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Arnold  S 《国外内燃机》2011,(1):36-41
涡轮增压柴油机以超低排放达到了较高的平均有效压力水平。传统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与压气机的匹配要达到期望的性能和响应特性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采用超高水平的废气再循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采用柴油颗粒过滤器控制碳烟和颗粒排放。这些技术使涡轮修正流量减少到压气机修正流量的一半,从而使压气机与涡轮的匹配恶化。介绍一种通过改变压气机作功一转速关系来显著改善涡轮性能的新设计理念。通过使用双面压气机叶轮,使压气机的1个叶轮停止工作,从而改善压气机的流量范围。由于压气机的流量范围得到改善,叶轮后弯曲率得以减小,进而改善了高压比能力。与球轴承相结合,该理念会使单级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效率改善几十个百分点,压力高、流量范围大、尺寸小的压气机能提供传统结构的涡轮增压器所无法达到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5.
叙述了对装有各种增压系统 (如具有可调导向轮的增压系统、双级式增压系统、具有动力涡轮的增压系统等 )的柴油机的工作进行长期研究的结果。介绍了内燃机车用 12ЧН2 6 /2 6型柴油机采用根据试验结果选定的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6.
7.
BMW740d轿车用新型两级涡轮增压直列6缸柴油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LangenP  奥Hall  W  Nefischer  P  Hiemesch  D 《国外内燃机》2011,(1):21-26
2004年,BMW公司首先在3.0L直列6缸轿车柴油机产品中批量运用两级涡轮增压技术。现在,在2008年上市的新型3.0L直列6缸柴油机的基础上,开发了下一代可调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很高的功率输出、很宽的可用转速范围,以及很低的燃油消耗率等核心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用这款新发动机的BMW740d轿车与以往用功率最大的V8发动机的轿车相比,燃油耗下降209/6以上,同时改善了行驶加速性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8.
崔毅  邓康耀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88-191
米勒循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现建立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空燃比、涡轮增压器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实际发动机的爆发压力和NOx排放限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进行参数优化匹配且涡轮增压器效率较高时,采用米勒循环才能提高热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结合可变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机车柴油机发展的影响,指出采用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负荷性能及对提高机车柴油机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在280系列机车柴油机上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Knorr-Bremse制动器公司通过对汽车工业、商用车柴油机领域电控喷油(如共轨),以及商用车制动装置领域高动态电控压缩空气元器件的开发整合,成功开发出一种主要基于量产元器件且达到初期开发状态的系统。该系统易于集成到进气管上,且能极大改善发动机及车辆的动态响应性和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流量高压比新系列涡轮增压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B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TPS..—F33系列涡轮增压器,可以满足目前和未来功率范围为500—3500kW的小型中速柴油机和大型高速柴油机及气体燃料发动机的要求。其开发的目标是:提高高效率工况下的压比和流量,提高可靠性、寿命及可维修性。TPS..—F33系列涡轮增压器与TPS..D/E系列涡轮增压器的外形尺寸相同,包括4种涡轮增压器型号。这些增压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本报告曾在200l年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上获奖。文中介绍了新系列涡轮增压器的结构、性能,新压气机叶轮开发的过程,新系列涡轮增压器的试验结果以及与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内燃机车用柴油机基本上采用具有轴流式涡轮的涡轮增压器。这些涡轮增压器基本上可分成三种形式。文内对这三种涡轮增压器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优缺点作了介绍,并附有TK系列涡轮增压器Д49型和10Д100型柴油机用的涡轮增压器、2THA型二级涡轮增压器组成和机械驱动容积式气机的结构图。  相似文献   

15.
16.
17.
当今市场上的高压比涡轮增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nb.  K  马展 《国外内燃机车》1996,(8):13-14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