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夫 《汽车驾驶员》2003,(10):29-29
面对着与日俱增近乎人口数量的汽车,我想美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压力也不会亚于中国。在美国东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里,我却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街面并没有因为受到近百年来汽车的冲击而变得开阔,街旁一些老式建筑上的标记Sincel7X.Sinsel8X.....会告诉你它们自马车年代就伫立在那里了。  相似文献   

2.
卢广 《经济导报》2010,(10):39-40
美国总统奥巴马见了达赖之后,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猜测4月份美国是否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是美国人要给中国戴上“汇率操纵国”帽子,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场合中,我很难对美国车有好感,特别是凯迪拉克这样的纯正美国坐驾,哦,不,是美国游艇。上一代SLS赛威给我的感觉舒适极了,如果我是一个老板,这个选择会很不错。舒适宽大的后座,稳重柔软的底盘,小小的颠簸都不会被你的屁股感受到,和旁边的生意伙伴碰杯吧,这样的尊荣享受远非他人可比。  相似文献   

4.
<正>自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以来,我几乎参与了通用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回溯这段往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我194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并于1949年随家庭迁至台湾生活。直至1970年,我前往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于1971年12月获得了工业工程学的硕士学位。自1972年离开学校开始在美国工作,我心中便一直有寻求回到中国工作的愿望。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以后,我也时常关注这方面的机会。直至1986年,通用的中央铸造部(Central Foundry Division,CFD)开始在中国开展合作项目,我得以参与其中,自此便开始了我与中国汽车工业的不解之缘。1987年,我随通用代表团访华,这是我个人自  相似文献   

5.
卡天 《汽车实用技术》2005,(12):102-103
在美国买一辆私家车.就像我们在国内添置一台彩电一样简单。美国现在有28亿人口,有27亿辆汽车,几乎一人一车。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个生活在车轮子上的国家.出国前,我就梦想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可这一直只是美丽的梦。在纽约待了半年后,我终于有一辆私家车,而且是一辆宝马。  相似文献   

6.
《当代汽车》2007,(7):103-103
在国内,驾车在路上,脏话不断,发泄对其他车驾驶方式的不满。一次刚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坐在旁边,也逐渐加入我的谩骂行列,同时问我:怎么在美国没听过你讲这么糙的脏话?我说:可能是没机会吧。  相似文献   

7.
路宽行 《经济导报》2007,(15):28-29
美国和韩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但是却对中国铜版纸徵重税,并把中国两度告上WTO美国贸易政策究竟是前进了还是後退了,为何近来美国贸易政策显得越来越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09,(8):102-104
在并不算长的开车经历中,我碰到了不少美国人。在接触他们之前,我一直觉得,美国人霸道、蛮横、唯利是图。然而,真正接触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错了,其实他们和中国人并没有多大差别,一样的淳朴、善良、真诚。他们乐于求助,也乐于助人,为前者时并无窘态.为后者时无所图报。  相似文献   

9.
汉兰达的原名“Highlander”的本意是占领高地的人,这次丰田将这款车引入中国,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让自己在SUV市场上进一步占领高地。汉兰达目前已经在广汽丰田旗下的各专卖店接受预订,并于2007年7月18日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同步上市。从理论上来说,由于时差的问题,汉兰达在中国上市的时间要比美国早一些。这也就意味着,第一位拥有全新汉兰达的车主是中国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最早认识庞帝亚克这个美国汽车品牌,还是在高中时期,那时车迷都亲切地称它“庞蒂克”。记得那时候,我所认识的第一辆庞帝亚克车型却是被人们公认非常丑陋的Aztek。在我记忆中,庞帝亚克是个性十足的美国汽车品牌,不过到后来我才知道,  相似文献   

11.
芝加哥的一名会计师乔.吕尔曼喜欢美国车,他已经有好几辆美国车并考虑再买一辆。但是,在辨别哪种车是美国车时.他遇到了问题。吕尔曼说:“何谓美国车?何谓外国车?我实在弄不明白。”这种辨别上的困难使许多认为“美国制造”是光荣象徵的人处於无所适从的窘境。世界不再简单地分成我们跟他们、底特律人跟亚洲人和欧洲人。  相似文献   

