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高地温带来诸多工程难题,如施工环境恶劣、衬砌耐久性降低、通风效果不佳等。以中国最高温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兼具干热岩和湿热岩特征,开挖掌子面围岩温度88.8℃,涌水温度63.4℃。通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地热储分析、放射性元素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隧道的地热地质构造特征、地热热源、传热通道及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隧址区位于红河断裂等4组断裂地块内,地表温泉水温高达53.8~87.9℃,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穿越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灰岩和燕山期侵入(γ35(a))花岗岩。隧道灰岩段地下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和浅表水下渗,裂隙水深循环与硅酸盐岩、表层与白云岩发生水-岩作用。运用SiO2,Na+K,K+Mg和Na+K+Ca地热温标,推测隧址区的热储温度为122.47℃,热储埋深2 457 m。热源为地壳深部热异常体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排除个旧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余热为热源的可能。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率10.01μW/m3,是滇东南燕山期花岗岩生热率的1.7~8.2倍。热源通过岩体向地表传递,断层Fn1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井筒的安全是煤矿安全运营和高效生产的前提。实时掌握井壁结构受力状态,防止井壁突然性破坏造成重大损失,井筒的长期安全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涌水和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光纤光栅传感器可靠性和稳定性好,通过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千米深立井井壁结构的长期监测,可以掌握深大涌水井筒的受力变化规律,为评价井筒的安全状况提供依据。研究结论: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千米深立井井壁结构进行了一个完整周期的监测,得到了井筒表土段和基岩段井壁温度和应变变化规律。6月至10月间由温度引起的温度应变达到最大值,井筒更容易在夏季发生破裂灾害;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大淋水条件下深立井井壁结构监测中的应用,为井壁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对复杂地层条件下井壁长期监测技术革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其他复杂地层中岩土工程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权明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5):102--103
某些地铁车站的集中供冷及新建大型小区给水系统采用了变频技术,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提出结合给水工艺实际.考虑日后维护和管理,增加旁路,将会使给水系统更加完善和合理;针对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段给水系统改造,阐述旁路在变频给水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例介绍和技术分析认为,地热空调系统以大地作热源,采用水为热媒,因此更节能、更环保.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给地铁施工,特别是暗挖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于地下水最有效、最经济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利用地面降水井进行抽降。北京地铁16号线甘家口站及相邻区间位于三里河路与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及国宾馆路口处并下穿城市主干道,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采用的辐射井降水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国宾馆路口部位采用洞内降水井降水,取得了良好降水效果。文章以这2个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为背景,对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期对类似工程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高速动车组污物箱在低温试验室内进行了温度控制以及保温性能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物理与数学传热模型分析了外部空气流动速度对污物箱保温性能的影响,为污物箱保温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铁路给水如何适应铁路大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列车行车密度高、停站时间短、列车供应水质的高标准,给我国铁路给水系统变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课题。本文以适应铁路提速和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为目标,从战略角度,研究了适应中国铁路发展的给水结构调整途径;从技术角度,重点探讨了与快速旅客列车相适应的给水技术方案。对于运行时间长或站停时间短的高等级、快速旅客列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旅客列车给水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拉日铁路高地热分布特征、地热形成原因、高温隧道热害对工程的影响分析,利用地热研究理论,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隧道地温场进行模拟分析,揭示隧址区地热分布规律,提出可供线路通过的地温异常区相对低温通道,并以拉日铁路吉沃西嘎隧道高地热预测和线路方案选择为例予以说明。总结高海拔地热地区选线思路及原则,为类似地区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施工辅助井施工,在借鉴矿山辅助井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了铁路隧道竖井和斜井施工的技术方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虑竖井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分析了在围岩初始地应力、地层开挖后失水沉降等作用下井壁的内力和围岩应力。分析表明,高原隧道辅助井快速掘砌施工技术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一煤矿主井为例,主井原打算每年提升煤为300万t,现为了增加年提升量,年提升量改为350万t.对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井架的主腿1、主腿2、牛腿1、牛腿2等的主要构件在新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情况.可以看出工况4情况下结构应力增加最大,并对在工况4情况下的地基进行验算.最后经过验算,井架结构基本可以满足改造后的提升要求.通过对该井架的分析可以给以后相类似井架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源井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水井井管有“长高”现象,引起井台隆起,甚至造成了扬水管撅断等设备损坏情况。这主要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下沉引起的,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回灌是解决地面下沉的基本办法。在地面沉降较大地区,管井设计、施工时应考虑地面下沉造成的井管上升对管井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在用管井,采取及时截断长高部分的井管、对井台合理改造以使其适应井管长高也是较好的被动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5C型不锈钢客车结构的剖析以及对空调、电动塞拉门、轴温报警器、制动、给水卫生等系统的市场、技术调研,确定了对其结构进行技术改进和重大配件国产化的改造方案。重点阐述了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的改造和不锈钢车体的检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疆哈密地区红柳河至烟墩电气化改造工程,从施工角度对在强风低温环境下桥梁墩身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论述了在强风、低温施工条件下,通过对脚手架搭设、墩身保温、保湿大棚的搭设、混凝土质量保证的控制、棚内的保温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控制,确保了墩身的工程质量。该技术对高寒地区强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连续施工以及工程抢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动变频技术对空压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提出了改造的硬件方案和软件方案,该系统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并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5.
陈超 《铁道建筑技术》2010,(Z2):212-214
针对铁路车站水池设计中的几个要点,如防倒流措施、保温隔热、通气管、溢水井、检修孔和吸水坑等,对此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州铁路局针对在实施“燃油低烧”过程中采用电加热存在的“油库加热设备功率大(高达295kW),增加电能消耗和成本支出”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结合拟改油库的实际,采用了就近利用锅炉热源,成功地实施了兰州车辆修配段、迎水桥机务段的“燃油低烧”改造工程,运行二年来,安全可靠,效益突出,为北方路局实施类似工程积累了可借鉴之经验。  相似文献   

17.
拉日铁路吉沃西嘎隧道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地段,地热是吉沃西嘎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对地质环境资料的分析,确认了地热的形成机制,利用现场测温数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址区地热分布规律。计算表明,吉沃西嘎隧道岩温最大值为57℃。  相似文献   

18.
以川藏公路北线雀儿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设计施工期洞口段通风升温系统,并利用流固传热理论对升温需风量及通风加热模块的升温系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分析通风加热效果,提出洞口段施工通风升温时的临时辅助保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对洞口段300 m低温围岩从-6℃升高到5℃的升温效果,要求加热模块的升温系数k达到5.5,理论计算所得的通风需风量为96.31 m~3/s,需要在洞内布置2条风道;现场测试表明加热模块对掌子面附近的洞壁温度影响显著,掌子面岩面温度约在6℃。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百家湖站及百家湖—小龙湾区间明挖施工中的降水施工,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制定降水总体方案,并计算降水井数量、确定降水井结构参数。通过试成井确定降水井的设置,阐述降水井(包括成井、洗井、封井)的施工工艺,总结降水井的运行、成品保护以及降水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综合表明,降水施工技术在地铁明挖施工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后续地铁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以城区工程地质勘探为背景,针对北方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大、土质坚硬、现有挖探方法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总结以往冻土挖探技术和现场挖探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挖探效率的关键因素,设计并制作了新型冻土融化设备,并采用煤作为热源融化冻土,具有热源持久、热量大、温度高、操作相对安全等优点;该融化设备自带煤渣收集器,并对套管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便于挖探人员作业。改进后,挖探组开挖冻层进度达到0.56~0.82 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