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几十春秋,随着这悦耳动听的歌声,“万泉河”名声大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队长!”队长这一称谓,自打我参加工作就在我的嘴边转悠。工作了二十多年,队长、队长的也叫了二十多年。在我的记忆里,“队长”的模样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出自我口里的称呼还是“队长”。谁让咱不“争气”,仅有在队长手下听差、支腿的能力呢!可说真的,队长、队长的叫了这么多年,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还真不多。遇到管理严厉的,我嫌人家多事;遇到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我挑剔人家婆婆妈妈无魄力。唉!这年头,在我眼里能够看上的人和事不多啊!  相似文献   

3.
张少凯 《珠江水运》2012,(17):23-23
9月6日下午,“海巡31”船举办“开放日”活动,向夏威夷民众开放参观。作为“海巡31”船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那情那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9,32(8):26-27
我于1990年进入港口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19年。“农村人-企业职工-有思想的人”,我人生的两次跳跃,都发生在这里。是青岛港“救”了我,“救”了我的人生。我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农民工在青岛港的19年,亲眼目睹了港口飞速发展的历程,也亲身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青岛化的深刻内涵,更加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相似文献   

5.
《船艇》2010,(1):112-112
我问“新西兰游艇发现者”船长Brent Marshall对赛事有何感受,他无比热情地在我的打印纸生写下“beautiful sailing works,good race management”等字样。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幽的我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几个月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7.
陈明 《中国港口》2004,(12):25-26
近年来,上海港引航基本实现了由“要我服务(引航)”到“我要服务(引航)”的转变,并逐步向“更好服务”的过渡。打造上海港引航服务品牌,正是这种“更好服务”的重要标志和有力保证,也是对引航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挑战,是保持引航持续发展和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Una 《游艇业》2011,(5):90-93
“在我人生的前20年,很遗憾,没有见到过大海,但是在我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却没有离开过水。”2005年汪潮涌开始投资组建“中国之队”,成为第一个进入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人。直到现在,不管盈利与否,他一直坚持在美洲杯中升起“中国之队”风帆。  相似文献   

9.
《游艇业》2010,(5):131-131
2010年3月25日,新加坡旅游局发布了新加坡旅游品牌升级战略——从“非常新加坡”升级为“Your Singapore我行由我 新加坡”,强调定制化的旅行体验,彰显新加坡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卫太夷 《航海》2011,(4):36-37
这两幅照片,是半个世纪前,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拍摄的“浦江引航信号台”貌。它常勾起我回忆当年一上海港江海航运的一些纷繁往事:乌撇浦汀陆家嘴∞三翁口“船长好做。陆家嘴难过!”这是上海航运界流传多年的一句警语。那年,我曾缘着转梯,登上这座40多米高、号称“浦东上空制高点”的“浦江引航信号台”。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两届年会上,我分别阐述了“中国因素”在航运业中的表现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在去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中国因素”将在国际海运市场长期发挥作用,而国际航运业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与“中国因素”的共同成长。一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时,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因素”仍然以其对市场的重要影响吸引着全球海运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20日,中远第一艘VLCC“远大湖”轮在南通中远川崎船厂交船,从此翻开了中远油轮运输史上的新篇章。作为“远大湖”轮的首任船长,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分量!为了首航顺利靠港装货,“远大湖”轮全体船员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时至今日,我还是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我当过海员的缘故,时刻不忘我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蓝色土地,所以每年必看海,看海必看船。今年“一去大连,在开发区工作的儿子说:“今年不去港口了,去了人家也不让你进,怪伤感情的。”他用商量的口气说:“我们去海之韵广场如何?”我一听不免有些扫必,我千里迢迢是为了来看海看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我离开人生成长中最,后的象牙塔——母校上海海事大学,怀揣“中远散运公司人司培训通知书”独自踏上了北上天津的火车。原本还应该有一个航海女生和我同行,但是在几天前她吞吞吐吐地和我说她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作为女性还是不能胜任“远洋船员”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5.
狗日的电脑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因为有了那么多的以“狗日的某某”为标题的文章早已见诸报端了,我再用它,显然是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然而,思谋良久,我还是不得不用它。一来是因为在我的词库里,骂人的词汇实在是少得可怜,连“狗日的”还是现趸现卖;二来我是确实……  相似文献   

16.
蔡泽平 《航海》1997,(3):39-39
墨索里尼执政后.英意关系恶化。谁是地中海的主人?两国开始明争暗斗,大英帝国咆哮着:“是我!”墨索里尼生气,他的嗓门更高:“是我.是我们意大利人!”  相似文献   

17.
《游艇业》2013,(9):12-15
2013年8月15日,88岁的世界四大帆船赛之一——劳力士法斯特奈特帆船赛落下帷幕,也决出了最终的总冠军“日日夜夜”号(Night And Day)。而且“BB夜夜”号的夺冠也开创了该项赛事的一项记录,这是该赛事长达88年历史上首次由双人驾驶的小赛船夺冠,而且这两位船员还是父子搭档。“从没有人说过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日日夜夜”号双船员之一Pascal说道,“这太棒了就像一个梦,我很高兴能和我儿子一起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18.
刘少才 《珠江水运》2002,(11):41-42
看到《永不消失的电波》这个题目,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都会说,那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也就是这部电影,使我知道了什么叫“电报”,以后,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电报与我有了分不开割不断的情缘。 1973年,当我拿到入学通知书,招考老师问我什么叫电报时,我自然而然想到“永不消失的电波”那部电影。从此,我走进大连海运学院无线电系通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天津远洋……  相似文献   

19.
7月21日,奥运倒计时第18天。烈日当空,鸟巢与水立方静谧相对,等候着奥运会的到来。 一群年青人在空旷的广场上,正在一些巨大的冷藏箱前忙碌。他们的经理对一人说:“工作太久了,公司决定换你下去休息。”这个满睑汗水,每晚只睡三个小时左右的年青人却固执地摇头“经理,我不累,我支持得住。一会儿我还得去居庸关的自行车馆,那儿有事,我走不开!”  相似文献   

20.
7月21日,奥运倒计时第18天。烈日当空,鸟巢与水立方静谧相对,等候着奥运会的到来。 一群年青人在空旷的广场上,正在一些巨大的冷藏箱前忙碌。他们的经理对一人说:“工作太久了,公司决定换你下去休息。”这个满睑汗水,每晚只睡三个小时左右的年青人却固执地摇头“经理,我不累,我支持得住。一会儿我还得去居庸关的自行车馆,那儿有事,我走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