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交通的发展对于重点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功能提升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上海未来重点发展地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重点地区交通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交通发展的需求趋势、面临的挑战等,并提出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选取与地区公共汽车出行特性相适应的线网优化策略是提升公共汽车服务水平的关键。首先提出公共汽车出行密度的定义,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汽车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将2 000人次·km-2·d-1作为公共汽车低密度地区的量化标准,并总结这类地区的城市交通特征。基于公共汽车出行低密度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公共汽车线网优化目标,即提高车均载客量、关注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出行时效性、可达性和服务品质三个层面提出线网优化思路。最后,以广州市南沙新区为例,从功能层次、线路组织、客流匹配、支线运营、与轨道交通接驳等方面提出公共汽车出行低密度地区线网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是其整体城镇体系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提高河西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必须综合河西地区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河西地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策略。文章提出的重点策略主要有:培育产业支撑,夯实小城镇的经济基础;优化内生环境,建立小城镇的创新体系;完善市场制度,壮大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城镇联动,健全城镇体系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边缘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各个地区只按照本地区的情况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作为大城市边缘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可以同大城市一同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界定哈尔滨市的边缘地区入手,分析哈尔滨市边缘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通过对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哈尔滨市边缘地区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发向,以推动整个哈尔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十四五”期间发展形势与趋势,剖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打造适应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便捷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构建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运输服务升级等四项举措,为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南通要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的大背景下,文章着重分析南通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机遇以及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南通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科学有序快速发展的策略,以及南通地区货运代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洁 《北方交通》2012,(5):165-167
针对国内机场地区对外客运交通配套发展相对滞后问题,基于综合运输发展的基本思想,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机场地区做法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定性提出三阶段发展理念,并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为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及竞争优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浦西外滩地区交通拥堵、越江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上海制定了井字型通道规划建设方案.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虹口区交通发展现状、井字型通道建设影响,提出虹口区交通发展的调整目标和综合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交通主轴、合理布设井字型通道出入口、北外滩路网衔接、四川北路地区公交化和大柏树人行系统改善等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现有公路功能分类存在的不足和城镇密集地区公路功能复杂化的发展挑战,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公路功能分类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发展环境和要求,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适合城镇密集地区的公路功能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运是长江上游省份进出口贸易和地区间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首先,论述了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地位的变迁和未来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作为东西向物流运输大通道的功能逐渐发挥,未来上游地区的江海联运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探讨了长江上游港口群的发展历史、发展态势及亟须协调的问题。主要港口由单一商贸功能向商贸加生产的综合功能转变,并通过多式联运积极拓展腹地,但港口生产能力过剩,且核心港区功能还有待加强。最后,对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和港口群的发展提出建议,指出要加快形成港口群合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完善核心港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苏腾  李晗 《城市交通》2014,(3):15-22
城际客运体系的构建是长江流域城市实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首先对发达国家三类城际客运体系结构模式和中国客运体系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新型城镇化要求与基本国情,提出长江流域应构建可持续发展、多层级协调的新型城际客运体系,以高速铁路与航空为双核驱动,以普通铁路与公路为基础。然后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巨大引领作用,并指出航空运输对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形态的构建、内部产业分工协作不可或缺,同时阐明了长江流域对高速铁路及航空运输的强劲需求。最后提出城际客运交通与城市之间,以及各城际客运交通方式相互之间应加强联系、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3.
根据构建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国家战略要求,结合四川的区位优势和发展需求,按照“全域四川”的理念,研究提出了四川省完善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重点建设任务,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可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重模式的长江堤防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堤防工程的地质勘察及施工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Client/Server,Browser/Server,Browser/ArcIMS三重架构的开发模式,构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后台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和重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形数据结构的"超"实体多级递归算法,给出了无限层次的动态下拉列表实现方法.引入面向对象技术,采用多种开发工具,开发了长江堤防工情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实现了DBMS与GIS的集成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长江航道的整治改善,进出长江的海轮日趋大型化、大吃水化。本文在讨论了进江超大型海轮的操纵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引领好望角型海船进江及停靠张家港海力码头的实际经验,就超大型船舶在长江上的航行、避让、锚泊及靠离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快递业的繁荣,呈现出快递市场潜力大、竞争激烈、竞争焦点向价格和时限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界定了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通过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港站与集疏运体系结构,提出了以宏观功能布局引导与需求强度布设支撑的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思路.分析阐述了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发展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由大中小城市在一定地域内聚集而成的,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轴线、圈层和网络特征。由于各中心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面临严重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行政分割、产业趋同、缺乏创新的合作模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针对这些障碍,本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效应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指标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12.9%,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航运污染主要来源于船舶事故污染和船员生活污染,占总污染90%以上;人口、水环境、航运及工农业协调增长模式有助于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船舶事故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航运污染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