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基于稳定流理论的干扰井群计算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基本方程-裘布依稳定井流方程,分析了潜水井,承压水井和承压-潜水井几种完整井的单井及井群的降水原理及降水曲线计算公式,特别对于承压-潜水井群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北京地铁的一个群井降水工程实例,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及井点布置,利用前述分析公式计算出降水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外现有隧道围岩渗透力公式均未考虑衬砌渗透性影响的情况,依据无限含水层中井理论,把深埋隧道中隧道围岩、衬砌渗流概括为承压水向垂直井的运动,推导了轴对称条件下围岩、衬砌渗透力公式,并考虑了注浆圈对围岩、衬砌渗透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衬砌渗透性对围岩渗透力的影响很大,不能被忽略.当围岩渗透系数与衬砌渗透系数之比n增大时,围岩渗透力会不断降低,但当n>50时,n值对围岩渗透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隧道涌水量关系到作用于衬砌结构的水压力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是隧道防排水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总结隧道涌水量预测的3种主要方法:理论解析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分析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围岩渗透系数、洞室尺寸、地下水位高度、衬砌渗透性、注浆圈渗透性及厚度、隧道含水层厚度,以及洞室形状等因素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种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差异,并重点指出了各种理论解析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随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线性增大,随地下水位高度的升高存在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注浆圈参数存在一个经济合理值;同样的开挖面积条件下圆形隧道的涌水量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地下水溶质迁移模拟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渗入地下含水层的燃油原料迁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燃料溶质地下含水层的理想型迁移模型,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可信度进行了验证,并采用因子变换法以敏感性指数为量化指标对渗透系数、孔隙度和弥散度三个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料溶质地下含水层的理想型迁移模型与地下污染物实际扩散的情况基本吻合;孔隙度与渗透系数的敏感性较高,两者的敏感性指数相差了1%,弥散度的敏感性最低;而弥散度的敏感性指数比孔隙度差了8%,比渗透系数差了7%.此外,孔隙度、渗透系数和污染物的扩散范围相关,在渗透系数和孔隙度上下20%的变化中,其中污染物迁移距离随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另外,参数的敏感性指数不随迁移时间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声波速度估算岩体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水层渗透系数具有随岩体深度衰减的特点,对渗流具有重要影响.但受试验方法及试验费用的限制,很难获取渗透系数与岩体深度的定量关系.声波速度测井通常用于间接获取岩石力学参数,且分辨率高,便于统计得到声波速度与深度的关系.以某花岗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深度纵波速度均值和渗透系数均值的相关性,建立了表征其相互关系的幂次率模型和负指数模型.研究表明,声波速度为获取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按隔水层考虑的粘土层及粉质粘土层,由于其内部存在微结构决定的特殊地下水,在工程中需作降水处理.弱含水层的降水设计计算与富水层不同,弱含水层渗透系数远小于富水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影响半径也远小于富水层,故在弱含水层降水过程中出现井内动水位与基坑底面静水位相差较大的现象.在弱含水层干扰井群降水计算时,不能按各单井等涌水量考虑,且不一定所有井都对计算点水位降深产生干扰.以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弱含水层干扰井群降水计算方法,即在确定对计算点产生干扰的井数基础上,考虑各井涌水量不等,推导了弱含水层干扰井群水位降深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具体工程实例中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高承压水深基坑工程的突涌风险,在某地铁深基坑换乘站建设过程中,通过现场抽水试验及沉降监测,借助数值模拟为基坑减压降水进行方案优化.获取了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析预测了三维渗流场及周边沉降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降水优化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m atlab为平台,应用遗传算法和m atlab工具箱中的统计函数,通过求解还原洪水过程与实测洪水过程之差绝对值的加权之和最小化问题来优化估计瞬时单位线的参数,避免了用近似公式法求解带来的方法误差.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其精度明显高于矩法,也较近似公式法高.  相似文献   

9.
以matlab为平台,应用遗传算法和matlab工具箱中的统计函数,通过求解还原洪水过程与实测洪水过程之差绝对值的加权之和最小化问题来优化估计瞬时单位线的参数,避免了用近似公式法求解带来的方法误差.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其精度明显高于矩法,也较近似公式法高.  相似文献   

10.
