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剑伟  沈博  钱立军 《汽车工程》2007,29(6):533-536
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对某变速器齿轮异响故障进行分析,针对异响的表现特征对单对齿轮副间隙非线性振动问题进行研究,从影响齿轮非线性动力响应特征的激励频率、载荷比、阻尼比等参数出发分析系统稳定的条件,并根据分析所得的结论对变速器异响问题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典三自由度前轮摆振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万向节运动副间隙的三自由度摆振模型。利用Poincare截面法绘制了车轮摆角幅值随车速变化的分岔特性曲线,分析了车速变化引起的某非独立悬架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验证了在特定车速范围内发生自激励摆振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单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为例,对汽车变速器齿轮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随着齿轮副激励频率、载荷比、阻尼比等参数变化系统周期解结构的变化情况,相关方法和结论对于更好地掌握变速器齿轮动态特性,以及更好地对变速器进行NVH控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程》2021,43(8)
为研究再生制动过程中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在考虑静态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时变啮合刚度等基础上,进一步耦合轮胎扭转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两级传动机构-轮胎的机电耦合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了轮胎扭转特性和再生制动转矩对电驱动系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扭转特性为电驱动系统引入了1阶新的模态,改变了系统1阶模态振型;再生制动转矩较小时,传动机构发生齿轮持续拍击现象;随着再生制动转矩的增加,拍击现象逐渐消失,但电磁转矩反向时传动机构动载荷逐渐增大。研究为电驱动系统动态载荷研究和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方明霞  陈江红 《汽车工程》2005,27(5):598-602
采用具有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子结构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整车系统声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该模型对发动机激励产生的车内噪声进行数值仿真,并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对变速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间隙摘档方案,希望对齿侧间隙带来的不良效应加以合理利用。文中引入现代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含间隙齿轮传动的接触扭矩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模型的建立不仅为间隙摘档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包含电机和悬置在内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了整车在加速和过减速带两个典型工况下电机的动力学响应。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在考虑电机悬置系统模态、解耦等设计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悬置刚度和间隙的控制电机振动优化模型,对悬置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为开发前期悬置系统的正向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振动压实时土体的不对称滞回特性和振动压实过程中振动与波在土体中传播及其压实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了土体的不对称滞回力模型,建立了振动压实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运动方程并求其解。研究发现用考虑了不对称滞回特性的振动压实系统来描述土体运动规律,与实际振动压实工况相吻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变传动比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为研究对象,根据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在Matlab中求解动力学模型对非圆锥齿轮防滑差速器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ADAMS运动仿真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重型车的侧翻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串联双腔制动阀、继动阀、ABS调节阀及制动气室的真实气压制动系统模型,分析气压制动的动力学特性,考虑制动与侧翻运动耦合,建立包含侧向运动、横摆运动、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侧倾运动的重型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重型车防侧翻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计算侧倾角和横摆角速度误差及目标函数,得到最优气压制动踏板位移控制序列,实现了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选取典型侧翻工况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弥补气压制动响应延迟的影响,提高重型车的防侧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客车在急转弯时,侧倾运动对其横向载荷转移率和轮胎垂向受力的改变,不仅会引起侧翻事故,还会对横摆运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分析客车侧倾、横摆动力学及其耦合关系,建立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差动制动和主动式防倾杆等主动控制方法,并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集成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高客车侧倾与横摆动力学稳定性,实现客车防侧翻和防侧滑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主销间隙是影响汽车蛇行工况下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将转向机构简化为平面连杆机构,并就机构中转向节主销与衬套间隙对蛇形工况下汽车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考虑以上间隙建立了四自由度车辆操纵运动系统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间隙参数变化时样车质心侧偏角的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间隙参数变化时车辆蛇行动力学行为表现为由倍周期进入单周期、混沌,然后从倍周期回到单周期。随着间隙的增大,汽车蛇行失稳的上临界频率几乎无变化,但下临界频率逐渐加大,失稳频率带宽也相应加大,且混沌区域的窗口动力学特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准双曲面齿轮非线性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一个准双曲面齿轮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动方程,方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和间隙,用打靶法和参数化法得到了周期解。  相似文献   

14.
汽车非线性悬架的混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云  吴光强 《汽车工程》2008,30(1):57-60
采用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非线性悬架模型,分析了汽车悬架中的非线性弹簧力和阻尼力,对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混沌运动进行了研究.在单频正弦路面、拟周期路面以及随机路面激励情况下,仿真计算得到了系统的响应.分析各激励下系统的相轨迹、庞加莱(Poincaré)截面、时间历程曲线、功率谱图及李亚谱诺夫(Lyapunov)指数图,结果表明非线性悬架系统中存在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汽车动力学包括对一切与车辆系统相关运动的研究,其最核心的是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这两大领域。在简要说明了汽车动力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两大领域的模型发展过程。平顺性模型主要经过集中质量-弹簧-阻尼模型、有限元模型和动态子结构模型阶段;而操纵稳定性模型从低自由度线性模型、非线性多自由度模型发展到多体模型。最后提出了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工程车辆非线性橡胶悬架动力学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D250铰接式自卸车的非线性变刚度橡胶悬架为研究对象,应用模态综合法和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并通过整车试验建立了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不同载荷、不同等级路面和不同车速下的悬架特性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最优悬架特性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橡胶悬架刚度参数的理想非线性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橡胶悬架系统能使车辆保持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7.
将基础模拟为具有多个非线性、不对称弹性支承和阻尼器约束的Euler梁,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描述弹性支承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根据达朗泊原理和拉氏方程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基于Newmark直接积分方法编制MATLAB二次开发函数.以数值求解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了支承约束非线性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曲轴带轮端轴颈轴心轨迹动力学行为,文中将曲轴带轮与带轮轴颈从曲轴系统中提取出来作为悬臂转子系统研究。通过建立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带轮小端轴颈轴心轨迹具有复杂动力学行为,具体表现为:在低速时,随着间隙由大变小,轴心轨迹稳定的周期运动进入混沌状态;在高速时,随着间隙由大变小,轴心轨迹不仅从周期运动进入混沌状态,而且在特定的间隙值下,出现拟周期运动。这些结果为发动机带轮曲轴系统匹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字齿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优劣和承受复杂的内、外部激励因素直接影响到传动系统的性能,研究齿轮系统在传递动力和运动中的振动、冲击及噪声基本规律很重要.本文从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求解方法、固有振动特性、动力学响应特性、减振降噪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针对大曲率转弯工况下,智能汽车纵横向动力学特性的耦合和动力学约束导致轨迹跟踪精度和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MPC)的纵横向综合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NMPC和障碍函数法(BM)的有效结合,提高了跟踪精度,改善了行驶稳定性.首先建立四轮驱动-前轮转向智能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轨迹跟踪模型,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