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院自1961年~1991年7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965例,术后发生食管胃大动脉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岁~66岁。食管中段癌3例,下段癌5例,贲门癌2例。食管胃弓下吻合7例,弓上吻合3例。2例术前钴60放疗,1例术后放疗。出血发生于术后10~57d。10例均死亡。讨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胃大动脉瘘是少见的致命性并发症。迄今国内文献报告24  相似文献   

2.
探讨机械吻合在食管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 1 991年 6月至1 998年 6月 ,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682例的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吻合 388例 ,手法吻合 2 94例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 1 .80 % ( 7/388)、3.0 6% ( 7/2 94) ,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0 .77% ( 3/388)、1 .36% ( 4 /2 94) ,食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 0 .2 6% ( 1 /388)、1 .0 2 % ( 3/2 94)。结论 机械吻合方法操作简便 ,吻合可靠 ,手术时间短 ,较之传统的手法吻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并发症中,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不多见,有报道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率为0.9%,贲门癌为2.5%。及时诊治该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1992-1998年间我院收治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多发生于胸部手术后,尤以食管癌手术最为常见,另外,肺癌切除、胸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乳糜胸也有报道[1,2],较为少见的还有胸部损伤所致的创伤性乳糜胸。现就我院自1980年以来胸部手术(2201例)后发生的乳糜胸8例(0.35%)及外伤引起的乳糜胸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7~64岁,其中食管癌术后5例(均为中段癌),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1例,心包剥离手术1例,食管良性狭窄术后1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所致1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3例,其中1例行二次开胸(右、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8例,死亡1…  相似文献   

5.
中日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及术后生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中日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参数 ,旨在加深对早期胃癌的认识。方法 中方资料选自 1995至 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 2 9例 ,日方资料选自 1988至 1992年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院第一外科收治的早期胃癌 6 8例。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①早期胃癌的发病年龄日方较中方推后 10年 (P <0 .0 5 )。②肿瘤部位日方胃底贲门癌所占比例较高。③肿瘤组织学日方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增加。④中方以黏膜下癌为主 ,日方黏膜内癌占较大比例 (P <0 .0 5 )。⑤手术清除淋巴结数日方明显较中方多 (P <0 .0 5 )。⑥消化道重建日方Roux en Y和空肠间置代胃比例较高。⑦术后生存率日方 3年 89.8% ,中方 80 % ,日方生存优于中方 (P <0 .0 5 )。结论 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保证术后生存 ,选择适当的术式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5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经食管床食管胃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认为该本式使胃代食管更接近食管的解剖和生理,减轻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妇科腹腔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1 80例施行电视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3.89% (7/ 1 80 ) ,其中腹膜前气肿 1例 ,子宫穿孔 1例 ,肠系膜出血 1例 ,切口感染 3例 ,麻醉意外1例。 5例给予对症处理 ,1例肠系膜出血因止血困难而中转开腹 ,1例子宫穿孔轻微 ,镜下观察无出血而未行任何处理。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术者操作技术有关。术中应注意气腹的形成与维持 ,从而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和血管。  相似文献   

8.
环氧合酶-2在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表达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 2)蛋白及其mRNA在食管癌、胃癌、贲门癌中的表达量和细胞内定位的异同,探讨Cox 2抑制剂对贲门癌的预防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了3 种肿瘤共48 例标本的Cox 2 蛋白,RT PCR法和原位PCR法检测了其中29 例标本的Cox 2mRNA及其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Cox 2染色分数分别为4.15±1.39, 3.66±1.16, 2.93±1.03,均高于正常组织。贲门癌的染色分数与胃癌的无显著性差异。Cox 2mRNA在贲门癌的检出率为87.5%(ISPCR),75%(RT PCR),在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Cox 2mRNA位于癌细胞胞浆,胞核中也有少量存在,其在3 种肿瘤中相同。结论 Cox 2 在贲门癌中显著升高,其表达特点与胃癌、食管癌中基本相同。Cox 2抑制剂对贲门癌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分切除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较常见。Coon‘”报告134例脾脏损伤中,医源性损伤32例,占23.8%;宗修馄[2]报告1846例胃切除术中脾脏损伤13例,占0.7%.我院自1985年到1994年共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21例,术中脾脏损伤12例,占1·8%,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脾脏损伤中胃溃疡2例,胃癌10例,均为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取正中切口,4例取左正中旁切口。脾脏损伤部位均为下极。按Gall和Schcdl分级,互级10例,为下极包膜撕裂伤;Ⅱ级2例为机械损伤脾脏实质.术中4例行脾脏局部止血,脾破裂修补术痊愈,8例行脾全切除术痊愈。12例…  相似文献   

