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车辆翻新轮胎质量,以碳纤维作为增强体,工程翻新轮胎胎面作为基本体,通过设计复合材料的配方、黏合体系和混炼工艺,分析了经改性处理的碳纤维对胎面橡胶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了碳纤维与胎面橡胶复合强化混合物理模型和分散物理模型。分析了碳纤维与胎面橡胶黏结状态及黏结机理。为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增强工程翻新轮胎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动力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轮胎与路面的动态摩擦作用,分析不同温度工况条件下结冰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结果表明:轮胎的速度和动能随时间呈现倒S形的减小趋势,轮胎胎面由于橡胶的粘弹性特性,其速度出现以轮胎运动速度为平衡位置的剧烈震荡现象;轮胎的速度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衰减越快,路面结冰时轮胎的速度衰减幅度以及胎面摩擦力都明显小于干燥路面,而制动距离则刚好相反;由于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胎面的摩擦力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摩擦力明显小于干燥路面.  相似文献   

3.
造成汽车轮胎爆胎的原因很多,但引起爆胎的实质原因主要在于轮胎产生的"驻波"现象.轮胎的驻波现象又与轮胎气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汽车轮胎的驻波现象众所周知,汽车的全部重量都由轮胎所支承,在重力作用下轮胎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部位会有轻微变形,车辆行驶时变形的部分在离开路面后将恢复原状.若选取轮胎胎面与地面接触的一个小段来分析,轮胎每旋转一圈,这一小段就会发生一次变形和恢复的过程,即轮胎发生一次弹性变形.  相似文献   

4.
1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1)轮胎负荷.轮胎的负荷量是根据轮胎的结构、帘布层数、强度、标准气压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等参数经计算而确定的.如果轮胎在超负荷条件下行驶,轮胎的变形部位会扩大,尤其是胎侧的弯曲变形增大,触地面积随之增大,结果胎肩磨损增加.另外,超载加剧了轮胎胎体材料分子间的内摩擦及胎面与路面间的外摩擦,产生的热量大于设计标准,使胎体温度升高超过正常值,会造成帘布的脱层,使轮胎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子午线轮胎通过大量的对此试验和应用研究后,证明比普通斜交胎节油率达10.6%,轮胎磨耗寿命提高92%,维修费用节约62%,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汽车轮胎在使用中不正常磨损的几种情况:一是轮胎胎冠两肩超常磨损;二是轮胎胎冠中部超常磨损;三是轮胎胎侧呈锯齿状磨损;四是胎冠呈波浪状或碟片状磨损;五是转向轮胎冠内(外)侧超常磨损等。分析了轮胎不正常磨损的原因。介绍了轮胎的正确使用、定期检查与维护。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工程翻新轮胎在使用中出现的胎面磨损加剧、崩花掉块、胎面脱层、被压爆、刺爆等失效形式,确定26.5R25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各层应力约束条件及剪切应力约束条件、计算机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工程车辆翻新轮胎自由充气、自由旋转工况的各层综合应力及剪切应力分布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在自由充气及自由旋转工况下各层的应力、剪切应力、弹性应变及应变能量密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工程翻新轮胎胎体层(0.81 MPa)及胎面层的胎肩部位所受应力最大(2.23 MPa),带束层次之(0.42 MPa),胎体层及带束层为主要承力部件,缓冲层与带束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剪切应力(0.001 MPa)。翻新前要加强胎体层及带束层的质量检测,翻新时要加强带束层与缓冲层的粘合强度。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翻新轮胎的结构设计、使用性能及动力性能、失效机理分析等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由于胶粉改性的沥青具有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抗老化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并且可以解决大量废旧轮胎的处理问题,因而橡胶沥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胶粉规格、不同胎源、不同胶粉掺量、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多种对比试验,探索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初步了解橡胶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轮胎与路面间接触压力具有很明显的非均布性,根据轮胎胎面花纹的类型,提出荷载简化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计算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结果表明,轮胎与路面接触面的局部区域内,不同荷载模式的影响相当大,这对进一步解释路面面层的破坏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6.5R25全钢工程子午线翻新轮胎的结构设计及施工设计。结构设计:充气外直径为1750 mm,外直径为1738 mm,充气后轮胎外直径膨胀率为1.007,充气断面宽为686 mm,断面宽为673 mm,行驶面宽度为565mm,断面宽膨胀率为1.019,断面高为551.5mm,行驶面高为27mm,胎圈着合直径为635mm,胎圈着合宽度为564mm,断面水平轴位置为1.20,预硫化胎面基部胶厚度为40mm,花纹沟深度为40mm,花纹饱和度为65%,缓冲胶厚度为2mm。施工设计:带束层1~4层均采用3+8×0.38HT钢丝帘线,5层采用1×5×0.38HI钢丝帘线,胎体层采用单层0.20+18×0.18HT的全钢丝帘布结构,钢丝圈采用六角形排列的?2.0mm钢丝。翻新方法采用预硫化翻新工艺,硫化罐内硫化,成品翻新轮胎充气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物理机械性能实测值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轮胎与节能     
介绍了子午线轮胎的特性 ,推广使用子午线轮胎的必要性及轮胎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翻新轮胎的力学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构建工程车辆翻新轮胎静态接地工况三维模型、轮胎与地面接触模型、静态接地工况有限元分析模型及承载-接地力学特性试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接地工况、接地压力及接地摩擦力在轮胎与地面接触区域内中心位置达到最小值,沿轮胎滚动方向及宽度方向呈现不同程度增大的"V"型分布规律;当载荷较小时,接地印痕形状近似为圆形,随着载荷不同程度地增大,其形状变化由近似圆形到近似椭圆形,再到近似矩形,最后到近似马鞍形的变化规律;当胎压一定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接地面积逐渐增大,增大趋势呈现非线性变化规律;工程翻新轮胎胎肩部位接地压力及接地摩擦力均最大,该部位较容易发生橡胶崩花掉块、撕裂脱层的失效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13.
