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盲区就是视野的死角,也就是我们驾车时看不到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是车辆自身结构形成的,为确保车顶部有足够强度,车辆有 A、B、C 柱,它们共同构成了坚固的车身,但也给我们带来了盲区。而有的盲区则是人为造成的,例如深色太阳膜、挂在车内的绒毛玩具等。车外盲区则是因为建筑物或者其他车辆以及光线造成的。车辆的盲区,给我们驾车带来了视觉上的障碍和事故的隐患,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盲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交通事故整体数量逐年上升,A柱盲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A柱盲区测量系统存在造价高、对车体结构影响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车载智能A柱盲区显示系统。该系统通过视觉传感器和视线追踪设备等一系列检测装置获取驾驶员头部位置和注视点等信息,结合A柱位置和结构,智能地调整覆盖在A柱上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近似地达到使A柱相对于驾驶员透明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少A柱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汽车驾驶员在行驶中,由于车辆自身、其它车辆、地形、地貌、建筑物的遮挡和车灯的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观察不到的区域就形成了视线盲区,而盲区内往往潜伏着突发险情,驾驶员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提醒汽车驾驶员在通过或遇到视线盲区时一定要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4.
开车时特别注意视觉盲区近日,宁波鄞州区横溪镇发生了一起较为严重的两车相撞事故,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在转弯时未能注意到汽车的"A柱"盲区。"A柱"视觉盲区酿事故事发当日,红色日产车刚开到浙东厂四岔路口附近时,被一辆正在转弯的  相似文献   

5.
道路及两旁形态各异的立体障碍物,夜间灯光光线以外的区域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阻断驾驶员的观察视线,使观察区域出现视觉不能及的空白区域,而形成视线盲区。由于视线盲区内诸多变化的情况和因素,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所观察不到的,因此视线盲区具有高危险性,事件的突发性和潜伏性,是驾驶过程中处理情况最易出现险情的环节。可见及时了解盲区的形成特点,存在的形态,掌握盲区的行驶方法和规律,对于驾驶员来说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重卡车由于车身高、体积大、轴距长,在转弯、倒车时驾驶员视线会产生盲区,车外盲区监测系统有效消除了驾驶员的视觉盲区,特别是消除了右前侧、右后侧、后方等重点部位盲区,而且雷达探头可实现对接近车辆两侧危险区域内障碍物的自动报警,大大提供了重卡车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方向盘遮挡驾驶员的观察视线,行车中形成仪表板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文中运用汽车人体工程学中驾驶员眼椭圆,通过作图法,分别求出方向盘轮缘、轮毂和轮辐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最后确定由方向盘形成的盲区,为合理布置汽车仪表板上的仪表和显示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奥德赛轿车后视镜有车内和车外之分;车内后视镜主要供驾驶员或前排乘员了解车内乘员状况;车外后视镜用于观察后方车辆及行人动态,位于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车门玻璃前外侧,车外后视镜增加了车体的最大宽度尺寸,有时会影响车身的通过性。为此又设计了可以收缩(折叠)的车外后视镜。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驾车者而言,盲区就是视线的死角和意识不到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有的是车辆结构形成的,有的则是人为造成的。车外盲区是因为固定或移动物体及光线问题造成的,不同车型遇到的盲区大小不同。车内盲区车头车尾的盲区车头正前方的盲区就是车前面被引擎盖遮住而看不见的地方,根据车型的不同会有2-3米的视觉盲区范围。相比轿车来说,SUV车头的盲区  相似文献   

10.
赵阳 《汽车电器》2021,(2):44-45,49
1研究背景在驾驶中,驾驶员80%以上的路况信息是依靠视觉获得的。据统计,在中国因视觉盲区造成的车祸约占30%,在高速公路上因变换车道所发生的车祸,其中有70%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与轿车相比,重型载货汽车的盲区更为严重,盲区分为半盲区和全盲区。除了本身的盲区和半盲区,重型载货汽车还有巨大的内轮差。巨大的盲区和内轮差导致重型载货汽车事故起数最多,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杨忠敏 《汽车运用》2004,(10):33-33
后视镜俗称倒车镜,是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用来观察汽车两侧和后方的情况,被驾驶员形象地称为“眼睛”。后视镜通常分为车外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两种。车外后视镜一般设在汽车两侧,其作用是让驾驶员观察汽车左右上、下车人员和两旁的行人、车辆以及其他障碍物情况,以确保行车安全。车内后视镜供驾驶员观察车内乘员情况或倒车时观察车后行人与车辆情况,在夜间还可以防止后续车辆的前照灯光引起的眩目。车外后视镜其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能否观察到汽车两侧和后边的情况,而驾驶员调节它的位置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前排乘员一侧的后视镜调整更是不便。…  相似文献   

12.
A立柱盲区是影响汽车驾驶员视野的主要因素,文章就A立柱盲区的计算机辅助检验做了探讨,并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已用于汽车驾驶员视野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国内外人眼视觉理论和汽车后视镜的研究成果,从人体工程学出发,论述了汽车驾驶员的视野,以及为安全行车对汽车内,外平面后视镜提出的技术要求。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校核车内后视镜,车外左后视镜的位置、镜面尺寸及可调角度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供车身设计师来确定后视镜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汽车的行驶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汽车行驶是否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汽车行驶环境当中盲区的存在,更是加大了行车的危险性,驾驶员对行驶当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盲区若能有清醒的认识,就会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文章对盲区进行详细分析,以确保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15.
道路上形态各异的立体障碍会程度不同地阻断驾驶员的观察视线,使观察区域内出现视觉看不到的空白区,即视觉盲区。视觉盲区内的诸多情况要素,由于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观察不到,因此具有潜伏性、突然性和危险性,是驾驶情况处理中最易出现险情的部位。研究盲区的形成原因及特点,掌握盲区的情况变化规律和观察方法,对加强员来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汽车后视镜有助于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和两侧的情况,对驾驶员安全行车和驻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电动后视镜作为汽车后视镜的一种,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一是驾驶员可以在车内通过按钮对电动后视镜的角度进行调节,以获得良好的后方视域;二是驾驶员调节右侧车外电动后视镜时不再因距离远而难以操作;三是驾驶员在倒车时,通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由于驾驶员视野存在盲区而导致的侧面碰撞问题,本文提出了驾驶员盲区车辆的识别方法.在分析盲区车辆识别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梯形区域,使用三阶累积量对该区域进行统计,并与单矩形区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多种典型工况,正确和稳定地定位并跟踪盲区车辆,从而为驾驶员盲区预警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光发动机(Light Engine)中央照明系统,驾驶员接通这个系统中的“前照明系统”,不是传统的前照灯。汽车的全部灯泡(现在达80个以上)由一个中央光源取代。(参阅示意图)在车内装有一个星形光源“光发动机”,当汽车发动机起动时,该光源通过电弧放电而发光。但是在驾驶员还没有打开相应的开关或没有踏下制动踏板之前,光是不会被送到车外灯具或车内灯具的。  相似文献   

19.
1 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2008年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6000万辆,专家估计未来十年这个数字还会翻番。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种环境污染,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对于前者,在上世纪一度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20.
盲区之屈     
宋喜秀 《运输车辆》2013,(22):69-75
汽车盲区是众多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盲区产生原因进行分类,进而为驾驶员如何有效减小盲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简要介绍了几种高科技盲区监控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