12.
当关于一个美国背景的F1车队的报道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并不感到意外。每3年至5年,美国就会有一项新的活动流言突然出现,并且不可避免地,几乎例行公事地,在1个月之内消停。正如早先的报道称,USF1的两个负责人是肯&#183;安德森和彼得&#183;温莎。  相似文献   

13.
张锐 《经济导报》2009,(46):32-33
从急匆匆地参加APEC峰会,到峰会期间流水席般地会见东盟各国首脑,再到马不停蹄地访问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四国,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似乎显得格外紧张而富有成效。尤其是在日本发表的亚洲政策演讲中,奥巴马以“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自居,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把泰格·伍兹当成一个国家的话,他和中国简直一模一样。然而,我们每天都看到一些新的政治努力以保护美国工人和美国经济的名义压制中国竞争。那么,保护我们免受泰格·伍兹危害的政策又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呆了十三年,从读书到工作。生活在美国的这十三年中,买二手车是我体会最深的事情之一。在英国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汽车。每月存下的几百美元(如果有全额奖学金的话),过了一年半载,买一辆二手车,甚至三手四手的旧车还是可以的。我想,二手车或者三手四手车未来在目内也将会普遍起来,所以我仅就买二手车的问题谈谈我在美国的经验,或许可作为国内同好的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林肯,这个同美国总统同名的美国豪华品牌将在2014年10月正式进入中国,首次引入两款车型,一款豪华轿车一款豪华SUV,对于这两款车,你可千万不要用看加长林肯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林肯宣布进入中国的两款车分别是MKC和MKZ,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个名字确实有些难记,我自己也总是在每次说之前多想几秒。MKC是SUV,MKZ是轿车,目前林肯在美国销售的还有一款大型SUV——MKX,加上之前同中国贸易协定引进的全尺寸SUV领航员,大家熟悉的林肯目前在售的就是这四款主力车型。  相似文献   

17.
十一后我人已经在旧金山了,在接机出口迎接我们的就是一排奥迪RS家族车型,包括新款R8、刚刚在中国上市的RS5敝篷、SS、S6、S7和S8。这几款车型将会是我们未来一周在美国的座驾。对于奥迪Rs家族,我的个人感受还是在ES4和TTRS上,这次有机会全系家族体验自然不会放过机会。何况我们的自驾路线是最具有美国地域特色的1号公路,这也是号称最美海湾公路。另一个最大的吸引力则来自于盐湖城旁的巴纳威亚盐滩,这里是诞生路上极速纪录的圣地,我们也有机会驾驶奥迪RS车型挑战最高车速。  相似文献   

18.
感受美利坚     
其实美国并不是我第一次去,但是每次的行程都是十分的紧;奏,活动结束就直接飞回国内了。而这一次我有机会在美国停留的自由时间比较充裕,这才有机会同美式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接触。  相似文献   

19.
袁睿 《汽车杂志》2007,(2):20-20
逃离嘈杂的街道,抛开拥塞的城市,在北美辽阔的大地上奔驰,体验各种车型的驾驶乐趣,曾是我多年来的梦想。2006年7月至8月,我终于梦想成真,来到了汽车的王国美国。此番美国之行,我们一家三口沿北美东西海岸驰骋,横穿科罗拉多高原,下探西半球最低区域海平面以下的死谷荒漠,翻越海拔3000米的内华达山脉,行程超过4700英里(7570公里),租驾车型多达7款,充分体验了美国的自然风光,享受了汽车王国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和细致周到的租车服务。  相似文献   

20.
忽冷忽热     
《汽车杂志》2007,(8):51
甘文维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荣登《Motor Trend》最新一期“全球汽车业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据说在这份50人的榜单上,通用汽车占据了惊人的14席。不过,在汽车业普遍萧条的美国,媒体制造些愉快的声音还是应该的,通用在本土业绩乏善可陈,但在中国还是喜气洋洋的,要知道在中国别克比在美国卖得还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