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GY470A型内燃调车机车主要为地铁列车提供牵引、调车及救援。论述了该型内燃调车机车的电气控制系统,采用GWCY044-B型微机控制器及信号发生器进行软件编程,完成内燃调车机车的柴油机调速、换向及换挡等走行功能。同时利用该控制系统,最终实现了具有双机重联功能的内燃调车机车电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机车充气与排气性能是列车制动系统重要指标,目前机车制动系统验收指标仅对排气性能有明确要求,对充气性能无要求。机车供风能力不仅影响重载列车缓解特性和车钩力,而且严重制约重载列车在循环制动中的操纵方法。了解机车充气能力对缓解特性和车钩力的影响规律,以及重载列车安全运行和制动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机车充风能力对重载列车缓解特性和车钩力的影响。分析发现,机车充风能力对列车再充风时间、缓解波传播和车钩力都有明显影响;充风能力越弱,则缓解波传递越慢,车钩力越大。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合适的充气能力将比弱充风能力首尾车缓解时间差缩短3 s,最大车钩力降低16.2%。建议机车验收时增加机车充风能力检测,并给出了建议检测标准。针对重载列车充风能力,建议多部门联合系统性开展实验与仿真研究,制订重载列车制动系统检测标准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京沪客运专线的建立,客货运输分线,提升货运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大功率机车牵引万吨单编列车可以提高运能,但京沪线现有站台长度不能满足长大列车的停车要求,组合重载是提高运能的可能方式,多列车连挂运输使得列车的纵向冲动增加。本文以京沪线万吨组合列车(由两列5 000t的单编列车组成)为研究模型,计算分析了多种减压量制动和制动后缓解以及紧急制动车钩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从机车不同步时间对车钩力影响规律,并寻找到常用制动时,制动缓解时,从控机车提前于主控机车4s动作时车钩力较小;紧急制动时,从控机车提前于主控机车1s动作车钩力较合适。主从机车不同步动作对制动距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铁车辆的调车需求,研究并提出调车方案,文章对不同的调车方案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过渡车钩的设计及校核,通过连挂模拟提出了过渡车钩的推荐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5.
内燃调车机车在地铁运营中主要充当工程作业车牵引车和临时救援车的角色。近年来,内燃调车机车的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在对内燃调车机车硬件需求上升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内燃调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合南京地铁新接收的大功率内燃调车机车排气系统改造过程,对内燃调车机车排气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优化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在复杂线路上动力分布式重载组合列车机车制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机车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该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能按照制动时机车所处轨道状况及机车车钩力大小对机车电制动进行相应的模糊控制。在介绍重载组合列车动力分布式系统基本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2万吨组合列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从理论上证明了,与现有机车制动方式相比,该机车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能减小组合列车最大车钩力,提高组合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铁车辆段内燃调车机车传动选型技术分析,说明地铁车辆段内燃调车机车应优先选用双循环圆/液力换向型式的液力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8.
概要介绍了国内首次采用直线电机线路的广州地铁4号线调车机车的方案设计,主要针对直线电机线路的特殊要求,对GCY-450型内燃机车所采取的一系列特殊设计,重点对GCY-450型内燃机车设计时的限界、转向架、重联功能、牵引制动性能及过渡车钩等方面的特殊设计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万t和2万t重载列车的运行试验,得到重载列车在不同的货车和机车编组方式、线路工况、机车牵引特性、操纵方式、制动以及车钩间隙等各种试验工况下的试验数据,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列车中不同位置货车的车钩力以及车体纵向加速度值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重载列车制动时的车钩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制动开始缓解至缓解完毕的过程中;采用1+1编组方式的1万t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制动时的车钩力均大于平直道时;而采用1+1编组方式的2万t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制动时的车钩力均小于平直道时。货车在列车中所处的编组位置不同,其车体纵向冲动也不同;车钩间隙减少2/3,则车钩力可降低近1倍。主从控机车通讯及时可靠也是使不同位置的货车车钩受力分布均匀和减小列车中车体纵向冲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联邦铁路局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研发了一种通过机车司机室的安全控制装置对铁路货车机械构件实施监控的系统。该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车辆构件实施监控,保证调车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铁路的整体安全性。如图1所示,先进概念列车(ACT)采用了多种技术。ACT列车由一台机车和不同类型的货车组成。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机车司机室与牵引车辆可控构件联系在一起。货车的可控构件包括手制动机、车钩提杆、三组件车钩与折角塞门等。