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钙化的生物组织中存在较高浓度(20-3000ppm)的氟,但在体液和软组织中氟含量极微(0.01-0.2ppm)。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总氟,需先用氧化镁或氧化钙固定氟,然后再灰化样品,其目的是防止样品灰化和氟从生物样品中分离时氟的损失。作者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精确、可靠的血浆(或血清)中氟的测定方法。血浆在灰化前需用含低氟的钙磷酸盐固定氟,然后将灰化样品溶液的pH缓冲到5.0,再用Orion氟电极测定氟含量。本法可避免氟污染样品,测定氟以前不需用蒸馏、扩散或提取法把氟从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某氟化学厂的159名有机氟作业工人的尿氟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氟组尿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值分别为1.35±0.66mg/L 和1.05±0.50mg/L;尿氟与性别,工龄无明显相关关系;吸烟能增加有机氟作业工人尿氟的排泄。本研究提示,尿氟可作为机体有机氟接触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业性氟病的诊断主要是以骨骼的X线改变和尿氟含量的增高作为诊断依据。但近年来一些报道认为发氟含量的高低可作为氟吸收的有用指标,且较尿氟的可靠性要大。为探讨发氟含量在工业性氟病诊断指标中的价值,我们先后对接触不同浓度氟的铝厂和磷肥矿的部分工人以及不接触氟的健康成人发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4.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从电解槽散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以氟化氢、合氟粉尘及沥青挥发物,对人体危害较大,而且污染环境较为严重。慢性氟中毒导致工业性氟骨症、粉尘可引起尘肺。我们对某厂铝电解车间230名接触尘氟工人(包括有尘氟接触史的人)进行了临床、化验、X线等检查。本文着重对胸部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尘氟胸部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人体中有适量的氟,将有利于骨骼、牙齿的发育和健康,防止或减少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如果人们长期从水中、食物中摄取过量的氟,就会引起氟中毒,如小孩患氟斑牙,氟骨病;严重的使骨脆、关节痛、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早亡。因此,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含氟量不超过1mg/l,适宜深度为0.5~1mg/1(TJ20—76)。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6.
无机氟是较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在氟作业工人的职业体检中 ,尿氟作为一种生物监测指标 ,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地方性氟病的诊治 ,但对于尿氟含量与空气中氟浓度之间的关系 ,所见报道较少 ,因此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改善环境条件 ,加强防护措施 ,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 以无机氟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 ,共分 7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1 1 无水氟化氢制造工 :包括转炉反应、投料、提升机等岗位共 2 6人 (其中女 6人 ) ,平均年龄 2 8岁 ,平均工龄 9a。1 2 无水氟化氢回收、精馏及成品包装工 1 1人(其中女 6人 ) ,平均…  相似文献   

7.
利用骨炭去除饮水中氟化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证实骨碳除氟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自制U型过滤管对骨炭除氟效果进行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结果证实骨炭具有除氟效果,其除氟容量为1.68mg/g,且骨炭可经再生后反复使用。骨炭除氟技术操作简便、工艺合理、设备低廉适用于农村及铁路沿线小站小型水厂。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有色金属的冶炼、制铝、磷肥、塑料工业生产中,有大量的含氟有害气体产生,因而需要进行环境与生物体内氟的监测。但氟在正常人体及动物体内仅以微量存在,并且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所以要测定人或动物体液、组织内氟化物的含量是比较困难的。多年来,国内外采用蒸馏、电位滴定、微量扩散等多种实验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理想。自一九六六年Frant首先报导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溶液中微量氟离子含量。此法大大简化了实验手续、干扰少、准确度、灵敏度较其他方法高,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国内也开始试制,试用氟电极,测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我们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尿中  相似文献   

9.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地铁工程常用的消防设备之一,介绍传统型和创新型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等,对比分析创新型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较传统型的优势,结合相关规范和深圳地铁应用实例,阐述创新型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归纳其创新应用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东北某给水站,日用水量约7000m^3/d,水质含氟超标,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需要进行处理方能饮用。经对集中降氟、分散降氟、部分集中降氟3种方案进行比较后,认为采用部分集中降氟方案既节省投资,又能满足用户对水质的需要,并且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电弧焊空气中氟浓度、及在使用已知氟成分的特殊焊条时总焊烟浓度与焊工班后尿氟间的关系,以确定尿氟浓度是否可用作接触焊姻的生物监测。一组是11名从事不同类型硷性焊条的不锈钢焊工,平均年龄42岁,焊龄8~42年;另组是64名使用焊烟合氟18~20%的特殊焊条的铁轨焊工,平均年龄48岁,焊龄5~41年;对照组是70名铁路  相似文献   

