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红杰 《摩托车》2007,(9):38-40
摩托车的强劲增长,再次显示了摩托车的价值所在,强烈而不可抑制的顾客需求。事实上,这也充分地说明:只要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有市场的。因此,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存在即合理就是真理。同样地,存在就是一种价值。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摩托车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然,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摩托车由单纯的使用价值需求上升为高品质的精神价值需求,品牌化趋势明显;二是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到全球一体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也就是说,变化中的摩托车市场正在迎来崭新的时代,今后的竞争将发挥"森林效应":即在一片树林快速成长为森林之后,成长较慢的树就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死去。因此,要适应今后的竞争,就必须拥有一种具有顾客需求、认可、忠诚和依赖的价值。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明白:一、我们来自哪里?二、我们要做什么?三、我们要怎么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摩托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间的竞争经历了价格、款式、质量等数个阶段之后,现在真正有足够空间搏一搏的只剩下终端市场了,终端市场就是售后,即用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更多的顾客,同时提高维修业的服务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第二部分农村居民摩托车需求实现分析如前所述,我们已了解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居民的摩托车消费需求特性,即广大农民兄弟从自身使用目的和经济状况等条件出发,在价格、品牌、质量、外观、发动机状态等各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为企业设计开发研制出适合当前农村消费者需要的车型创造了认识基础。那么农村居民的这种对摩托车的消费需求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其在实现购买的过程中,各主体(经销商、供应商、农村消费者)行为又受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前言:中国摩托车市场就是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是10年前对全国大市场进行划分的结果。在各大中城市以交通、形象、空气污染、安全等因素为由刮起的“禁摩”风席卷整个摩托车行业之后,中国摩托车市场的现实就是:摩托车销售主要在广阔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简称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4,(4):36-37
200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摩托车市场潜力巨大,消费需求旺盛,对我国摩托车工业来说,孕育着极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6.
刘梅  沈汝洋 《摩托车》2006,(9):12-14
从2005年开始,随着一车一证、欧二排放标准的强制实施,整个摩托车行业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竞争之后,已经开始大规模洗牌和整合。市场则表现为摩托车生产厂家从几百家减少到83家左右,几大品牌在市场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许多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抱怨,2005年整个市场下滑比较严重,而2006年上半年也依然延续2005年市场的整体疲软。但我们应该看到疲软另一方面也正是市场由乱到治的表现,摩托车行业已经开始进入良性稳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引言 中国摩托车行业步入国Ⅲ时代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个时间段当中,特别是2011年,中国的摩托车市场陷入了低潮期,整个终端市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销量下滑,这令国内很多摩托车企业措手不及,甚至深感茫然。在这个摩市困局当中,有许多令业内人士困惑不解的问题:当前困局是步入国Ⅲ时代的正常过程,还是当前经济环境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变迁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还是跨行业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内摩托车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旧车的淘汰量已开始呈现逐年翻番的迹象。随着车型不断丰富、消费层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日趋活跃,种种利好因素使换代消费逐渐趋热。二手摩托车市场的空前膨胀正在发生。说二手车也有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国内摩托车消费已进入一次购买和二次购买的叠加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学峰 《摩托车》2006,(2):42-43
中国摩托车市场经过风雨洗礼之后,摩托车营销的时代真正到来了。营销就是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过程,任何好产品,离开市场都毫无价值可言。实现营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相互搏弈的过程。博弈的核心是利益。博弈的主角是企业和经销商。那么,企业和经销商究竟保持怎样的一种关系才能更加适应未来摩托车市场的竞争呢?谁将成为博弈的受惠者呢?本刊请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吕德印就以下问题阐述了权威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朱广清 《摩托车》2007,(7):32-35
消费者购买摩托车时必须先弄清楚一个问题——是不是价格贵的才是好的?有摩托车终端市场各种品牌、车型、价位的摩托车令人眼花缭乱,充满诱惑力。“一分价钱一分货”,好车价格自然会高一些,但事实上价位低的车也不见得就不怎么样。因此,买摩托车是一个综合考虑选择的过程,在摩托车业内有一个专业名词“性价比”,意思是说在这个价位上车子的性能品质与其他牌子的比较,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纵观当今中国摩托车行业,摩托车生存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摩托车用户需求的迅速转型、海外摩托车品牌的扎堆涌入,都让中国摩托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满足用户基本的代步需求,到产品研发创新的不断投入:从传统的买车、卖车模式,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以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中国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在阵痛中不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2.