手制动机与汽车的停车制动装置类似,当铁路车辆不运动时使其停靠在固定位置。当车辆与列车分离时必须使用手制动机;当需要移动车辆时,必须释放手制动机。车辆分开时需要使用车钩提杆,提起车钩提杆,车钩解锁,将车辆分开。将车辆连接在一起,无需使用车钩提杆。折角塞门用于控制列车空气制动装置的空气系统。当需要将一节车辆与列车连接时,折角塞门必须打开,使空气流入制动系统。此外,列车最后一节车的折角塞门必须关闭,防止空气压力从列车的后部逸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地铁车辆运用中调车方式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调车内燃机车和地铁车辆空气制动控制方式。通过在地铁车辆上增加1根列车管,利用地铁车辆的回送模式,可在以内燃机车牵引地铁车辆的调车过程中,使内燃机车能操纵地铁车辆的制动和缓解,提高调车的操控性、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目前地铁列车制动电阻设置的调查,结合地铁线路的实际运营情况,分析实测车辆再生回馈电量、制动电阻上的消耗电量,提出列车制动电阻设置的建议,并探讨进一步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动轨道车的技术特点、牵引性能、结构布置,以及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电池系统、制动系统的功能。与在地铁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燃油轨道车相比,电动轨道车不仅能够满足工程施工中的物料运输、调车作业和线路维护需求,而且绿色环保,能够改善地铁隧道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地铁列车救援演练过程中,因司机的不恰当操作导致险情及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此问题,文章基于Simulink模块建立地铁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确定最不利工况,对列车救援工况下车钩力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紧急制动时全列车的车钩力分布规律,提出救援演练制动操作方式优化建议,为地铁列车司机救援演练制动操作方式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可靠性的主要范畴,讨论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再依据制动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制动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和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电力工程车已逐步引入DK-2型制动机。该制动机具有网络通信、混合制动和智能闭环精确控制等功能,可有效保障地铁电力工程车的高速、安全、准点性。介绍了DK-2型制动机在地铁工程车上的运用,分析了制动机的多种制动方式及主要控制原理;同时结合广州地铁工程车运用经验,提出DK-2型制动机几种常见故障现象,阐述了故障分析思路及故障判定方法,为检修员及司机提供故障处理建议,以提高电力工程车的故障处理效率,保障行车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地铁列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问题,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特点及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整流变压器1180 V侧双线圈接入式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方案。通过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中河路站设置该能馈装置,基于现场实际工况运行验证能馈装置的吸收能力、对直流牵引网的影响情况等各项性能指标,在不同载客模式下进行不同制动初速度进站、不同站点制动、减少能馈容量及屏蔽制动电阻等多项试验。试验数据表明,该能馈装置方案是可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要求,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及稳压效果;该能馈系统具备很好的节能效果及性价比。  相似文献   

18.
虚拟编组(Virtual Coupling)是近年来欧洲铁路部门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它使用无线通信代替机械联挂,实现不同型号列车的虚拟编组。列车虚拟编组后,行车间隔极大缩短,能够进一步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介绍虚拟编组的研究背景和基本理念,分析既有欧洲列控系统(ETCS)在应用该技术时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面向虚拟编组的列控技术实现方案。根据列车间隔控制是否由列控系统进行防护,提出两种方案,并描述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既有ETCS规范需要变动的内容。在基于列控系统防护的方案中,引入相对制动距离的概念,并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制动距离的限速曲线计算方法,为下一代列控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主要由调度计划管理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调度集中控制子系统、调度监督子系统、物流自动跟踪子系统、机车无线作业信息子系统以及车号识别子系统构成,并与企业ERP系统通过运调接口服务器相联。调度作业计划在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同时,通过集群无线传输方式传送给机车信息平台,进而传输给司机、调车员和连接员。在计算机联锁的基础上,根据机车运行的起始与目标地点,由智能运输调度平台按照特定的规则自动确定机车的行驶路径,预排进路,并经人工确认后,实现自动调度机车到达目的地。基于轨道电路和车号识别技术建立企业铁路物流自动跟踪子系统,根据作业计划,及时准确掌握站场内的存车信息以及同步反映货车所装载的货物信息。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于2004年8月在宝钢集团上海梅山钢铁公司成功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制动摩擦材料导热性能试验结果,提出了应提高闸片导热性能以减少制动盘热裂的观点,对时速180km以上列车用制动摩擦材料的选择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