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要大力加强和发展地区性的专科教育,特别注重发展面向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分类可以分为描述性分类和规划性分类。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与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均为规划性分类的典型代表,前者取得显著成效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后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终结。对这两种出台背景和时间相似而执行效果却截然不同的规划性分类方案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制定路径和政策权益导向上存在区别。制定高校规划性分类应遵循自下而上的路径,且关键是要有正确合理的政策权益导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于1973年出版,随后修订5次,修订后的每一个版本都保留了最早公布的分类模式,在2005年版里叫做基本分类。自1973年延续下来的基本分类模式的特点是分类类型名称直接用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分类标准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分类方法有定量标准和可靠的数据支撑。这些特点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澳大利亚大学及分类、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和高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对澳大利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大学分布以及介于大学和中学之间的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体系涵盖交通运输多个应用领域,传统的标准体系结构框架难以 清晰、合理地表达标准间的层次关系。在参照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 结构的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体系架构。首先,在明确标准体系定位及与其他标准体系关系的 基础上,对物联网交通应用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满足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标准体系的层次 分类内容;其次,提出了二维的标准体系结构框架,即横轴以应用领域分类,纵轴对应作用功能 分类,形成包括术语、数据元、标识、采集、传输、管理、信息安全等层次的标准体系框架,从 而解决了传统标准体系框架中的多应用领域共性标准较多时造成的领域之间标准交叉、重叠时难 以清晰合理表达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标准体系表示例。  相似文献   

6.
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二维分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层次进行了抽象,基于信息粒度理论,提出并建立了"管理维度"分类标准.将2种分类方法结合形成二维数据元分类方法,并对现有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重新进行了分类,指出存在问题并给出了数据元扩充的思路,对二维数据元的关键属性进行了研究.将该分类方法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进行了应用,提出质量检验评定的软件设计层次.应用结果表明,二维分类模式对于规范数据格式、实现信息共享、明确系统边界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本质与内涵的研究,构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影响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与学校定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教风学风.该结论为高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为了探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打破了高校关门办教育的格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日益扩大和加强。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也就为处于高校行政管理中枢地位的校(院)长办公室增加了许多新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协调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办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地方化的发展趋势,阐述新办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为服务地方,拾遗补缺,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改进与变革、评价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启示等三个方面对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进行阐述和分析,着重分析大学评价的新变化和新结果。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首次引入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首次使用自动分类系统统计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首次提高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从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等教育地区竞争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中国重点大学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重点、一般、民办三类高校层次突出,分别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中国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