10.
用60具尸体对胃贲门附近的静脉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胃左静脉分三型:以Ⅰ型(2支)多见,55例(91.66%);有33例(55.60%)位于脊柱左侧;汇入脾静泳者36例(60.00%);终末口径平均3.81毫米。二、贲门食管支分二型,Ⅰ型(1支)者55例(93.22%),汇入胃左静脉弓形郎者55例(87.30%)。三、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者49例(89.09%)。四、胃后静脉分二型,Ⅰ型(1支)者45例(90.00%),有41例(74.55%)汇入脾静脉中1/3段。五、胃短静脉具有2—6支,有44例(73.33%)为3支和4支型。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12年间胃镜检出上消化道癌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癌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西安市三所大型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内镜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年来上消化道癌症总检出率为8.13%,其中食管癌检出率3.42%,贲门癌检出率1.44%,非贲门部胃癌检出率3.26%,十二指肠癌检出率0.01%。12年来食管癌和胃癌的检出率虽有一些波动,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0),贲门癌呈现出较为平缓的上升趋势(P=0.000)。贲门癌的男女性别比为6.29∶1,远较胃癌和食管癌为高(2.92∶1和3.09∶1,P=0.000)。食管鳞癌和腺癌构成无明显变化(P=0.562),食管腺癌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P=0.557)。结论西安地区食管癌居上消化道癌症之首;12年来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贲门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贲门癌为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胸中、上段癌累及呼吸道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 ,术中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12 %~ 1.0 9% ,最常见的是气管支气管膜部的损伤。我院 1988年至 1999年手术治疗食管癌 12 36例 ,其中发生气管支气管膜部损伤 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88年至 1999年经手术治疗食管癌 12 36例 ,其中术中发生气管支气管膜部损伤 8例 ,占 0 .6 4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5 1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缩窄型 3例 ,溃疡型 3例 ,髓质型 2例。 3例术前行PBF方案化疗。手术经左胸完成食管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心脏手术的创伤 ,采用局限性低位胸骨劈开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为 2 0例患者施行了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 7~ 9(7.2± 1 .8) d。表明该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及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的形成是否与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迷走神经功能有关。方法  2 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采用胃内 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法 ,比较夜间自发性碱化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另外 2 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FD患者采用胃内 pH和心电Holter同步监测 ,进行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分析 ,以SDNN、rMSSD、PNN5 0为指标 ,观察夜间自发性碱化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  2 0例FD患者中出现夜间自发性碱化者 1 2例 ,其中 8例 (占66.7% )同时有胆红素吸光值升高 ;2 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FD患者中 1 3例有夜间自发性碱化 ,7例无自发性碱化 ,二者比较SDNN、rMSSD均在正常范围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胃 pH与PNN5 0对照观察表明 ,夜间时段与白天相比PNN5 0明显升高 ,有自发性碱波组与无自发性碱化组二者相比 ,PNN5 0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的形成与DGR有关 ,并不是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间收治且资料完整的 1 3 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 3例中术前化疗 6 8例 ,单纯手术 6 5例。术前化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1 6 2 %和 4 9% ,单纯手术组为 6 6 2 %和 3 2 3 % ;术前化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2 6 5 %和 6 9% ,单纯手术组为 47 7%和 1 2 1 % (P <0 0 5 )。术前化疗组 3年生存率为 45 8% ,单纯手术组为 44 4% ((P >0 0 5 ) )。术前化疗组出现复发和转移 1 6例 ,单纯手术组 7例 (P <0 0 5 )。结论 术前化疗不仅对原发灶有治疗作用 ,对转移淋巴结也有作用 ,术前化疗后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低是食管癌远期效果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前化疗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术前化疗方案采用BPF方案 ,采用DNA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食管癌术前化疗组 (62例 )化疗前胃镜标本和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及 3 5例单纯手术组的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组患者中 5 4例自觉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 ,8例无变化 ,无症状加重者。消化道钡餐检查示CR 9例 ,PR 3 7例 ,NC 1 2例 ,PD 4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发现除病变进展的 4例外 ,其余 5 8例均可见化疗后改变。术前化疗组的胃镜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5 .2± 1 .3 ) % ,术后标本为 (2 7.6± 3 .8) %。单纯手术组术后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4 .9± 1 .6) %。结论 术前使用顺铂、5 Fu、平阳霉素联合化疗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8.
HELLP综合征肝功能与血小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对母儿危害及大 ,母婴死亡率分别为 1.1%和 10 %~ 6 0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探讨HELLP综合征孕妇肝功能指标与血小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 - 0 1~ 2 0 0 1- 0 7在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 10 2 80例 ,HELLP综合征孕妇共 96例 ,其发生率为0 .93%,同期重度妊高征 780例 ,HELLP综合征占 12 .3%左右。孕 37周前发病 81例。孕妇平均年龄 (2 8.3± 4.0 )岁 ,平均孕周为 (33.5± 2 .1)周。初产妇 89例 ,占 92 .…  相似文献   

19.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于 1 997年在我国开展以来 ,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我国老年人腹股沟疝有其自身的特点 ,完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推荐的手术方法 ,仍可能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我们科自 1 998年 5月至 1 999年 2月完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推荐的手术方法对 1 6例老年人腹股沟疝进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2例近期复发 (1 2 5 % )。 1 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采用改进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3 8例 (41侧 )老年人腹股沟疝 ,无一例复发 ,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后颅窝扩大重建术 (Posterior fossa reconstruction,PFR)治疗 Chiari畸形的效果 ,对 7例有手术适应证的 Chiari畸形病人施行后颅窝减压 -硬脑膜扩大修补术 (即后颅窝扩大重建术 )。定期随访 ,并与本院以往施行的传统后颅窝减压术 (Posteriorfossa decompression,PFD)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 6个月~ 3年 (平均 1年 2个月 )随访 ,PFR组有效率为 85.7% ,PFD组有效率为 60 .0 %。PFR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FD组。提示 :PFR是治疗 Chiari畸形的有效方法 ,且术后并发症少 ,可作为外科治疗 Chiari畸形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