用积分变换法求解了荷载列作用下简支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解析解 .在讨论过程中将单轴、两轴和四轴三种荷载列模型用一标准荷载列模型来表示 ,使得荷载模型更具有普遍性 .在讨论过程中均采用标准函数 ,从而避免了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最后按本文所给出的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简支曲线梁在荷载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程序 ,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季节性冻土区水泥固化路基填料的抗冻融损伤特性,对不同养生时间、水泥占比和冷却负温下的水泥固化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各围压以及各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经历一次冻融循环的试样其抗压强度下降最为明显;在一定范围内的养生时间、水泥占比和冷却负温不干扰冻融循环对峰值应力的影响趋势,但改变干扰冻融循环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种工业废渣对盐渍土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以工业废渣部分替代石灰类材料改良盐渍土能够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BR强度等性能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更稳定的体积安定性和水稳定性,其中以钢渣石灰稳定盐渍土的效果最好。该研究对盐渍土路基工程填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Studies conducted by some researchers haveshown steel corros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the limited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2]. Corrosion of steel creates a volume ex-pansion in reinforcing bars and causes extremelyhigh tensile stress in concrete, and this may lead tothe formation of cracks in the cover concrete due toits relatively low tensile strength.The cracks leadto a weakening bond and anchorage between rein-forcing steel and concrete, which direct…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工程非适用土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相关的物理参数,选取不同固化材量参量对非适用土中的淤泥土和粉砂土进行了界限含水量试验、固结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向淤泥土和粉砂土中添加固化材料,可显著改善这两种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固化淤泥土和固化粉砂土的无侧线抗压强度分别提高491%和598%,满足公路路基填土的要求。研究解决了非适用土的处置问题,为非适用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二灰黄土进行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不同浸水时间2种浸水作用下的强度试验和压汞试验, 分析了二灰黄土水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二灰黄土强度较高,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33 MPa; 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二灰黄土强度出现衰减, 经过2次干湿循环后二灰黄土强度就大幅度降低, 并趋于稳定, 经过10次干湿循环后二灰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降低幅度分别为42.8%、47.4%; 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二灰黄土的总孔隙体积呈线性增加, 经过10次干湿循环后二灰黄土的总孔隙体积从0.200 1 mL·g-1增大到0.238 3 mL·g-1, 增加了19%; 在干湿循环过程中, 不同孔径孔隙体积变化规律不同, 大孔隙体积呈线性增加, 小孔隙体积和微孔隙体积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 二灰黄土强度出现衰减, 经过2 d浸水后强度产生大幅度降低, 并随着浸水时间继续延长强度逐渐趋于稳定, 经过4 d浸水后二灰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降低幅度分别为33.6%、54.7%。可见: 在石灰与粉煤灰掺量较小的情况下, 水对二灰黄土的强度有明显的弱化作用, 浸水作用可导致二灰黄土强度降低, 干密度略微减小, 总孔隙体积增大, 但相对于未改性黄土, 二灰黄土仍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水稳定性, 可以在黄土地区作为道路的底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石灰粉与NCS处治过湿土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用生石灰粉和NCS固化材料处治两种过湿土的含水数损失,击实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过湿土均有良好的处治效果,但总的来说,NCS处治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源热泵的概念出发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如何选择地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腈纤维SMA路用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了聚丙烯腈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高、低温及强度性能的影响,发现掺加聚丙烯腈纤维的SMA的动稳定度比掺加木质素纤维有显著提高,且总变形量明显减少;低温弯曲的破坏应变也有所增大;抗压强度提高30%;0.2%和0.3%聚丙烯腈纤维掺量对SMA各项性能指标影响不大。结果表明,聚丙烯腈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合料添加材料,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钢渣与粉煤灰按一定配合比制备的路面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回弹模量等常用性能良好,通过试验比较,证明钢渣与粉煤灰组合可以作为道路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20.
黄玉恩 《交通标准化》2008,(23):163-166
钢渣与粉煤灰按一定配合比制备的路面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回弹模量等常用性能良好.通过试验比较,证明钢渣与粉煤灰组合可以作为道路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