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4,(5):8+7+6+5+4+3+2
<正>严格执法全力维护通行秩序努力确保城乡道路畅顺良好、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是确保道路交通畅顺、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依法维护畅通、有序的道路通行秩序。一是严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部进一步细化执法环节,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十年来先后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从探讨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出发,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义和编制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规划思路、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内容的建议.最后结合城市介绍了规划的实际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从探讨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出发,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义和编制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规划思路、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内容的建议.最后结合城市介绍了规划的实际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14,(5):I0008-I0015
严格执法 全力维护通行秩序努力确保城乡道路畅顺 良好、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是确保道路交通畅顺、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依法维护畅通、有序的道路通行秩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通车里程和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车、路等道路交通诸要素的发展演进,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秉持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源头思维、系统思维,强化主动应对、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正在成为日益广泛的实践。在此进程中,以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稳中向好,正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出行的频率在加快、半径在扩大,由此产生的交通问题不断增加。特别是步入汽车社会之后,道路交通安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跟进管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前提。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系统、从欠缺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执法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当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新途径。首先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从战略、建设主体、建设渠道以及评价4个角度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德国道路交通设计规范体系,首先对德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随后从道路交通相关组织机构的发展、不同道路等级的设计规范等方面对技术现状进行介绍,并以普通公路为例对设计规范的确定进行详细说明,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建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林忠玲  王荣华  马森  孙淑娅 《公路》2022,67(1):272-279
交通灾害雨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会引起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行车风险增大,事故率上升.系统梳理了境内外交通灾害雨天气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致因、评估方法和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从交通安全风险致因理论层面对交通灾害雨形成机制及表征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仅采用降雨强度等宏观特...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会议展览馆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仅仅局限于道路工程设计,缺乏与交通工程进行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导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尤其是交通功能设计不合理.以重庆市会议展览馆片区路网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对交通需求预测、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道路工程设计及交通工程设计流程等进行分析,提出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以提高道路交通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陈牧 《公路与汽运》2006,(1):27-29,36
通过对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特点、存在问题和基本功能的分析,从满足交通运输、道路网走向、人居环境、景观、地面排水、工程管线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优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车-路环境组成了道路交通系统.从眼动的基本概念入手,总结了眼动技术的发展、数据记录方法以及眼动仪发展特点,着重从汽车设计、道路环境建设和驾驶过程中的视觉信息搜索及驾驶培训等方面分析了眼动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确定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2005~2010年国内的道路交通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2010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横向对比.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危险等级,2010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相对2005年来说处于安全等级,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有所好转.横向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和北京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处于一般等级,重庆、天津处于较安全水平.评价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2月4日,上海召开2021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要求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化IDPS系统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强交通数据汇聚共享和深度治理,全力提升群众出行体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一网统管"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  相似文献   

15.
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严重影响发展的问题,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必须能适应和弥补人类的易受伤害和难免犯错误的弱点.减少全世界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危险,需要政府部门,产业界、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共同承担责任,并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建议各国政府成立一个指导其本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评估该国道路交通实际,起草道路安全方案和行动计划,保证可持续人力、物力的预算和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援助,采取具体细致的干预措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关注成本效益等.总结了发达国家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技术,归纳了6个方面的建议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车辆和驾驶人的持续猛增,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尽管看似稳定但逆转的可能性也较大,政府需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然而,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现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在职能设置上存在较大缺失,在机构设置上不合理,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已成为完成该项工作的严重障碍.我国需基于先进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治理思想推行包括设立新的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机构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确立公安机关仅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机构等在内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影响驾驶疲劳的因素很多.作为驾驶疲劳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道路交通环境,是以动态形式展示在驾驶员视野中并产生作用的,有必要针对道路交通环境的动态特性进行专门研究.首先理论分析动态道路交通环境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持续变化性和自主可控性.据此设计了基于3个场景的2组现场实车试验.然后以驾驶员的心率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动态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驾驶员的心率随道路交通环境场景的变化程度和行车速度大小的变化规律,发现道路交通环境变化性的大小会对驾驶疲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设计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性能够减缓驾驶疲劳,提高道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把先进的检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由汽车和道路构成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道路交通管理全面智能化的一项大规模综合技术.从而,彻底改变道路交通面貌,大大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日益发展,这项高科技在智能运输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是应用在汽车导航及汽车的运营管理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已逐渐深入人心,长途运输业越来越迫切需要吨位合理、性能优良的车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国内重型汽车市场主流趋势将呈现出全新的变化,最集中的表现是真正的重型汽车将成为货运市场的主角,从而引领整个货运物流市场走向规范、健康、安全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翟亚楠  余小东 《商用汽车》2007,(10):126-127
安全驾驶是经济性驾驶的前提及保障安全驾驶是车辆驾驶的前提,也是经济性驾驶的有力保障。下文从人与道路交通开始,着重对安全驾驶进行探讨。1.人和道路交通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主体之一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为驾驶员必须对众多的外界环境因素做出快速反应,这些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其他的道路使用者、道路条件及状况、交通法规、交通流量、天气等等(见图5);但驾驶员却无法影响到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只能通过采取适当的驾驶操作控制车辆,以使驾驶行为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