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铁路旅客列车供水(水厢水)的卫生状况,又怀铁管内8个车次的旅客列车供水分别采样进行了水质检测,共采集水样140份,总水样合格率为79.3%,PH值和细菌总数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项目分别为浑浊度,大肠菌群,铁等,旅客列车供水水质受到了一定的污染,提示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改良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客车的正常供水,必须合理确定客车上水栓栓管管径和供水水压。通过分析客车上水栓的布置形式,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建立水力计算模型,逐段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栓管管径变化,局部水损与沿程水损的比值差别比较大,不能按照常规的10%~20%进行估算。编制的水力计算表格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运用在类似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柳局西线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辖区集中式供水水质的监测,结果发现,国铁组供水水质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为38.5%;地铁组为84.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供水水质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供水水质的消毒工作,防止生物性污染仍然是铁路沿线站区饮水卫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张长江 《科技交流》2002,32(2):79-81
客车上水栓是铁路供水的重要设备,其设计,施工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供,排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笔就客车上水栓的设计与施工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夏,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自备水源(深井)被淹,深井水质监测大肠菌群超标率达56.7%,针对灾期特殊状况,采取预防控制对策,实施应急供水,进行职工家属饮水卫生(KAP)的健康教育;强化灾期饮水消毒及水源保护,增加饮水监测频数,使灾期传染病的发病例数比1990年不同下降14.8%,未出现灾后大疫。  相似文献   

6.
对怀化客运段洗衣污水双级气浮处理工程回访调查与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双级气浮法处理污水,采用泵后投药并同步加入溶气水,处理效果最佳。1998~2009年排放口污水监测,点次38个,符标21个,点次符标率为55.26%。主要超标指标为BOD5,项次超标率42.86%,超标倍数0.50~4.19倍;其次为SS,项次超标率21.05%,超标倍数0.06~3.17,其余各指标均符标。SS、CODcr、BOD5、动植物油、LAS最大去除率依次为:85.71%、83.11%、63.06%、51.28%、78.63%。强化管理、洗涤条件和工艺过程的改善使超标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污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单位一级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对乌铁局所管辖范围的南疆、北疆、东疆铁路沿线及乌鲁木齐共127个水源点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了27个项目的全面系统的水质检验,采集样品共254份,共测有效数据6777个,结果表明:大多粉分析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项目分别为氯化物超标率11.2%,硫酸盐超标率23.1%,总硬度超标率为16.3%,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27.1%,总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车上水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主要由管道锈蚀断裂、上水接头与列车注水口不匹配、客车水箱水满溢流以及上水栓常流水防冻四方面原因造成。针对这些原因,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在工程设计中采用防腐防锈管材并按规范进行埋深、统一客车注水口型式规格、研发溢流控制装置、安装上水和排水电磁阀、加装加热装置、降低上水设备排水管管口设置高度或加大上水管路管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湘南铁路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现状,为分散式供水新、改、扩建工程及预防介水传染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普查监测,结果表明湘南铁路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29.82%,普遍受到大肠菌群的污染。结果还表明机管井水合格率明显高于砖混凝土结构井水合格率,深井水水质明显优于浅井水。改善铁路分散式供水条件,需多部门协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同管理,也需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348间餐饮企业污水、油烟和噪声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餐饮业外排污染物浓度差异较大,污水超标率超过50%,油烟、噪声超标率分别是17.6%、23.0%。污水仅采用容积较少的简易隔油池处理,治理设施运行和管理不善是造成污水和油烟废气超标主要原因;厨房风机靠近边界和未使用低噪声风机造成噪声超标,执行噪声标准不同,边界噪声超标率差异较大。要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并由专业公司维护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餐饮业环境污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铁路局部分给水所供水水质情况,为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保障车站及列车供水水质安全。方法:对上海铁路局所辖的10个给水所的日常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相关标准及规范对给水所的泵房水龙头水和车站水龙头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各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情况基本符合要求,全年的检测指标中不合格情况较明显的是游离余氯和pH值(不合格率分别为30%和10%)。泵房水龙头与车站水龙头的各项水质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4个季节水质的pH值、耗氧量、铁、细菌总数和游离余氯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浑浊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样部位对水质影响并不明显,而不同季节对水质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吉林铁路分局等研制了旅客列车上燃式采暖炉、茶炉和餐车的炉灶,并试烧了上燃式型煤,显示其具有许多优点。监测6项指标,其中2项共3项次超标,超标率1.14%。表明它在旅客列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3.
对铁路客车室内有害气体种类及生成途径进行分析、对控制铁路客车室内有害气体释放含量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形成了对铁路客车室内有害气体综合治理的有效控制技术体系,解决了客车室内有害气体"TVOC"指标测试超标难题。  相似文献   

14.
家庭装修室内氨污染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房热的兴起,因装修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日益突出的公众问题。截至2005年共对锦州市区119户居室室内氨浓度进行检测,有22.5%的监测点氨浓度超标。装修后1个月内氨超标率达60.9%,氨质量浓度最高达22.4 mg/m3,超标112倍;装修后3个月以上氨超标率2.8%,氨质量浓度最高为0.4 mg/m3,超标2倍。因此装修后要保持良好通风及换气,最好有效通风4个月以上再入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客车上水设备中给水排干管、客车上水栓阀门及排水设施的性质,重点阐述了客车上水设备给排水设计各种方案,并进行了比选。文中推荐给水排干管在站台铺设及客车上水栓使用铁路给水蝶阀新技术。文中还对上水胶管管径采用32mm,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郑州铁路局管内水电段448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现状。监测表明,感观指标:色、浊度、臭和味合格率,分别为97.8%,88.4%、98.4%。其中郑州水电段65个水源化学、毒理学检测指标中:硬度、铁、锰、溶固体、氟化物合格率分别为,76.9%,70.8%,04.6%,70.8%,56.9%。448个水源水质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仅为57.6%,提示我们今后管理重点应放在消毒方面。通过全局水质普查,对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几项安全供水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渗滤取水(渗流井、辐射井)技术在铁路给水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陈 《成铁科技》2005,(4):39-42
近年来,成都铁路局先后在重庆南、西昌南、三汇镇、资中、资阳等铁路地区,运用渗滤取水(渗流井、辐射井)的先进取水技术,取代常规地表水、地下水取水方式,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和产量,改善了供水水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铅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小型铅冶炼厂32名铅作业工人与某水泥厂33名对照工人进行健康询问调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以及工人尿铅含量。结果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烟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2.7倍,7个监测点21个样品的超标率为95.2%。水泥厂铅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倍,4个监测点12个样品的超标率为41.7%。冶炼厂空气铅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厂。接触组口中金属味和手握物易掉主诉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超标严重,应该加强通风净化和工艺改革,降低铅浓度。水泥厂空气的铅污染也应引起重视,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数法.对1993~1994年间德兴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水质良好,As、Cd、Pb等毒理学指标和Fe、Mn、Cu、zn等一般化学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中大肠菌群数在78个L以下.符合只经过过滤消毒即供给做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某新建铁路沿线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状况,对沿线4个地点的水源水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测分析和卫生学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水质均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最多有8项指标超标,最少有2项指标超标,在未采取相应措施前不宜用做生活饮用水。建议水源管理单位根据超标情况,增设净化、除铁、除锰和消毒设施,以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