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向东  刘红  杨大鹏 《中外公路》2011,31(2):260-263
从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和形状特征出发,研究一种交通标志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HSV颜色空间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和基于颜色与形状的交通标志检测两部分.针对自然场景下影响交通标志检测效果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多尺度Retinex的交通标志图像增强和仿射变换的三角形交通标志校正算法以及规范化圆形交通标志和矩形交通标志...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志信息管理系统中标志版面拓扑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信息管理系统中标志版面的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将交通标志分解并给出参数,提出了描述交通标志版面的3层拓扑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交通标志版面信息的表达方法;建立了交通标志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并应用在基于交通标志信息的路径查询中,结合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进行交通标志布置。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支持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中大致有三方面的作用:(1)道路识别;(2)碰撞识别;(3)交通标志识别。前两方面研究较多,并取得许多好的结果;但对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交通标志包含重要的交通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为车辆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驾驶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因此对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交通标志的有关知识以及交通标志识别研究的主要难点,然后根据交通标志的识别一般分为侦测和分类两个模块的特点,分模块详细地讨论了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在当前应用中的一些不足,最后针对这些不足对交通标志识别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通标志受到城市行道树的遮挡干扰问题,通过分析驾驶员视认交通标志规律,提出了解决平直道路上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问题的判别方法,对判别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的标准和行道树的修剪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减少行道树遮挡对交通标志识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地位和功能比较特殊的联络线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还比较少,为了避免以后交通标志统一规划时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提出了联络线高速公路指路信息分级方法并基于驾驶员视认心理提出了交通标志的设置方法,创新和丰富了相关交通标志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管制设施.结合我国国情研究了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标志文字高度尺寸、文字数量,设置位置等等,并提出了高等级公路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的六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二环线交通标志设计为例,就交通标志的颜色、形状和图形以及文字尺寸、视认距离和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原理等作了初步研究,并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汉字交通标志可认知性评价指标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芳  关志娟  陆康 《公路》2012,(10):114-119
为了对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好坏加以评价,同时为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实验和建模为手段,对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量和文字高度进行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可以对交通标志的可视认性分为优、良、中、差、极差等5个等级。研究还发现交通标志颜色、信息量和文字三个因素中,信息量对可视认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汉字字数少于18字,路名数少于6个时,认知时间增长趋势相对均匀,超过这一界限值,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促进了中国国际通道的建设,但中国与周边邻国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的差异使得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置面临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越南和泰国的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研究三国在标志分类、标志样式和颜色、标志尺寸、标志图案与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国际通道的特点和各国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认知习惯,为中越和中泰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建议,并为其他国际通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过高的驾驶负荷是导致驾驶绩效受损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采用适当的负荷加载形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交通标志信息量对负荷加载的有效性。基于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的驾驶负荷进行试验验证。招募44名被试在静态控制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认知试验,采用信息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量进行量化计算,用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进行认知负荷加载,采集被试对每个标志的主观负荷评价及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主观驾驶负荷与交通标志信息量有高度相关性,反应时间随着信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驾驶人性别和驾驶经验对交通标志视认反应时间和主观驾驶负荷量化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驾驶试验中,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用于驾驶试验中的认知负荷的加载,而这种负荷的加载对于驾驶人的性别和驾驶经验是无差别的。该研究更多地考虑了驾驶人的认知特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负荷试验的次任务加载,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交通标志的视认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将眼动仪EMR-8B应用到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中,从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外部因素出发,以大量的现场行车实验为研究手段,探讨了在不同行车速度下,光线条件对交通标志可视距离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随车速的提高而降低;同一实验车速,顺光条件下标志的视认性最佳,其次为夜间反光标志,逆光条件下的标志视认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事故率高于普通路段,尤其是追尾、撞击洞门事故频发,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为提升高速公路隧 道入口区域的交通安全,在《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技术指南》对交通工程设施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入口区域交通工程设 施应满足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的基本原则。隧道入口区域典型问题集中于可变信息板、标志信息和视线诱导设施上,主 要是信息组合不良、交通标志位置不当、诱导信息不连续和不一致。由此进一步提出隧道入口区域标牌内容、形式和位置的设置建 议,并提出通过增设环形立面标记、隧道轮廓带、警示型线形诱导标、柔性警示柱和防撞桶等视线诱导设施来加强隧道入口区域的 视觉环境过渡的方法。最后,基于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3 个基本原则对交通工程设施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作为交通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引导车流、明确路权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标志标线,既保证交通畅通,又确保行车安全,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鱼肚形交通导流线作为一种强化行车秩序的有效手段,在国外被广泛使用,在国内有些城市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从鱼肚形交通导流线的功能分析出发,对如何合理设置鱼肚形交通导流线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虑驾驶员在作业区上游过渡车道上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可汇入相邻车道的临界间隙的变化情况,减少作业区警告区末端由于汇入产生的冲突,提出设置汇入提示标志。利用M3分布模型与间隙接受理论,通过微分方法得到次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利用该概率模型,得到了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汇入提示标志设置距离,同时对影响汇入概率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自由流比例及车速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交通流量增大而增大;而当车速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自由流比例增大而减小;当自由流比例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因此应结合作业区的限速值进行汇入提示标志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的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标志视认过程分析为基础,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推导了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通过大量特殊设计的室内模拟试验和室外实际驾驶试验,以当前我国驾驶员认知特点和交通环境特点为基础,确定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经实车试验验证,该模型符合中国驾驶员对汉字标志的认知习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高吻合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与驾驶人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是道路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交通标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从视认性、识别率、驾驶人理解能力以及驾驶水平4个方面分析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将有效性评价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从这2个角度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和...  相似文献   

17.
在道路交通驾驶模拟系统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加载动态车流,以实现交通流的真实性,利用Vissim的交通流仿真功能,通过编程语言VC对驾驶模拟系统与Vissim的接口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道路交通驾驶模拟系统的交通流仿真,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研究了交通标志牌上风荷载的作用,以及通过受力计算来验算交通标志牌基础的稳定性.该文旨在提出一种计算交通标志牌基础稳定性的方法,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