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苷脂M1(GM1)及NGF和GM1混合液对桥接面神经的硅胶管腔中面神经管状化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大白兔40只,4只作正常对照,其余3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将其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与腮腺前缘相同平面造成8?mm长缺损,用1.5?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然后作以下处理A组,左侧硅胶管内加入NGF,右侧加入生理盐水;B组,左侧加入NGF+GM1,右侧加入NGF;C组,左侧加入NGF+GM1,右侧加入GM1.于术后20周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左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B、C两组左右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左侧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组以上指标均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试验各组均有较明显的神经再生.结论①NGF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但这种能力有限;②GM1能够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M_1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神经节苷脂M1 (GM1 )及NGF和GM1 混合液对桥接面神经的硅胶管腔中面神经管状化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大白兔 40只 ,4只作正常对照 ,其余 3 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将其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与腮腺前缘相同平面造成 8mm长缺损 ,用 1 5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 ,然后作以下处理 :A组 ,左侧硅胶管内加入NGF ,右侧加入生理盐水 ;B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NGF ;C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GM1 。于术后 2 0周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左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B、C两组左右侧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两组左侧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以上指标均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试验各组均有较明显的神经再生。结论 ①NGF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但这种能力有限 ;②GM1 能够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束膜开窗神经端侧吻合术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5只SD大鼠一侧腓总神经切断 ,在胫神经外膜开 1mm小窗 ,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开窗处 ,将腓总神经近端吻合到股外侧肌肉内。对侧肢体作实验对照。术后 3月在全麻下行电生理测试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取端侧吻合口部以远近胫神经、腓总神经及端侧吻合口部神经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端侧神经吻合处传播 ,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侧神经传导速度慢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光镜下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 ,分叉离开胫神经 ,进入腓总神经。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纤维及髓鞘面积显著小于正常腓总神经。电镜示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供体神经干可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的神经干 ,侧支再生神经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纤维 ,但质量较差。吻合后供体神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时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基因的表达规律。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髂动脉球囊损伤 1 2只家兔的右髂总动脉后 ,分别于 3、7、40 d处死动物 ,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 3d平滑肌细胞 ( SMC)超微结构的变化 ,光镜观察术后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蛋白表达规律 ,同时对术后 40 d动物行血管造影。结果发现 :术后 3d兔髂总动脉中层 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 ,并向内膜下迁移 ,可见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1周时弹力板不完整 ,中膜 SMC排列紊乱 ,术后 40 d增生的 SMC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生内膜 ,血管造影显示管腔狭窄 5 0 %~ 80 % ;球囊损伤段髂总动脉新生内膜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球囊损伤髂动脉后可引起 SMC迁移、增生 ,其和细胞外基质一起形成新生内膜 ,管腔狭窄 ;SMC增生和 c- myc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13例所取样本中检测到Her-2阳性扩增4例,未扩增9例。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CD44~+细胞比例[(7.5±2.6)%]明显低于分选后[(94.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选前CD24~+细胞比例[(48.2±9.4)%]明显高于分选后[(4.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分别为(79.6±9.3)%和(84.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L-Ac-LDL,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脉管形成的能力,提示乳腺癌干细胞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分离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并获得细胞克隆 ,同时建立良好的传代方法。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室管膜、脑室周围及海马细胞 ,经消化及机械吹打后接种于加有N2添加剂及生长因子的DMEM/F12 培养基 ,悬浮培养 ;用含血清而不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贴壁培养 ,促使分化 ;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多聚集生长 ,并形成细胞克隆 ,可以传代 ;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 ,经鉴定为nestin抗原阳性 ;分化后细胞分别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nestin ,是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①观察液压性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②分离脑损伤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分化鉴定。方法①用液压冲击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1、3、5 d,1、2、3、4、6、8周)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类型。②分离液压损伤SD大鼠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传代,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室下区免疫荧光染色: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前脑侧脑室SVZ区出现神经干细胞,主要集中在外侧壁上部和上角,其他部位及三脑室的SVZ区有少量神经干细胞。脑损伤模型组脑损伤24 h后,和正常组相比,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阳性表达在3 d后逐渐达到高峰,持续1周。②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GalC阳性、β-tublinⅢ阳性和GFAP阳性。