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作为再现一切事物普遍客观逻辑运行的一般理论形态,曾被人誉称为“革命的代数学”。当今,辩证法袭用思维“代数学”的功能有增无减,从一般理论形态广泛走向实际应用。邓小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科学的,他在变化的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理论体系,研究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下,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工作的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关于人的工作的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新启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注重提高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建设,作者认为有必要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独立出来。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要全面、正确地突出《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要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作者分四个部分构建了这一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史内容的调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毛泽东不成熟的探索到邓小平成功的实践,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透视这一曲折的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主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了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紧迫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义主现代化;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渐进性,民主建设应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民主要靠法律和制度来体现和保障。这些思想为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解决了传统社会主义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深厚的情感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今天,我们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搞好,就是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广东交通》2004,(5):10-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高瞻远瞩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他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创办了深圳经济特区。1979年6月,四航人满怀豪情,率先开赴蛇口,拉开了建设深圳特区的帷幕。当年,四航人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崭新观念,成功地引爆了劈山开衢的第一炮,开通道路,建设码头,筑起厂房,创造了“深圳速度”;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勇气,率先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而惊动了中南海;以发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安营扎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高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所在。道路自信是根基、是方向,理论自信是灵魂、是动力,制度自信是支撑、是保障。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根本保障。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继续解放思想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环境创新,保持和增强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胆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发展规律.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实现人的发展观念、领导观念、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同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对我们的启示,不仅在于他们在当代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浓厚兴趣,而且在于他们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所作的种种努力。比方说,他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讨论,就像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讨论一样,对于我们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根源于它的特殊性,它与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形态理论有巨大差距.消除这一差距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制度建设,大力清除封建主义残余.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有关发展“三资”企业的政策和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条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产  相似文献   

17.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与生命力之所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正确处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战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开始具备雏形,但这条道路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胳,对于我们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任务。这是一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也是一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广东省委的部署,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为民主立国论、法律权威论、政治法治论、法制原则论、法制观念论、“两手”建设论等方面。其中法律权威论是这一思想的核心,政治法治论是它的实质内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依法治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