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市郊铁路发展及其运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组团式大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谈市郊铁路在大城市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市郊铁路特点及其客流分析,从运输组织、票务服务、一体化换乘等角度探讨市郊铁路的运营策略,为市郊铁路的规划及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的跨线运营,将传统的“人换乘”转变为“车跨线”,可为乘客提供直达快速的出行服务,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并减小换乘站的客流压力。跨线运营可能涉及多个运营商,不同运营商有着不同的目标组成,因此在多运营商模式下,列车跨线运营的行车计划编制需考虑所有运营商的利益,当各方均可获利时,此方案才具备可行性。针对地铁与市郊铁路间进行跨线运营的场景,以地铁公司在跨线运营下增加的经济收益最大化以及乘客节省时间成本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通过设置收益率的方式保证跨线运营后市郊铁路公司的经济收益,并考虑线路通过能力、满载率水平以及可用车底数等约束条件,构建地铁向市郊铁路跨线运营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决策最优的各类列车发车频率、跨线运行交路以及轨道使用费费率。采用线性化方法对模型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使用CPLEX软件进行求解。案例结果表明,在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下,最优的跨线运营方案可以使地铁公司与市郊铁路公司的经济收益与独立运营时相比分别增加38%与10%;地铁至市郊与市郊至地铁的跨线乘客分别节省92.8%与57.4%的换乘时间。同时,灵活可变的轨道使用费率可以避免地铁公司过多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首尔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的构成,将其分为市郊铁路、地铁及轻轨三大类;从与地铁贯通运营、既有线路互联互通、运营主体多元化3个方面总结首尔都市圈市郊铁路的线网特点;从快慢线运营、客流指标和经济指标3个方面总结了市郊铁路的运营特征。首尔都市圈市郊铁路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市域(郊)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国内外主要城市市郊铁路的运营管理体制。对我国市郊铁路与城市交通相结合的4种运营管理体制(国有国营、国有地营、国有合营、地有地营)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都地区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中心城区与郊区或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以大城市通勤客流为主的短途旅客运输的快捷客运轨道交通方式。本文对国内外市郊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其线网规模、车站分布、运营特征、供电制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合国内外市郊铁路的特点,为我国市郊铁路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论:(1)市郊铁路可采用国铁制式或城市轨道交通制式;(2)可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或改造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3)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投资建设主体;(4)市郊铁路应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资模式;(5)政府应建立对市郊铁路的补偿机制;(6)本文研究结论可供市效铁路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东京都市圈市郊铁路的具体情况,包括路网规模、市场定位、技术特点、线网格局、运营方式,以及市郊铁路与东京都市圈城市化进程、产业经济、人口迁移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市郊铁路的盈利能力,并针对我国市郊铁路发展提出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浦东铁路一期工程市郊列车的运营现状,对浦东铁路一期客流特征和客流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浦东铁路一期工程市郊列车运营方案。计算了浦东铁路一期工程线路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并对其配套方案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浦东铁路一期工程扩大市郊列车开行数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的共线运营是指某种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车交路共用某条线路或线路某一区段的运营方式.分析了国外共线运营的经验,阐述了共线运营的优势.指出市郊铁路网和轨道交通网两网合一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尚未大规模建设市郊铁路时,市郊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应以大网络的概念统筹考虑,要考虑市郊轨道交通网络的制式选择.并就客流预测、衔接融合模式、投融资及运输管理体制的创新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市郊铁路--一个亟待重新认识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剖析了导致我国市郊铁路比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迟缓的因素,并借鉴巴黎成功运营市郊铁路的经验,提出应转变观念,重视市郊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涛  张超  宗刚 《中国铁路》2010,(4):79-83,87
从市郊铁路资源闲置与城市交通拥挤及环境污染同时并存的现实出发,分析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冲突及其治理对策。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保障措施体系,不只是基础设施改造,而是一个包含了线网与设施层、运营与服务层、企业与组织层以及政策及机制层等四个层次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