12.
地方病的产生与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分布广,危害性较大,国内外已进行过许多试验研究,虽取得一些效果,但因方法不够理想,致使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山东地矿局,郑州矿产研究所,采用沸石除氟的新方法,是目前处理高氟饮用水的一种较理想方法,易于推广。本文将从理论上对沸石降氟改水的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离子选择性电极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种直接测量溶液中化学组分的新工具,它是一种以电位法为基础来测量溶液中欲测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具有简单、快速、测量范围宽,重现性较好等优点,因此很快得到了推广。过去对氟的分析各种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如环境水质中的氟离子的分析通常用分光光度法,其线性范围窄小,并常需要一个蒸馏步骤以除去干扰,这些方法一般手续繁琐、时间冗长,而且也不易掌握。而氟电极能在离子量六个数量级的大范围内对氟离子  相似文献   

14.
浅析铁路沿线供水降氟处理工艺的选择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环工处王石敏随着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逐步深人和加强,含氟量高的地下水越来越引起水文地质和给水工作者的关注。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许多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如氟斑牙、氟骨病等氟中毒疾患,与供水水源中含氟...  相似文献   

15.
本方法是专为电焊烟尘中氟含量测定而设计的。根据电焊烟尘发生的特点,从采样、前处理、分析等都考虑了电焊的特定环境和条件。本法选择DCTA(1,2-环己烷二胺四乙酸)为干扰离子隐蔽剂,硝酸钠为离子强度调节剂。在无铝烟尘分析中采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5。在含铝烟尘分析中采用硼酸一四硼酸钠缓冲液pH=7.0,加入钛铁试剂作氟离子的释放剂。可排除300毫克/升Fe~( 3)、Mn~( 2)、Cr~( 3)、Cd~( 2)、Cu~( 2)、Zn~( 2)、Ni~( 2)、P~( 2)、Mg~ 2、Ca~( 2)和50毫克/升Al~( 3)的干扰。控制样品溶液中[F-]在10~(-3)~10~(-5)M之间,在室溫下进行测定。前处理采用水溶及酸解分步进行,可分別测定可溶性氟、不溶性氟及总氟量。方法的检出限为2微克(測定总体积为50毫升),相对标准差为1~2%,相对误差小于2%,灵敏度符合能斯特方程。将本文的电极法与氟试剂比色法进行对照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电极法较氟试剂比色法稳定,步骤简单,测定快速,测定容量大,故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尿氟浓度、尿氟排泄率与血浆氟浓度之间的关系,作者对5名键康志愿者进行了实验。受试者分两次空腹服10mgNaF片剂,在服药前的24小时采血,以尿样作对照。在服药后0.25、0.5、0.75、1、1.5、2、3、4、5、6、9、12、15、18、24、27、30和33小时用毛细血管采集血样,在服药后最初9小时内每隔1小时留一次尿,  相似文献   

17.
化铁时,原料中需要加入一定量萤石(主要成份是氟化钙),因此在化铁炉的烟气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氟化物。由于氟具有腐蚀作用的化学性质,所以对人体、农作物以及建筑物都有损害作用。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氟的排放浓度已作了规定,但对采样和分析方法还未制定出统一标准。我站曾采用了比较简易方便的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  相似文献   

18.
铁路饮用水降盐降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所经地区 ,常会遇到地下水含盐量、含氟量均超标的情况。为解决铁路职工的饮用水问题 ,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氟方法 ,找出一种既能降盐又能降氟 ,操作简便 ,投资节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细水雾灭火系统与七氟丙烷等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环境影响、工程造价、后期维护等。细水雾灭火系统替代七氟丙烷等气体灭火系统应用于地铁车站工程中,不仅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灭火效果,同时还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反渗透技术在高氟苦咸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小型试验 ,研究反渗透技术用于处理高氟苦咸水的可行性 ,介绍运用优选组合进行膜元件结构的设计及全方位建立控制膜污染的条件 ,最终完成反渗透规模化、区域化、集中式处理高氟苦咸水的设计、施工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