秦邦佑 《摩托车》2004,(3):55-56
摩托车是一种运动性产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托车的最终市场有两个,一是用于交通运输;二是用于体育运动。而用摩托车去竞技、去休闲,那才是更高层次的消费,这种消费更持久、更有潜力。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信息》2009,(4):10-15
摩托车下乡政策的正式敲定.点燃了中国摩托车下乡;进村的热情,趁机打开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也成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被点燃的希望。但是,这场摩托车下乡行:动。就如同一个正在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是迎来推动农村摩托车市场升级这样的天使,还是放出投机牟利、扰乱市场的魔鬼呢?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信息》2014,(8):1-1
<正>如果说中国的摩托车行业是一片森林,那么大大小小的品牌、代理商、经销商则是一棵棵树木。在这片森林里,有激烈的竞争,也有共同的成长,大家一起成就了这片森林的繁茂。只不过,不期而至的寒冬如今让这片森林有了一些萧条。山西,曾经的资源大省,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这里也有过繁荣的摩托车市场。不过,艰难的经济转型过程,让山西的摩托车市场在寒冬来临时  相似文献   

15.
浅析摩托车二次进气的匹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日.国家执行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法规将进入第二阶段.即俗称的欧Ⅱ标准,因此.各摩托车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摩托车的排放污染物。目前降低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采用电喷发动机.但成本较高;二是采用二次进气或触媒消声器,但单独使用效果都不是很好;三就是采用二次进气加触媒消声器.这种方法能够使排放污染物达到欧Ⅱ标准且经济实惠.正在摩托车行业中逐步推广。本文就是以铃木125越野车为例对二次进气降排放的匹配技术展开分析.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汽摩配》2005,(10):43-43
2005作为摩托车行业的拐点时期,经历风雨沉浮的众多10岁中国摩企能否面对内外夹击的市场挑战,在未来的战役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激情,续写领先潮头的创富篇章?十年后的一道坎90年代注定要在中国摩托车企业史上成为一个具有浓墨重彩价值意义的年代。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中国摩托车市场供求比例进一步拉大,产销率下降,库存积压严重,销售单位受到猛烈冲击,价格竞争依旧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摩托车需求呈现多元化地域化等特征。1997年摩托车市场将进一步向细分方向发展,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摩托车行业的自由竞争阶段将会进一步拉长,竞争的焦点由规模竞争向市场竞争转变;销售市场将呈现集团作战态势。  相似文献   

18.
赵楠 《汽车知识》2008,(4):44-44
AK:森林人是斯巴鲁车系在中国市场销售量最大的车型,现在新森林人上市后生产状况如何? 大野:首先我得承认我们目前的生产状况的确很紧张,因为我们从去年开始发售了新款翼豹和新款驰鹏,包括现在的新款森林人,这些车型在日本市场、美国市场,包括一些成长中的市场像俄罗斯等都是非常受欢迎,所以森林人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我们首先要满足日本和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吕松云 《摩托车》2005,(9):21-22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在我生活的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里,消声器冒着滚滚蓝烟的二冲程摩托车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外观时尚、节能环保的四冲程摩托车。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跟随了我五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建设JY55摩托车也该退役了。接下来的问题摆在面前——该买一辆什么样的摩托车呢?遍观当今的摩托车市场,真可渭“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20.
硝烟之后     
2012年过半,这个理论上的中国摩市触底反弹之年似乎依然还未见底,看着低得有些陌生的销售数字,诸多摩托车企业都深感困惑,不禁望天长叹: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到底怎么了?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在品牌价值、技术底蕴均领跑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合资品牌却纷纷高举起了冲刺的旗帜,在1年~3年内实现产销百万辆的市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