结论①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表达Nestin和GFAP,Nestin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并且具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室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都对脑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②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后分离的室下区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分布。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 d 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脊髓损伤鼠第四脑室,通过免疫染色和电镜,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大多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的腹、背侧两面。细胞团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并于术后5 d达到高峰。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分化并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融合。结论通过脑脊液移植细胞对于损伤性脊髓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早期人胚神经干细胞分布及分离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发育早期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分化特性。方法 计划生育流产的 6~ 12周胚胎大脑组织切片用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机械分离皮质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进行悬浮和贴壁培养 ,分别用MAP2 、GFAP及GalC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鉴定干细胞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 发育早期大脑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广泛 ,细胞形态单一 ,多呈圆球形 ,体积较小。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培养的第 5~ 7天时 ,形成较多克隆 ,可多次传代 ;贴壁培养时细胞发生分化 ,分别为MAP2 、GFAP、GalC阳性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大脑神经干细胞分布广泛 ,形态单一 ,皮质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多 ,便于分离 ,是最佳神经干细胞分离部位 ;人NSCs可以在体外增殖并发生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观察32P放射性同位素食管腔内照射对良性狭窄瘢痕形成的影响,为内镜下食管良性狭窄扩张后32P管腔内照射抑制瘢痕增生、预防再次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兔,通过外科手术行颈部食管环形切开后再吻合的方法建立食管良性狭窄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激素组及照射组,每组6只;术后第2天测量食管吻合口处内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照射组给予32 P放射性同位素干预,观察2周。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体质量、干预结束后食管吻合口处内径,造模前及干预后检验肝功(ALT,AST);处死家兔,取食管狭窄处组织观察大体病理并行HE染色,测定食管吻合口处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成功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2周后对照组食欲明显减退,激素组食欲稍差,照射组未出现食欲减退;照射组体质量比前2组都增加(P<0.05);照射组食管吻合口处内径与前2组比较均明显增宽(P<0.05);HE染色示照射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均不显著;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比前2组都低(P<0.05),接近正常食管的含量(P>0.05);各组干预前后ALT及AS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科手术可成功建立家兔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放射性同位素32P照射可以抑制食管狭窄处瘢痕形成,且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且可能参与了面神经修复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动物实验从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比较带血管面神经移植与不带血管面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效果,并观察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过程,为临床带血管面神经移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束内面积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神经纤维密度率及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等项数值均证明,带血管面神经移植组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神神经移植组。提示:在临床上当长段的神经缺损,以及受纳床血供差的情况下应考虑作带血管的面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4.
15.
人脸表情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为生物特征识别与情感计算领域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交叉课题,人脸表情自动识别技术在各种应用的推动下发展很快,但鲁棒的自动人脸表情识别系统至今尚未建立.人脸表情识别的3个关键环节是人脸检测、人脸特征定位与提取和人脸表情的情感分类.在上述关键环节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人脸检测算法的鲁棒性、人脸特征提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人脸刚性运动分离和三维表情识别.人脸表情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研究。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人脸表情自动识别系统评价指标,包括技术的实用性、成果的可比性、系统的专用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About40%~60%oftheacutelum-barandbutocksofttissuetraumasareofSCNtrauma,butitsmechanismstilre-mainsunknown.Feng〔1〕considersthat...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复神经刺激,检查了35例肺癌患者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SNAP)幅度的改变。发现8例燕麦细胞癌患者在重复低频刺激时CMAP幅度减小,重复高频刺激时CMAP幅度增大,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同样变化。肺癌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NAP幅度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时既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障碍,也有其它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29只大鼠分别注射二硫化碳、苯、氯化高汞饱和液、醋酸铅饱和液、纯酒精于一侧眶下神经,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变化。观察结果证明这些神经毒经神经节细胞周围突逆行作用于胞体,使胞体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和切断眶下神经,证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不是张力和机械损伤所致而是中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分型和自身体液免疫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速率散色比浊法和免疫组化法对2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脑脊液和髓核组织中IgG、IgM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脑脊液中IgG、IgM 含量增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诊断价值;②外周血中IgG、IgM 的增高有助于区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破裂型和游离型,可明确经皮髓核摘除术中的禁忌症;③突出的髓核组织中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这是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和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