法国米其林(Michelin)轮胎制造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轮胎生产厂商。该公司于1938年首创性地采用钢丝帘线(steel cord)轮胎,并于1940年首创子午线轮胎(radial ply tire),为汽车轮胎结构的发展,曾作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汽车轮胎侧面有由印模印出来的轮胎规格、商标和厂名标准轮毂、生产编号及最大负荷代号等,轮胎胎扇上,沿圆周五等分处有模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新概念轮胎     
智能轮胎轮 胎内安置了计算机芯片,或将计算机芯片与轮胎相连接.能自动监控并调节轮胎的行驶温度和气压,在不同情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既提高了安全性,又节省了开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轮胎花纹沟槽识别算法存在数据特征提取困难、数理运算步骤复杂等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对生成的不同沟槽类型的轮胎胎冠线数据集进行反复训练,得到BP神经网络轮胎花纹沟槽识别模型。将轮胎胎冠线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试验验证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对轮胎花纹沟槽的识别性能,由混淆矩阵得到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94.9%。从3、4沟槽轮胎中获取实际胎冠线样本数据测试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的实际识别效果,6条胎冠线上的花纹沟槽数量全部识别正确。基于BP神经网络识别轮胎花纹沟槽数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湿滑道面飞机轮胎临界滑水速度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AQUS建立了基于CEL算法的飞机轮胎与积水道面流固耦合分析模型,推导了轮胎接触面动水压强与道面竖向支撑力表达式,对比了飞机起飞与着陆过程中的滑行状态,提出了临界滑水速度的上下限解概念,校核了轮胎模型静态变形与动态滑水特征,研究了胎压、胎纹与水膜厚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轮胎接地面积与动水压强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在76.6kN轴载作用下,轮胎模型接地面积为0.076m2,轮胎中心竖向变形约为3.27cm,轮胎临界滑水速度为128.5~222.4km·h~(-1),与NASA轮胎滑水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在胎压为1 140kPa时,减速冲击条件下飞机轮胎临界滑水速度为163km·h~(-1),小于加速冲击时的上限226km·h~(-1),轮胎接地面积明显减小,道面支撑力低于机轮轴载的10%;在450~1 109kPa胎压范围内,减速冲击时临界滑水速度下限较NASA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更为保守,两者相差30~70km·h~(-1);轮胎纵向沟槽排水可降低轮胎前缘动水压强峰值,增大轮胎接地面积,减速冲击时带纹轮胎临界滑水速度较光滑轮胎提高了26.9%~28.8%,增幅约为加速冲击时的2倍;当道面水膜厚度由3mm增加至13mm时,胎压为1 140kPa的飞机轮胎临界滑水速度上下限分别降低了85km·h~(-1)和43km·h~(-1);在低胎压、厚水膜与减速冲击条件下,临界滑水速度下限仅为127km·h~(-1),低于常见飞机进近接地速度205~250km·h~(-1),因此,滑水事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轮胎不仅关乎着每台车的安全,同时与舒适性、运动性存在某些联系。比如在一些家庭紧凑型车上,厂商往往会选择节能环保型轮胎,尽量降低油耗;商务行政类车型更在乎轿车舒适性,胎壁较厚、截面较宽的静音胎更适合它们;运动型车往往不同,胎纹粗糙且不规则容易产生胎噪,但摩擦力提升有利于操控,更为极端的运动型车还会使用热熔胎,依靠摩擦产生的热量融化轮胎,从而获得强大的摩擦力。第一期内容,我们就从两款轮胎的花纹中简单了解一下它们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车辆是靠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来行驶的。当车辆在潮湿或泥泞的路面上行驶时,如果车轮上没有花纹,它与地面的摩擦力就很小,容易出现打滑现象。绝大多数汽车轮胎表面都不是光滑的,上面有各式各样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轮胎花纹的主要作用与鞋底花纹的作用类似,花纹增加了胎面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以防止车轮打滑。影响花纹作用的因素较多,但起主要作用的是花纹型式和花纹深度,因此,轮胎花纹值得关注。近年来,轮胎生产厂在胎面花纹设计上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开发。轮胎花纹型式虽然五花八门,但根据类型,主要分为5种:纵向花纹、横向花纹和混合花纹。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像处理在汽车轮胎X射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海荣  林杰 《北方交通》2006,(7):99-101
将数字图像处理与检测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检测轮胎子午线图像中质量问题的研究,在对轮胎子午线图像与模板图像匹配时,对匹配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先全局扫描.后小范围区域扫描”的搜索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