保障海军始终有15艘航母在役。正是由于采用上述拨款方式,在建造“林肯”和“华盛顿”号时节省了18.4亿美元;据推算,下阶段建造“斯坦尼斯”和“斯泰茨”号时还将节约14.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建造“里加”级常规动力航母,而随后NEVSKOYE舰艇设计局设计的“1143.7”核动力航母工程获得通过,并计划于1998年开工建造,于是相关的配套工程不得不快马加鞭地进行。舰载机是航母最重要的武器,有关航载机的研制工作,70年代初就已开始。最初苏联海军想用改进的米格-23和苏-24组成航母攻击组合,但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第三代战机米格-29和苏-27改进成舰载机的工程相对于前者更为顺利,海军自然放弃了米格-23和苏-24舰载型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印度与俄罗斯的航母交易就像8点档的肥皂剧一样充满悬念与惊奇,其中夹杂着跌宕起伏的恩爱情仇。几度涨价风波,让外界对印度这艘新肮母喜剧性的剧情变化充满了兴趣,很多军事评论家似乎并不看好这笔交易,也不看好这艘战舰的威慑力。本文并不想介绍这艘航母的全部,仅以其飞行甲板的设计变迁来剖析这艘跨越世纪、跨越国际的战舰改装工程。从这艘战舰的历次设计变迁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不同于常规的短距起飞拦阻降落技术的日益成熟,设计手段更加理性和先进。正是有了这样的技术进步,才给被西方垄断的航母技术打开了一线天窗,为所有有海洋梦想的国家找到了另一条发展航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军事广角     
“乔治·布什”号航母建造进程加快人民网北京2005年3月10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将“乔治·布什”号航母(CVN77)龙骨的最后一部分铺设入位,此举表明该航母的建造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公司的干船坞,700吨的船首底层部分与龙骨其它部分已经结合,这样航母已经成型,与帝国大厦同高。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分部负责CVN77项目的副总裁斯科特·斯塔伯乐说:“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场景,船首底层部分与龙骨其它部分结合后,该舰现在真正开始呈现出航母的形状了。这一重要的里程碑使我们朝着下水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纽波特纽斯公司…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28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在印度南部的科钦海军造船厂主持了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龙骨安装仪式。印度国防部发言人称,建造这艘航母将给印度本土国防工业以极大推动,并让印度海军成为真正的蓝水海军。由此,印度拉开了自主建造航母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1971年5月17日,我海南榆林基地的两艘猎潜艇到广州维修,途经七洲洋以东海面时,声纳开机探测到一大型潜艇,于是便紧紧跟踪。不久,被跟踪潜艇只好浮出水面,这是一艘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我两艘猎潜艇一左一右紧跟不舍,这时美国潜艇便发报给太平洋舰队请求支援。太平洋舰队司令随即派2架F-4C战斗机就近从“中途岛”号航母上起飞赶往出事海域。F-4C战斗机很快就在海面上发现了我猎潜艇,飞行员即向舰队请求攻击,以消除对美核潜艇的威胁。太平洋舰队司令请示五角大楼,国防部长莱德尔打电话给尼克松总统,答复是“不要刺激!”我猎潜艇跟踪美潜艇三个多小时、100余海里才自动脱离。美军飞机3次请求攻击,都被头脑冷静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制止了。文中的猎潜艇就是中国海军的经典之作之—037型反潜护卫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